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著 → 着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纱包线(纱包线)  拼音:shā bāo xiàn
用棉纱缠绕著作为绝缘层的导线。多用于绕制电机和电讯装置中的线圈。
《国语辞典》:疏离感(疏离感)  拼音:shū lí gǎn
1.个体与日常生活、环境、团体或文化互动时,自觉无意义感、无能为力感、社会孤立感、自我分离感等复杂的心理状态,称为「疏离感」。
2.马克思(Karl Marx)在其早期著作中使用的一个概念,指资本主义生产的核心关系对人与心理的影响,尤指个人与生产关系、周遭、自身、他人、产品等产生无法控制与失去关联的无意义感。也译作「异化(alienation)」。
《漢語大詞典》:覆酱烧薪(覆醬燒薪)
极言著作无价值或不受重视。 康有为 《与菽园论诗》诗:“吟风弄月各自得,覆酱烧薪空尔悲。”参见“ 覆酱瓿 ”、“ 烧薪 ”。
《漢語大詞典》:复瓿(復瓿)
覆盖酱罐。形容著作无价值。復,通“ 覆 ”。典出《汉书·扬雄传赞》:“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九回:“只恨不知作者姓名,这等名作,埋没在风尘中,也不知几许年数了;倘使不遇我辈,岂不是徒供鼠嚙虫伤,终于復瓿。” 郭沫若 《海涛集·我是中国人》:“关于甲骨文和金文之类,自然也就要被看成等于复瓿的东西了。”
《漢語大詞典》:二尺四寸
汉 代一般著作大都写在一尺左右长的竹简上,而儒家经典则用二尺四寸长的竹简书写,因用以指儒家经典。 汉 王充 论衡·宣汉:“ 唐 、 虞 、 夏 、 殷 ,同载在二尺四寸,儒者推读,朝夕讲习。”
《漢語大詞典》:都中纸贵(都中紙貴)
犹言 洛阳 纸贵。形容别人的著作受人欢迎,广为流传。 晋 左思 以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开始不被人赏识,后得到名士 皇甫谧 的赞赏,亲自为之作序, 张载 、 刘逵 为之作注释,另一名流 张华 也大加赞叹称扬,“於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 洛阳 为之纸贵”。见《晋书·文苑传·左思》。 唐 元稹 《和王侍郎酬广宣上人观放榜后相贺》:“都中纸贵流传后,海外金填姓字时。”
《漢語大詞典》:辑着(輯著)
编辑和著作。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二章第九节:“十九世纪末,各地翻译和辑著的科学技术书籍有一千多种。”
《國語辭典》:鸿篇巨制(鴻篇巨制)  拼音:hóng piān jù zhì
篇幅、规模很大的著作,或恭维、赞美他人的作品。如:「他所发表的鸿篇巨制,立论精辟,获得广大的回响。」也作「鸿篇巨帙」。
《漢語大詞典》:鸿篇钜制(鴻篇鉅製)
(1).杰作。敬称他人的作品。 清 叶廷琯 《吹网录·魏太和铜熨斗熨人款识》:“观察所徵鸿篇鉅製已多。”
(2).规模宏大的著作。 梁启超 《饮冰室诗话》一:“其鸿篇鉅製,洋洋洒者,行将别裒録之为一集。” 鲁迅 《〈伪自由书〉后记》:“好像他们的鸿篇巨制的不再有人赏识,只是因为有几个人用一手掩尽了天下人的眼目似的。” 冯牧 《不断革命的战歌和颂歌》:“ 郭小川 的诗作大都不是鸿篇巨制。”亦作“ 鸿篇巨著 ”。 柯灵 《香雪海·散文--文学的轻骑队》:“我们这时代是产生鸿篇巨著的时代,是产生诗的时代,也是产生绚烂多采、争妍斗胜的散文的时代。”
《漢語大詞典》:不废江河(不廢江河)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二:“ 王 杨 卢 骆 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后以“不废江河”赞扬作家或其著作流传不朽。 清 姚莹 《复杨君论诗文书》:“至以僕为‘不废江河’之喻,则不敢当;此自足下阿其所好耳,然得无为他人笑耶?”
《漢語大詞典》: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写的一部历史著作。共八卷,专门叙述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史事,止于公元前411年。按编年体记事,取材丰富、叙事严谨客观,为古希腊史学名著。
《國語辭典》:编审(編審)  拼音:biān shěn
1.编辑审查书刊、剧本等。
2.媒体事业单位中编辑审查书刊、剧本等的工作人员。
《國語辭典》:藏诸名山(藏諸名山)  拼音:cáng zhū míng shān
古人以著作不便问世,只合收藏在大山之中。比喻著述极具价值,能流传后世。参见「藏之名山」条。明。袁宏道〈哭江进之。序〉:「郎君幸尽以诸稿属我,我当为进之删定,藏诸名山,以俟后世子云也。」
分類:著作后人
《國語辭典》:笔记小说(筆記小說)  拼音:bǐ jì xiǎo shuō
以人物为中心,具有情节结构的笔记体著作。
《漢語大詞典》:笔籥(筆籥)
犹笔纸。指文字著作。 章炳麟 《訄书·订文》《正名杂义》:“抑名家所箸,为演説之法程,彼固施诸笔籥,犹与演説有殊。”
分類:文字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