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丝萝(絲蘿)  拼音:sī luó
兔丝和女萝。语本《文选。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与君为新妇,兔丝附女萝。」常用以比喻缔结连理。《儒林外史》第一九回:「师生有情意,再缔丝萝;朋友各分张,难言兰臭。」
《漢語大詞典》:薜萝衣(薜蘿衣)
指隐者的衣服。 元 倪瓒 《寄张贞居》诗:“苍蘚浑封麋鹿逕,白云新补薜萝衣。”参见“ 薜萝 ”。
分類:隐者衣服
《漢語大詞典》:薜萝(薜蘿)
(1).薜荔和女萝。两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王逸 注:“女萝,兔丝也。言山鬼仿佛若人,见於山之阿,被薜荔之衣,以兔丝为带也。”后借以指隐者或高士的衣服。南齐书·高逸传·宗测:“量腹而进松朮,度形而衣薜萝。” 唐 张乔 《送陆处士》诗:“若向仙巖住,还应著薜萝。”
(2).借指隐者或高士的住所。 南朝 梁 吴均 《与顾章书》:“僕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唐 韩偓 《雪中过重湖信笔偶题》诗:“道方时险拟如何,謫去甘心隐薜萝。” 清 黄遵宪 《岁暮怀人诗》之二:“十年冷署付蹉跎,归去空山卧薜萝。”
《國語辭典》:茑萝(蔦蘿)  拼音:niǎo luó
1.地衣植物松萝科「松萝」的别名。参见「松萝」条。
2.语本《诗经。小雅。頍弁》:「茑与女萝,施于松柏。」以茑和女萝来比喻兄弟亲戚间的连绵依附、相互扶持。清。宣鼎《夜雨秋灯录。麻疯女邱丽玉》:「自惭樗栎,仰托茑萝,良所深愿。」
《漢語大詞典》:萝茑(蘿蔦)
(1).女萝和茑。两种蔓生植物。常缘树而生。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室闇萝蔦,檐梢松栝。” 元 倪瓒 《春日云林斋居》诗:“石梁萝蔦垂,翳翳行踪断。”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山水縈紆,萝蔦幽蔚。”
(2).比喻亲戚关系。 清 赵翼 《土歌》:“君不见双双粉蝶作对飞,也无媒妁订萝蔦。”参见“ 蔦萝 ”。
分類:女萝亲戚
《國語辭典》:茑萝(蔦蘿)  拼音:niǎo luó
1.地衣植物松萝科「松萝」的别名。参见「松萝」条。
2.语本《诗经。小雅。頍弁》:「茑与女萝,施于松柏。」以茑和女萝来比喻兄弟亲戚间的连绵依附、相互扶持。清。宣鼎《夜雨秋灯录。麻疯女邱丽玉》:「自惭樗栎,仰托茑萝,良所深愿。」
《韵府拾遗 屋韵》:萝屋(萝屋)
周复俊落叶诗骍骍下萍川摵摵翻萝屋
《漢語大詞典》:萝蔓(蘿蔓)
松萝的藤蔓。喻攀附。 南朝 宋 谢灵运 《岭表赋》:“萝蔓絶攀,苔衣流滑。” 唐 韩愈 《楸树》诗之二:“幸自枝条能树立,可烦萝蔓作交加。” 明 徐复祚《投梭记·折齿》:“但蜂媒有意桃花,我就订鶯期引扳萝蔓。”
《漢語大詞典》:萝图(蘿圖)
(1).罗列图籍。《淮南子·览冥训》:“援絶瑞,席萝图。” 高诱 注:“罗列图籍以为席蓐。一説,罗图车上席也。” 唐 虞世南 《孔子庙堂碑》:“明玉镜以式九围,席萝图而御六辩。”
(2).指疆宇。 宋 柳永 《御街行·圣寿》词:“椿龄无尽,萝图有庆,常作乾坤主。”明史·外戚传·陈公:“萝图肇开,鸿祚峩巍,日照月临,风行霆驰。”
分類:罗列图籍
《骈字类编》:萝烟(萝烟)
元 宋无 咏石得天字 崚嶒攲筱雾,历棘耸萝烟。
《骈字类编》:翠萝(翠萝)
唐 许浑 游钱塘青山李隐居西斋 小隐西亭为客开,翠萝深处遍苍苔。
唐 周贺 送郭秀才归金陵 南徐旧业几时到,门掩残阳积翠萝。
元 郭钰 用王冕韵送解元禄茂才 时危结屋傍岩阿,野径春烟匝翠萝。
《國語辭典》:萝卜(蘿蔔)  拼音:luó bo
植物名。十字花科莱菔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高尺馀,根呈长圆柱形或球形,皮白色或红色。叶作大头羽状分裂,有锯齿。春日梢上开花,总状花序,花色淡紫或白。长角果圆柱形,先端喙尖。根多肉质,可食,有利尿助消化的功效。也称为「白萝卜」、「莱菔」、「芦菔」、「菜头」。
《漢語大詞典》:苎萝(苧蘿)
(1).山名。在 浙江省 诸暨市 南,相传 西施 为此山鬻薪者之女。见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清 李渔 《玉搔头·微行》:“常笑 吴王 非好色,不曾亲到 苧萝村 。”《花月痕》第十回:“非有 卞和 之明,不能识 荆山 之璧;非有 范蠡 之智,不能进 苧萝 之姝。”
(2).用为 西施 的代称,或泛称美女。 宋 贺铸 《小重山》词:“正节号清狂。 苧萝 标韵美,倚新妆。”
《骈字类编》:萝磴(萝磴)
姚鹄送费鍊师诗萝磴静攀云共过雪坛常照月孤明 黄公望题层峦秋霭图诗群峰矗矗暮云连萝磴逶迤鸟道悬宿周元题山水画诗沾衣萝磴雨 棹花岩雾
《骈字类编》:春萝(春萝)
宋 范成大 李子永赴溧水过吴访别戏书送之 其二 犯寒书剑出春萝,风雪桥边得句多。
《骈字类编》:萝带(萝带)
宋 朱熹 次秀野韵五首 其三 萝带不须吟杜若,角弓聊复赋甘棠。
《骈字类编》:萝窗(萝窗)
宋无寄眠云处士诗见蕙帐下
又画禅见蒲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