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营地(營地)  拼音:yíng dì
1.部队驻扎的场所。
2.在野外活动时,临时设置的活动和休息的场所。
《漢語大詞典》:宿营地
供野营、扎营之用的区域或场所(如田野或小树林)例如:山(指定军山)东名高平,是(诸葛)宿营处。——《水经注·沔水
《國語辭典》:营窟(營窟)  拼音:yíng kū
1.累土穴居的洞窟。《礼记。礼运》:「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孟子。滕文公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2.比喻经营藏身避难之所。唐。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诗:「处己将营窟,论心若合符。」
《國語辭典》:狡兔三窟  拼音:jiǎo tù sān kū
狡猾的兔子有三处藏身的洞穴。《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比喻有多处藏身的地方或多种避祸的准备。《聊斋志异。卷七。邵女》:「汝狡兔三窟,何归为?」也作「三窟狡兔」。
分類:藏身避祸
《國語辭典》:鹿角  拼音:lù jiǎo
1.雄鹿的角。可以制药。
2.旧时作战时的防禦设施。把带有枝桠的树枝削尖,尖梢朝上,埋在营寨门前或交通路口,以阻挡敌人前进。因形似鹿角而得名。《三国演义》第一八回:「鹿角多半毁坏,意将从此处攻进。」《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四下里摆放鹿角蒺藜,铃索齐整。」也称为「鹿砦」、「鹿寨」。
《漢語大詞典》:移营(移營)
转移营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世情道理书》:“至移营一事,尤宜谨遵号令。”
分類:转移营地
《漢語大詞典》:匪营(匪營)
匪军的营地。 曲波 《林海雪原》二七:“ 李勇奇 并请求 剑波 在匪营捉到他后,予以关照。”
分類:营地
《國語辭典》:夏令营(夏令營)  拼音:xià lìng yíng
一种多在夏季以设立营地方式举办,兼具教育性及娱乐性的团体活动。
《国语辞典》:天体营(天体营)  拼音:tiān tǐ yíng
可供人裸露身体的营地。是由流行于欧洲的裸体主义衍生而来。裸体主义者认为,裸体是以健康、舒适为由而不穿衣便外出的一种社交活动。在美国、加拿大等地,这种活动被限制在偏远的营地或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