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25,分62页显示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43  44  45  4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对症发药
对证下药
二和药
遏药
廅药
轘药
换汤不换药
黄药子
黄色炸药
火药味
鬼药
还年药
黑色火药
红药水
红药院深
《漢語大詞典》:对症发药(對症發藥)
同“ 对症下药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女人家肚痛得那么利害,怕不是生产,这正是对症发药呢!” 孙中山 《民报发刊词》:“求其箴时弊以立言,如古人所谓对症发药者,已不可见。”
《漢語大詞典》:对证下药(對證下藥)
见“ 对症下药 ”。
《國語辭典》:对症下药(對症下藥)  拼音:duì zhèng xià yào
针对病症开方用药。比喻针对问题所在,做有效处理。《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不想这樊迟是话不问,偏偏的要请学稼请学圃起来,夫子深恐他走入长沮桀溺的一路,倘然这班门弟子,都要这等起来,如苍生何,所以才对症下药,合他讲那上好礼的三句。」也作「对症发药」、「对症用药」。
《國語辭典》:二和药(二和藥)  拼音:èr huò yào
煎第二次的药。《红楼梦》第二○回:「一时杂使的老婆子煎了二和药来。宝玉见他才有汗意,不肯叫他起来,自己便端著,就枕与他吃了。」
《漢語大詞典》:遏药(遏藥)
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清 陈确 《药食鉴》:“徒以初起时既误服凉药遏药,以深其毒。”
分類:抑制药物
《韵府拾遗 药韵》:廅药(廅药)
本草拾遗廅药生蕃国似乾茅黄赤色味咸温无毒主折伤内损瘀血生肤止痛治五脏除邪气补虚损产后血病
《漢語大詞典》:轘药(轘藥)
车裂或毒死。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至於 商 韩 ,《六蝨》《五蠹》,弃孝废仁,轘药之祸,非虚至也。” 范文澜 注:“ 商鞅 轘死, 韩非 至 秦 , 李斯 使人遗 非 药,使自杀。”
分類:车裂
《國語辭典》:换汤不换药(換湯不換藥)  拼音:huàn tāng bù huàn yào
(谚语)比喻只改变形式,而内容和本质仍不变。如:「虽然他力图改变创作风格,但和以往的作品相比,却仍是换汤不换药,仅仅在文字技巧上做了些改变而已。」
分類:实质
《漢語大詞典》:黄药子(黄藥子)
见“ 黄药 ”。
《漢語大詞典》:黄药(黄藥)
药名。即大苦。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药议:“《本草》注引尔雅云:‘蘦,大苦。’注:‘甘草也,蔓延生,叶似荷,茎青赤。’此乃黄药也。其味极苦,故谓之大苦,非甘草也。”亦称“ 黄药子 ”。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黄药子:“黄药子今处处人栽之。其茎高二三尺,柔而有节,似藤实非藤也。叶大如拳,长三寸许,亦不似桑。其根长者尺许,大者围二三寸,外褐内黄,亦有黄赤色者,肉色颇似羊蹄根。”参见“ 大苦 ”。
分類:药名
《國語辭典》:黄色炸药(黃色炸藥)  拼音:huáng sè zhà yào
一种烈性炸药。直接由硝酸和硫酸的混和物与甲苯起硝化制成,为黄色菱形晶体。比重一点六五四,熔点为摄氏八十点五度。不溶于水,但溶于乙醚、酒精、甲苯和丙酮。化学稳定性高,不与金属作用,若剧烈震动或加热至摄氏二百四十度会引起爆炸,是最常见的军用炸药之一。也称为「梯恩梯」。
《漢語大詞典》:火药味(火藥味)
(1).火药爆炸的气味。 陆俊超 《惊涛骇浪万里行》:“炮火的硝烟弥漫着大海,空气中布满了火药味。” 郭小川 《秋歌》:“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化烟,烟气腾空;但愿它像硝烟,火药味很浓,很浓。”
(2).比喻矛盾冲突前的紧张气氛。如:他的话充满火药味。
《漢語大詞典》:鬼药(鬼藥)
鬼臼的别称。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鬼臼
分類:鬼臼
《漢語大詞典》:还年药(還年藥)
返老还童之药。大智度论卷二二:“如是耆老相,还变成少身,如服还年药,是事如何然?”
分類:返老还童
《國語辭典》:黑色火药(黑色火藥)  拼音:hēi sè huǒ yào
一种最早的火药。由硝石、硫黄、木炭等粉末依适当比例混合而成。爆炸时烟雾很大,常用于采矿业及爆竹工业。西元十世纪时唐朝时,中国用来制作焰火。迄至十九世纪中叶发明硝化甘油和硝酸纤维以前,一直是唯一的炸药材料。
《國語辭典》:红药水(紅藥水)  拼音:hóng yào shuǐ
一种红色消毒药水。参见「汞溴红」条。
《分类字锦》:红药院深(红药院深)
张蠙 宴驸马宅诗 红药院深人半醉,绿杨门掩马频嘶。
分类: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