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27,分62页显示 上一页 46 47 48 49 50 52 53 54 55 下一页
善见药王
善财采药
善现药王
尽寿药
尘药
腐烂药
随愿药师经
翳身药
应病与药
还年药
隐形药
泻药
药山
药山升座
佛类词典(续上)
善见药善见药王
善财采药
善现药王
尽寿药
尘药
腐烂药
随愿药师经
翳身药
应病与药
还年药
隐形药
泻药
药山
药山升座
善见药
【佛学大辞典】
(譬喻)譬如有药。名为善见。众生见者,众毒悉除。
(譬喻)譬如有药。名为善见。众生见者,众毒悉除。
善见药王
【佛学大辞典】
(饮食)(参见:善现药王)
(饮食)(参见:善现药王)
善财采药
【佛学大辞典】
(公案)五灯会元(文殊章)曰:「文殊一日令善财采药曰:不是药者采将来,善财遍观大地,无不是药,却来白云:无有不是药者,文殊云:是药者采将来,善财乃拈一枝草度于文殊,文殊拈起示众云:此药亦能杀人亦能治人。」(是禅门例之机语,经论无此事)。
(公案)五灯会元(文殊章)曰:「文殊一日令善财采药曰:不是药者采将来,善财遍观大地,无不是药,却来白云:无有不是药者,文殊云:是药者采将来,善财乃拈一枝草度于文殊,文殊拈起示众云:此药亦能杀人亦能治人。」(是禅门例之机语,经论无此事)。
善现药王
【佛学大辞典】
(饮食)妙药之名。晋华严经三十七曰:「譬如雪山有大药王名曰善现,若有见者眼得清净,若有闻者耳得清净,若闻香者鼻得清净,若尝味者舌得清净,若有触者身得清净。若取彼地土,悉能除灭无量众病,安稳快乐。」往生要集上末曰:「善见药王灭一切病。」
(饮食)妙药之名。晋华严经三十七曰:「譬如雪山有大药王名曰善现,若有见者眼得清净,若有闻者耳得清净,若闻香者鼻得清净,若尝味者舌得清净,若有触者身得清净。若取彼地土,悉能除灭无量众病,安稳快乐。」往生要集上末曰:「善见药王灭一切病。」
尽寿药
【佛学大辞典】
(饮食)四药之一。
(饮食)四药之一。
尘药
【佛学大辞典】
(术语)律宗所立行之四依之一。谓比丘所用之药财也。尘者,言人之弃而不顾,如尘芥也。如衣为粪扫。释门归敬仪中曰:「纳衣乞食,树不尘药。」
(术语)律宗所立行之四依之一。谓比丘所用之药财也。尘者,言人之弃而不顾,如尘芥也。如衣为粪扫。释门归敬仪中曰:「纳衣乞食,树不尘药。」
腐烂药
【佛学大辞典】
(杂名)又作大黄汤,龙汤,黄龙汤。大小便也。南山羯磨疏三下曰:「腐烂药者,世所同弃而实可收,即大小便也。」济缘记三下曰:「小便治劳,大便解热,名黄汤。」
(杂名)又作大黄汤,龙汤,黄龙汤。大小便也。南山羯磨疏三下曰:「腐烂药者,世所同弃而实可收,即大小便也。」济缘记三下曰:「小便治劳,大便解热,名黄汤。」
随愿药师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药师经之异名。准于随愿往生经而冠随愿二字。随愿成就之义也。有数译。(参见:药师经)
(经名)药师经之异名。准于随愿往生经而冠随愿二字。随愿成就之义也。有数译。(参见:药师经)
翳身药
【佛学大辞典】
(杂名)用此药,则能隐身,不触他人之目云。为印度之仙法,谓之隐形药。龙树菩萨传曰:「四人相亲,莫逆于心,俱至术家,求隐身法。(中略)各与青药一丸,告之曰:汝在静处,以水磨之。用涂眼睑,汝形当隐,无人见者。龙树磨此药时,闻其气,即皆识之。分数多少,锱铢无失。还告药师,向所得药,有七十种分数,多少皆如其方。(中略)四人得术,纵意自在,常入王宫,宫中美人,皆被侵凌。」
(杂名)用此药,则能隐身,不触他人之目云。为印度之仙法,谓之隐形药。龙树菩萨传曰:「四人相亲,莫逆于心,俱至术家,求隐身法。(中略)各与青药一丸,告之曰:汝在静处,以水磨之。用涂眼睑,汝形当隐,无人见者。龙树磨此药时,闻其气,即皆识之。分数多少,锱铢无失。还告药师,向所得药,有七十种分数,多少皆如其方。(中略)四人得术,纵意自在,常入王宫,宫中美人,皆被侵凌。」
应病与药
【佛学大辞典】
(譬喻)佛对众生种种之机,说种种之教,犹之医应人之病而与药也。维摩经佛国品曰:「应病与药,令得服行。」菩提心论曰:「诸佛慈悲,从真起用,救摄众生,应病与药,施诸法门。」
【俗语佛源】
《维摩诘经·佛国品》谓:「应病与药,令得服行。」众生有「四大不调病」,有「业报病」。「四大不调病」是由一类众生共造的业力所促成的,如「地大不调,举身沉重;水大不调,举身臃肿」(《诸经要集》卷二十)等,须对症下药,进行治疗。「业报病」是由众生自己的业力造成的,程度较重,除对症下药外,还要忏悔业障,才可望减轻。以上所说的是「应病与药」的一般意义。从广义上说,众生一切形形色色的烦恼都是「病」。佛菩萨对机说法,用不同的法门去解决众生不同的烦恼,谓之「应病与药」。经中常说,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有八万四千法门,即此意。《五灯会元》卷十载:文益禅师「调机顺物,斥滞磨昏。凡举诸三昧,或入室呈解,或叩激请益,皆应病与药。随根悟入者,不可胜纪」。「药」,梵语agada,意为「无病」。药到病除,故称「无病」。后多作「对症下药」。如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四一:「克己复礼,便是捉得病根,对症下药。」意为针对具体情况解决问题。(李明权)
(譬喻)佛对众生种种之机,说种种之教,犹之医应人之病而与药也。维摩经佛国品曰:「应病与药,令得服行。」菩提心论曰:「诸佛慈悲,从真起用,救摄众生,应病与药,施诸法门。」
【俗语佛源】
《维摩诘经·佛国品》谓:「应病与药,令得服行。」众生有「四大不调病」,有「业报病」。「四大不调病」是由一类众生共造的业力所促成的,如「地大不调,举身沉重;水大不调,举身臃肿」(《诸经要集》卷二十)等,须对症下药,进行治疗。「业报病」是由众生自己的业力造成的,程度较重,除对症下药外,还要忏悔业障,才可望减轻。以上所说的是「应病与药」的一般意义。从广义上说,众生一切形形色色的烦恼都是「病」。佛菩萨对机说法,用不同的法门去解决众生不同的烦恼,谓之「应病与药」。经中常说,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有八万四千法门,即此意。《五灯会元》卷十载:文益禅师「调机顺物,斥滞磨昏。凡举诸三昧,或入室呈解,或叩激请益,皆应病与药。随根悟入者,不可胜纪」。「药」,梵语agada,意为「无病」。药到病除,故称「无病」。后多作「对症下药」。如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四一:「克己复礼,便是捉得病根,对症下药。」意为针对具体情况解决问题。(李明权)
还年药
【佛学大辞典】
(饮食)老人还少壮之药。智度论二十二曰:「如是耆老相,还变成少身,如服还年药。」
(饮食)老人还少壮之药。智度论二十二曰:「如是耆老相,还变成少身,如服还年药。」
隐形药
【佛学大辞典】
(饮食)与翳身药同。(参见:翳身药)
(饮食)与翳身药同。(参见:翳身药)
泻药
【佛学大辞典】
(饮食)下剂药也。慧琳音义六十三曰:「泻药,为除五脏肠胃积热及宿食不消故,以药汤除去其滓滞,令体气通畅,即如今之大黄朴消巴豆犀角等是也。」
(饮食)下剂药也。慧琳音义六十三曰:「泻药,为除五脏肠胃积热及宿食不消故,以药汤除去其滓滞,令体气通畅,即如今之大黄朴消巴豆犀角等是也。」
药山
【佛学大辞典】
(人名)唐禅师惟俨,嗣石头迁禅师,住沣洲之药山。海众云合。文宗太和二年入寂,寿八十四。
(人名)唐禅师惟俨,嗣石头迁禅师,住沣洲之药山。海众云合。文宗太和二年入寂,寿八十四。
药山升座
【佛学大辞典】
(故事)药山久不升座,院主白云大众久思示诲,请和尚为众说法。山使打钟。众方集。山升座良久,便下座归方丈。院主随于后,问适来许为众说法,云何不垂一言?山云:经有经师,论有论师,争怪得老僧。见从容录缘第七则。
(故事)药山久不升座,院主白云大众久思示诲,请和尚为众说法。山使打钟。众方集。山升座良久,便下座归方丈。院主随于后,问适来许为众说法,云何不垂一言?山云:经有经师,论有论师,争怪得老僧。见从容录缘第七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