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葛屦(葛屨)  拼音:gé jù
《诗经。魏风》的篇名。共二章。根据〈诗序〉:「葛屦,刺褊也。」首章二句为:「纠纠葛屦,可以履霜。」
分類:草编
《骈字类编》:葛氏
蜀志后主传注:初,备以诸葛亮为太子太傅,及禅立,以亮为丞相,委以诸事,谓亮曰:政由葛氏,祭则寡人先。吴书:葛氏本琅邪诸县人,后徙阳都。阳都 有姓葛者,时人谓之诸葛,因以为氏。
《漢語大詞典》:白葛
(1).白夏布。 唐 杜甫 《送段功曹归广州》诗:“ 交趾 丹砂重, 韶州 白葛轻。” 唐 谭用之 《贻费道人》诗:“谁如 南浦 傲烟霞,白葛衣轻称帽纱。” 宋 苏轼 《病中游祖塔院》诗:“紫李黄瓜村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
(2).蔓草。白兔藿的别名。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六三:“不知谁唱归春曲,落尽溪头白葛花。” 宋 刘子翚 《有怀》诗之十:“篮舆梦想行山处,白葛花开细雨中。”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白兔藿
《國語辭典》:葛覃  拼音:gé tán
《诗经。周南》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葛覃,后妃之本也。」或亦指妇人自咏归宁之诗。首章二句为:「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分類:女子
《骈字类编》:葛翁
西湖志:见葛井下。
《漢語大詞典》:夏葛
(1).夏天穿葛衣。列子·汤问:“北国之人鞨巾而裘,中国之人冠冕而裳。九土所资,或农或商,或田或渔,如冬裘夏葛,水舟陆车。默而得之,性而成之。” 唐 韩愈 《原道》:“帝之与王,其号名殊,其所以为智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飢食,其事虽殊,其所以为智一也。”
(2).指夏天穿的葛衣。 唐 薛能 《水帘吟》:“豪客每来清夏葛,愁人才见认秋簷。”
分類:夏天天穿
《漢語大詞典》:葛帔
用葛制成的披肩。南史·任昉传:“ 西华 冬月著葛帔綀裙,道逢 平原 刘孝标 ,泫然矜之,谓曰:‘我当为卿作计。’”后因以“葛帔”为怜恤友人贫困之典。 清 赵翼 《至苏州瘦铜子孝彦来见泫然有作》诗:“葛帔相看泪满衣,贫官门户已全非。”
《骈字类编》:葛衫
三柳轩杂识:张芸叟南迁录:浔阳甘棠湖之南有孟氏者,世业渔钓。公访之,门阑萧然,竹篱数掩。孟生出见,葛衫草履,容止语言,真是江上渔人。就茅庑一啜,左右皆渔器,腥秽逼人,稍即厅事,如富贵家。顷间延至中堂,榱题轩楹,皆漆髹涂,所设酒味菜羹,莫不旨嘉。久之,出妓女三四人,皆京师新声 奚囊橘柚陶士行贫时,冬日母子尝著敝葛。及士行贵,母恒于公服袖口内缝一片,曰:汝当作佳官,尽心恤民,勿忘著葛衫时也。
《國語辭典》:野葛  拼音:yě gé
1.马钱科「钩吻」的别名。参见「钩吻」条。
2.漆树科漆树属「藤漆」、「毒漆藤」的别名。为落叶攀缘灌木,汁液有毒。
《漢語大詞典》:黄葛
(1).葛之一种。茎皮纤维可织葛布或作造纸原料者。《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前溪歌七》:“黄葛生烂熳,谁能断葛根。” 唐 李白 《黄葛篇》:“黄葛生 洛溪 ,黄花自绵幂。” 王琦 注:“葛草,延蔓而生,引长二三丈,其叶有三尖,如枫叶而长,面青背淡,茎亦青色。取其皮沤练作丝,以为絺綌。谓之黄葛者,是取既成絺綌之色而名之,以别於蔓草中之白葛、紫葛、赤葛诸名,不致相混耳。七八月开花成穗,纍纍相承,红紫色。”
(2).葛布。 北周 庾信 《谢赵王赉白罗袍袴启》:“披千金之暂暖,弃百结之长寒,永无黄葛之嗟,方见青綾之重。” 倪璠 注引吴越春秋:“ 越王 自 吴 还国,劳身苦心,悬胆於户,出入尝之。知 吴王 好服之被体,使国中男女入山采葛,作黄纱之布以献之。 吴王 乃增 越 之封, 越国 大悦。采葛之妇伤 越王 用心之苦,乃作《苦之何》诗。”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换葛纱》:“每至六月,自暑伏日起至处暑日止,百官皆服万丝帽、黄葛纱袍。”借指亡国之君主。 明 夏完淳 《大哀赋》:“乌衣则披纶挥羽,黄葛则悬胆卧薪。”
《漢語大詞典》:怀葛(懷葛)
无怀氏 、 葛天氏 的并称。二人皆为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古人以为其世风俗淳朴,百姓无忧无虑。语本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赞》:“酬觴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 之民歟? 葛天氏 之民歟?”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一:“因自号 松痴老人 ,郡守额其居曰‘ 怀葛 遗风’。”
分類:古帝帝王
《骈字类编》:葛溪
唐 权德舆 清明日次弋阳 自叹清明在远乡,桐花覆水葛溪长。
《韵府拾遗 曷韵》:吹葛
张时采葛篇:种葛南山下,春风吹葛长。二月吹葛绿,八月吹葛黄。
《骈字类编》:葛伯
书:仲虺之诰:乃葛伯仇饷,初征自葛。传:葛伯游行,见农民之饷于田者,杀其人,夺其饷,故谓之仇饷。仇,怨也。汤为是以不祀之罪伐之,废。又序: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征之。传:葛,国伯,爵也。 其土地山川及宗庙神祗皆不祀,汤始伐之。伐始于葛。
又明一统志:见葛城下。
《國語辭典》:胶葛(膠葛)  拼音:jiāo gé
1.交错纠结。《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纷湛湛其差错兮,杂遝胶葛以方驰。」《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齐总总撙撙,其相胶葛兮,猋骇云讯,奋以方攘。」
2.广大且繁复。《晋书。卷一三○。赫连勃勃载记》:「温宫胶葛,凉殿峥嵘,络以随珠,綷以金镜。」《文选。左思。吴都赋》:「东西胶葛,南北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