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金疮药(金疮药)  拼音:jīn chuāng yào
治疗刀箭疮伤的药物。《薛仁贵征辽事略》:「宣仁贵上帐,帝用金疮药涂之,仁贵誓死以报国。」《三国演义》第五一回:「唤行军医者用铁钳子拔出箭头,将金疮药敷掩疮口,疼不可当。」
《漢語大詞典》:打虫
用药物驱除消化道寄生虫(如蛔虫、绦虫)
拍打飞虫
《漢語大詞典》:阴命(陰命)
剧毒药物名。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神农经》曰:‘药物有大毒不可入口鼻耳目者,入即杀人,一曰鉤吻,二曰鴟,三曰阴命,四曰内童,五曰鴆。’”
《國語辭典》:灌肠(灌腸)  拼音:guàn cháng
将水、液体药物或营养物注入肠内。以清洗肠道、治疗疾病或供给养料。
《國語辭典》:灌肠(灌腸)  拼音:guàn chang
一种将面粉灌入猪肠中,染成红色,用油煎炸的食品。
《漢語大詞典》:黄丸
消食药物。 三国 魏 嵇康 《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多食不消,舍黄丸而筮祝谴祟。” 戴明扬 校注:“博物志:‘《神农经》曰:下药治病,谓大黄除实,当归止痛。’”参见“ 大黄 ”。
分類:药物明扬
《漢語大詞典》:大黄
(1).弓名。史记·李将军列传:“ 广 乃令士持满毋发,而 广 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 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角弩,色黄而体大也。” 宋 沈遘 《五言信武殿》诗:“大黄殪贤王,京观封鯢鲸。” 清 钱陆灿 《周亮工墓志铭》:“手发大黄,应弦殪敌。”
(2).药草名。也叫“川军”。多年生草本,分布于我国 湖北 、 陕西 、 四川 、 云南 等省。根茎可入药,性寒,味苦,功能攻积导滞、泻火解毒,主治实热便秘,腹痛胀满、瘀血闭经、痈肿等症。
《漢語大詞典》:砭熨
用石针刺穴,用药物熨贴患处。谓救治病痛。 唐 裴延翰 《〈樊川集〉后序》:“其砭熨嫉恶,隄障初终,若濡槁于未焚,膏痈于未穿。”
《國語辭典》:安乐死(安樂死)  拼音:ān lè sǐ
医师或具有同业技术的人,对于患不治之症的病人或受重伤垂危的人,为解脱其痛苦,而实施的一种人工死亡。
《國語辭典》:散剂(散劑)  拼音:sǎn jì
系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均匀混合而加以制成的乾燥粉末状制剂。供内服或外用。也称为「粉剂」。
《國語辭典》:十剂(十劑)  拼音:shí jì
中医依药剂的性质与效用,区分为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等十剂。
《漢語大詞典》:热性(熱性)
指食物或药物的性质温热。 柳青 《狠透铁》:“吃过什么热性的东西没有?”
《國語辭典》:西药(西藥)  拼音:xī yào
西医根据西方医学理论使用的药品,大多由化学合成、天然物抽提、生物技术制成。如阿斯匹灵、盘尼西林、胰岛素等。
《國語辭典》:丸剂(丸劑)  拼音:wán jì
小球形或椭圆形的固体制剂,大小不一。凡各种生药粉末、浸膏以及其他有特殊气味的药品,都可制成丸剂,方便口服。
《國語辭典》:泻药(瀉藥)  拼音:xiè yào
使用后引起下泻的药。用于清除肠道宿便,主治便秘。
《漢語大詞典》:玄明膏
方士炼制的一种膏状药物。新唐书·文苑传上·卢照邻:“﹝ 照隣 ﹞调 新都 尉,病去官,居 太白山 ,得方士玄明膏饵之,会父丧,号呕,丹輒出,由是疾益甚。”
《國語辭典》:糖衣  拼音:táng yī
1.药片外所包的糖质薄皮,服用时可免尝苦味。如:「为了怕你尝到苦味,妈妈在药片外包了层糖衣」。也称为「糖皮」。
2.比喻掩饰邪恶的甜蜜外表。如:「这是包著糖衣的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