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营外(营外)
齐书高帝纪索儿引军顿石梁太祖追之至葛冢候骑还云贼至太祖乃顿军引管分两马军夹营外以待之俄顷贼马步奄至又推火车数道攻战相持移日乃出轻兵攻贼西使马军合击其后贼众大败
《漢語大詞典》:营护(營護)
(1).照拂。《后汉书·独行传·范式》:“乃营护 平子 妻儿,身自送丧於 临湘 。”《晋书·隐逸传·谯秀》:“ 秀 年出八十,众人欲代之负担, 秀 曰:‘各有老弱,当先营护。吾气力犹足自堪。’”《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一路水宿山行,防閒营护,皆得其力。”
(2).特指护理。《新唐书·李愬传》:“士伤夷病疾,亲为营护。”
(3).保护;救护。《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其所生得,皆加营护,不令兵士干扰侵侮。”《南史·毛修之传》:“ 谦之 为 魏太武帝 信敬,营护之,故不死。” 宋 范仲淹 《宋故同州观察使李公神道碑铭》:“ 大河 决于 无棣 ,将圮其城,时以数州丁力,昼夜营护。”
(4).庇护;袒护。《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干郡之吏,职监诸县,营护党亲,乡邑旧故,如有不副,而因公掣顿,民之困弊,咎生于此。”《明史·黄道周传》:“ 道周 疏辩,语復营护 鄤 。帝怒,严旨切责。” 清 侯方域 《额吏胥》:“去者去矣,而留者未去,彼此营护,而以浸润其官长。”
(2).特指护理。《新唐书·李愬传》:“士伤夷病疾,亲为营护。”
(3).保护;救护。《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其所生得,皆加营护,不令兵士干扰侵侮。”《南史·毛修之传》:“ 谦之 为 魏太武帝 信敬,营护之,故不死。” 宋 范仲淹 《宋故同州观察使李公神道碑铭》:“ 大河 决于 无棣 ,将圮其城,时以数州丁力,昼夜营护。”
(4).庇护;袒护。《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干郡之吏,职监诸县,营护党亲,乡邑旧故,如有不副,而因公掣顿,民之困弊,咎生于此。”《明史·黄道周传》:“ 道周 疏辩,语復营护 鄤 。帝怒,严旨切责。” 清 侯方域 《额吏胥》:“去者去矣,而留者未去,彼此营护,而以浸润其官长。”
《漢語大詞典》:营处(營處)
建造住宅。《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今君营处为游观,既夺人有,又禁其葬,非仁也。”《文选·左思〈魏都赋〉》:“设官分职,营处署居,夹之以府寺,班之以里閭。” 张铣 注:“营置居处。”
《漢語大詞典》:营伍(營伍)
(1).军队的行列。亦指对士兵约束;军政军纪。《北史·史万岁传》:“ 万岁 为将,不修营伍,令士卒各随所安。”《清史稿·高宗纪一》:“以 訥亲 奏查閲 河南 、 江南 营伍废弛,上曰:‘可见外省大吏无一不欺朕者。’”
(2).犹军队。《明史·郑晓传》:“今兵事方棘,而所简听征京军三万五千人,乃令执役赴工,何以备战守?乞归之营伍。”《清史稿·兵志三》:“今北方各省营伍,由新建军遣员教习;南方各省营伍,由自强军遣员教习。”
(3).借指士兵或军人。《南齐书·东昏侯纪》:“凡所任仗,尽慝穷姦,皆营伍屠贩,容状险丑。”《魏书·李孝伯传》:“此城内有数州士庶,工徒营伍犹所未论。”《宦海》第一回:“原来这位廉访姓 金 ,单名一个 翼 字,却是个营伍出身。”
(2).犹军队。《明史·郑晓传》:“今兵事方棘,而所简听征京军三万五千人,乃令执役赴工,何以备战守?乞归之营伍。”《清史稿·兵志三》:“今北方各省营伍,由新建军遣员教习;南方各省营伍,由自强军遣员教习。”
(3).借指士兵或军人。《南齐书·东昏侯纪》:“凡所任仗,尽慝穷姦,皆营伍屠贩,容状险丑。”《魏书·李孝伯传》:“此城内有数州士庶,工徒营伍犹所未论。”《宦海》第一回:“原来这位廉访姓 金 ,单名一个 翼 字,却是个营伍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