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著 → 着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260,分84页显示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33  34  35  3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着藁
着稿
着槁
着叠
着道儿
着绊
着劲儿
着生植物
着三不着两
着然
着趣
着呢
着抹
着摸
着录
《漢語大詞典》:着藁(著藁)
见“ 著稿 ”。
《漢語大詞典》:着稿(著稿)
亦作“ 著藁 ”。 起草;打草稿。新唐书·韦承庆传:“累迁凤阁舍人,掌天官选。属文敏无留思,虽大詔令,未尝著藁。” 明 杨慎 词品·张安国:“﹝ 张孝祥 ﹞平昔为辞,未尝著稿,笔酣兴健,顷刻即成。”
《漢語大詞典》:着槁
见"着稿"。
《高级汉语词典》:着叠
打发
《漢語大詞典》:着道儿(着道兒)
犹中计;上当。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四折:“倒着他道儿了,将马来我赶将他去。”《水浒传》第三八回:“这黑大汉今番却着道儿,便挣扎得性命,也吃了一肚皮水。”
分類:中计上当
《漢語大詞典》:着绊(着絆)
犹陷入,遭难。 元 李文蔚《燕青博鱼》第四折:“俺哥哥 燕和 落在那妇人彀中,连兄弟 燕青 也着绊了。”
分類:陷入遭难
《漢語大詞典》:着劲儿
努力用劲,用力。例如:着劲儿推开那扇大门。
《高级汉语词典》:着生植物
植物学名词。即附生植物
《漢語大詞典》:着三不着两(着三不着兩)
犹言说话行事轻重失当,考虑不周。红楼梦第四五回:“那 珍大爷 管儿子,倒也像当日老祖宗的规矩;只是着三不着两的。”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七章:“ 宗敏 把他的神情又打量一下,看出来他的笑里边含有文章,又想着这个老医生也不是那号着三不着两的人,从来不在重大的事情上开玩笑,说出不冒烟的话。”
《漢語大詞典》:着然(著然)
犹显然。非常明显。隋书·天文志上:“然则日为阳精,玄象之著然者也。”
着实;实在。《西游记》第十回:“朕这寝宫门外,入夜就抛砖弄瓦,鬼魅呼号,着然难处。”《西游记》第二五回:“大仙大怒道:‘这个泼猴,着然无礼。’”
《漢語大詞典》:着趣
犹知趣。 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一折:“某 庞衙内 ,欢欢喜喜,拾得一个 郭成 的浑家,待要做了夫人,谁想他不着趣,百般的不肯。”
分類:知趣
《漢語大詞典》:着呢
表示程度深。如:庙会热闹着呢。如:他画得可像着呢。
分類:程度
《漢語大詞典》:着抹(著抹)
折磨;捉弄。 元 王仲元 《普天乐·春日多雨》曲:“炉烟飘,怨气浮,襟袖溼,啼痕污。无限凄凉来著抹,瘦身躯怎生存活。”
分類:折磨捉弄
《漢語大詞典》:着摸(著摸)
(1).捉摸。朱子语类卷九五:“今人説‘易’,都无著摸。”
(2).撩拨;沾惹。 宋 毛滂 《粉蝶儿》词:“正春风,新著摸,花花叶叶。粉蝶儿,这回共花同活。”
(3).折磨;捉弄。 宋 朱淑真 《减字木兰花·春怨》词:“佇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宋 朱淑真 《减字木兰花·夏夜有作》诗:“暑夕炎蒸著摸人,移床借月卧中庭。”
(4).约莫,恍惚。 宋 李石 《乌夜啼》词:“一回见了一回病,弹指误佳期。醉里懵腾泪洗,梦中著摸魂飞。”
(1).捉摸。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张芸叟》:“《復斋漫録》:‘ 芸叟 尝评诗云…… 王介甫 之诗,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人皆闻见,难可捉摸。’”
(2).撩拨;沾惹。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你看世间有这等的痴心汉子,实是好笑。正是:半牕花影模糊月,一段春愁着摸人。” 许政扬 校注:“着摸,撩惹、沾惹。”
《漢語大詞典》:着录(著録)
(1).记录;记载。《后汉书·祭遵传》:“昔 高祖 大圣,深见远虑,班爵割地,与下分功,著録勋臣,颂其德美。” 唐 沈亚之 《异梦录》:“是日,监军使与宾府郡佐,及宴客 陇西 独孤鉉 , 范阳 卢简辞 ……皆叹息曰:‘可记。’故 亚之 退而著録。”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序》:“友人 任茂才 安上 示予一编,曰《叙事解疑》。视之,即 许生 大父 可覲 亲笔著録。”
(2).特指将书名列入目录。 宋 洪适 《〈元氏长庆集〉跋》:“《唐志》著録有《长庆集》一百卷,《小集》十卷。” 阿英 《浙东访小说记》:“其一,是 乾隆 辛未刻的有图大本《西湖佳话》,刊行的书铺是翰海楼,《通俗小说目》未见著录。”
(3).指列名于私人讲学的经师门下,即所谓著录弟子。此风盛行于 汉 代。东观汉记·牟长传:“ 牟长 字 君高 ,少篤学,治《欧阳尚书》,诸子著録前后万人。”后汉书·儒林传上·张兴:“既而声称著闻,弟子自远至者,著録且万人。” 宋 范成大 《送汪圣锡侍郎帅福唐》:“我亦登门烦著録,此行无力为王留。”
(4).犹著作;撰写。 清 沈涛 交翠轩笔记卷二:“九经有库岂真贫,著録惊看已等身。”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修明既久,著録益宏,汇其体裁,标以题目,新篇竞尚,古意渐离,然不外乎记事、记言二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