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6
典故
1
词典
1
分类词汇
11
佛典
3
分类词汇
道树
觉树
毕钵罗
梵树
思惟树
鹿树
菩提
宝叶
佛树
菩提子
菩提迦耶
《國語辭典》:
道树(道樹)
拼音:
dào shù
佛教中因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成道,故佛家称菩提树为「道树」。
分類:
菩提树
行道
释迦牟尼
树下
成道
《漢語大詞典》:
觉树(覺樹)
菩提树。梵语“菩提”(Bodhi)的意译为觉。 前蜀
贯休
《问岳禅师疾》
诗:“觉树垂实,魔辈刺疾,病也不问,终不皴膝。”参阅
《翻译名义集·林木》
“菩提树”条。
分類:
菩提树
梵语
意译
《漢語大詞典》:
毕钵罗(畢鉢羅)
菩提树的别称。又名思惟树。 唐
玄奘
《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
》
:“金刚座上菩提树者,即毕鉢罗之树也。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而谓之菩提树焉。”一本作“卑鉢罗”。
分類:
菩提树
《漢語大詞典》:
梵树(梵樹)
指菩提树。原产 印度 ,故称。 唐
李群玉
《法性寺六祖戒坛》
诗:“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分類:
菩提树
印度
《漢語大詞典》:
思惟树(思惟樹)
菩提树的别名。又称贝多。相传 释迦牟尼 在菩提树下沉思坐化成佛,故称。 北魏
贾思协
《
齐民要术·槃多
》
:“
《嵩山记》
曰:‘ 嵩 寺中忽有思惟树,即贝多也,有人坐贝多树下思惟,因以名焉。’” 唐
段成式
《
酉阳杂俎·木篇
》
:“菩提树出 摩伽陁国 ,在 摩訶菩提寺 ,盖 释迦如来 成道时树,一名思惟树。”
分類:
菩提树
释迦牟尼
《漢語大詞典》:
鹿树(鹿樹)
即菩提树。也译作阿沛多罗树。 释迦牟尼 在此树下得道成佛。
《
法苑珠林
》
卷十三:“自鹿树表光,金河匿曜。故像法众生,归向有徵。”
分類:
菩提树
多罗
释迦牟尼
《國語辭典》:
菩提
拼音:
pú tí
从污染迷惑中体悟四圣谛。梵语bodhi的音译。南朝梁。
萧衍
〈
游钟山大爱敬寺
〉诗:「菩提圣种子,十力良福田。」《西游记》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
分類:
菩提
树名
佛教
佛教名词
教名
菩提树
梵文
音译
意译
《國語辭典》:
菩提树(菩提樹)
拼音:
pú tí shù
植物名:(1)桑科榕属,大乔木。叶卵圆形或三角状卵形,先端长尾状锐尖,边缘波状。隐头果扁圆形。也称为「觉树」、「思惟树」。(2)田麻科菩提树属,落叶乔木。叶为不等边心脏形或广三角形,先端尖,下面密生带白色茸毛。七月叶腋生细长苞,苞中央出花梗,分枝开黄褐色花。花后结圆形果实。核果可做念佛珠,植株供观赏。
分類:
菩提树
常绿
乔木
圆形
前端
细长
花托
《漢語大詞典》:
宝叶(寶葉)
佛家宝树如菩提树的叶子。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
:“其菩提树高显殊特,金刚为身,瑠璃为干,众杂妙宝,以为枝条,宝叶扶疎,垂阴如云。” 唐
宋之问
《游称心寺》
诗:“宝叶交香雨,金沙吐细泉。” 明
袁宗道
《死心和尚一朝弃诸生披剃书此赠》
诗:“宝叶最高处,歷歷题名姓。”
分類:
佛家
宝树
菩提树
《漢語大詞典》:
佛树(佛樹)
相传 释迦牟尼 于菩提树下得正觉,故菩提树称为佛树。
《无量寿经》
卷上:“哀受施草,敷佛树下,加趺而坐……得微妙法,成最正觉。”
分類:
释迦牟尼
菩提树
下得
得正
正觉
《國語辭典》:
菩提子
拼音:
pú tí zǐ
1.禾本科「薏苡仁」之别名。参见「薏苡仁」条。
2.「无患子」的别名。参见「无患子」条。
3.田麻科「菩提树」即「大叶椴」或「圆果杜英」之种核,用制念珠。也称为「菩提子」。
分類:
菩提树
无患子
念佛
《国语辞典》:
菩提迦耶
拼音:
pú tí jiā yē
地名。位于印度比哈尔邦伽耶县,相传释迦牟尼在此菩提树下悟道。西元前三世纪阿育王于该处立大塔以资纪念。现存五十二公尺高的大塔,乃中古世纪改建者。十九世纪经英国考古学家发现后,重新成为佛教朝山的重点,今已有泰国、缅甸、斯里兰卡、西藏、不丹、尼泊尔、中国、日本等地佛教徒盖多所寺院于此。也称为「菩提道场」、「佛陀伽耶」。
分类:
地名
印度
释迦牟尼
菩提树
悟道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