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著 → 着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026,分69页显示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9  30  31  3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着庸
着疑
着眼点
着姓
着位
着体衣
着手生春
着手成春
着式
着雍
着作权
着作郎
着作
着撰
着重号
《漢語大詞典》:着庸(著庸)
犹言立功。《后汉书·宦者传序》:“其能者,则 勃貂 、 管苏 有功於 楚 晋 , 景监 、 繆贤 著庸於 秦 赵 。” 李贤 注:“著庸谓荐 鞅 及 相如 也。”
分類:立功
《漢語大詞典》:着疑
怀疑;起疑心。《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元普 心下着疑,想道:‘我那里来这样远亲?’”
《漢語大詞典》:着眼点(着眼點)
着重考虑和注意的方面。 梁启超 《暴动与外国干涉》:“吾所谓暴动可以招干涉者,其著眼点全在此。”
着重考虑和注意的方面。 魏巍 《东方》第二部第八章:“关于 郭祥 吃山鸡的情况,比人们预料的稍显文雅……而且他把主要的着眼点放在鸡爪上。”
《漢語大詞典》:着姓(著姓)
(1).有声望的族姓。后汉书·张衡传:“ 张衡 字 平子 , 南阳 西鄂 人也。世为著姓。”新唐书·冯元常传:“ 冯元常 , 相州 安阳 人,其先盖 长乐 信都 著姓。” 明 宋濂 《金华张氏先祠记》:“ 金华县 东行四十五里,有地曰 苓唐 ……著姓 张氏 ,世居其中。”
(2).使族姓著名。后汉书·李通传:“ 李通 字 次元 , 南阳 宛 人也。世以货殖著姓。”
《漢語大詞典》:着位(著位)
著,宫室屏、门之间的地位,为帝王视朝时站立的地方。位,皇宫中廷左右两边。“著位”连用常表示固定的朝位或祭位。左传·昭公十六年:“其祭在庙,已有著位。” 杨伯峻 注:“著位,著即位也。”周礼·春官·家宗人“凡以神仕者,掌三辰之法,以犹鬼神示之居,辨其名物” 汉 郑玄 注:“天者,羣神之精,日月星辰其著位也。” 孙诒让 正义:“国语·周语云:‘大夫士日恪位著。’ 韦 注云:‘中廷之左右曰位,门屏之间曰著。’此以朝位况三辰之位也。”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九:“旧制天下贡举人到闕,悉皆入对,数不下三千人,谓之羣见。远方士皆未知朝廷仪范,班列纷错。有司不能绳劾,见之日,先设禁围於著位之前,举人皆拜于禁围之外,盖欲限其前列也。”
《漢語大詞典》:着体衣(著體衣)
贴身衣服。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霹雳:“又云雷神极巧,如人被击,火或烧其著体衣一层无遗,其外衣仍存。”参见“ 著体 ”。
分類:贴身衣服
《漢語大詞典》:着手生春(著手生春)
见“ 著手成春 ”。
《國語辭典》:著手成春  拼音:zhuó shǒu chéng chūn
本指作诗下笔自然,呈现生机盎然的气象。语出唐。司空图《诗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后常用以称誉大夫的医术高明,能治瘉沉痾。也作「著手回春」。
《漢語大詞典》:着式(著式)
规定的格式;范例。 宋 梅尧臣 《新息重修孔子庙记》:“予思昔忝邑时,见邑多不本朝廷祭法,往往用巫祝於傍曰:‘牛马其肥,癘疫其销,穀麦其丰。’瀆悖为甚,予即革之。君观有若是者,当改为,以从著式云。”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四:“每一尸,官给籧篨三片,钱一鐶,置酒纸脯饍,即令收瘞,永为著式。”
《漢語大詞典》:着雍(著雝)
见“ 著雍 ”。
《漢語大詞典》:著雍
亦作“ 著雝 ”。岁阳名。十干中戊的别称。《淮南子·天文训》:“午在戊曰著雝。”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天地一·岁月阳名:“﹝太岁﹞在戊曰著雍。戊在中央,主和养万物也。”
分類:岁阳十干
《漢語大詞典》:着作权(著作權)
指著作者按照法律规定对自己的著作所享有的权利,如发表、修改以及取得稿酬等。
《漢語大詞典》:着作郎(著作郎)
官名。 三国 魏明帝 始置,属中书省,掌编纂国史。其属有著作佐郎(后代或称佐著作郎)、校书郎、正字等。 晋 元康 中改属秘书省,称为大著作。 唐 代主管著作局,亦属秘书省。 宋 元 因之,惟 宋 别有国史院,故著作郎仅参与汇编“日历”(每日时事)等。 明 代废。亦省称“ 著作 ”。南史·百官志下:“ 晋武 世, 繆徵 为中书著作郎……著作郎谓之大著作,专掌史任。” 唐 刘知几 史通·覈才:“夫史才之难,其难甚矣。《晋令》云:‘国史之任,委之著作,每著作郎初至,必撰名臣传一人。’斯盖察其所由,苟非其才,则不可叨居史任。”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史官》:“天子动则左史书之,春秋是也;言则右史书之,尚书是也。 汉武帝 有《禁中起居注》。 魏 晋 归之著作,其后亦命近臣典其事。”
《漢語大詞典》:着作(著作)
(1).用文字表达意见、知识、思想、感情等。文选·班固〈答宾戏〉:“取舍者,昔人之上务;著作者,前烈之餘事耳。” 吕向 注:“著作,谓述作文史也。”后汉书·延笃传:“ 桓帝 以博士徵,拜议郎,与 朱穆 、 边韶 共著作 东观 。” 清 刘大櫆 《〈严遥青诗集〉序》:“ 文王 、 周公 繫, 孔子 成春秋,皆以大圣人之才,躬亲著作。” 鲁迅 《准风月谈·“商定”文豪》:“然而,著作一世,藏之名山,以待考古团的掘出的作家,此刻早已没有了。”
(2).著作的成品。明史·李东阳传:“为文典雅流丽,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王西庄之贪:“余自信文名可以传世,至百年后,口碑已没而著作常存。” 丁玲 《悼念茅盾同志》:“ 茅盾 同志著作等身,我将再好好地去读,并永远向他学习。”
(3).见“ 著作郎 ”。
《漢語大詞典》:着撰(著撰)
写作;著作。 唐 杨炯 《〈王勃集〉序》:“富贵比於浮云,光阴踰於尺璧,著撰之志,自此居多。”宋史·杜镐传:“士大夫有所著撰,多访以古事,虽晚辈、卑品请益,应答无倦。”
分類:写作著作
《漢語大詞典》:着重号(着重號)
标点符号的一种。标作·,用在横行文字的下边或竖行文字的右边,指出文中特别重要的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