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3,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禁忌
巫医
药性
进服
中药
合药
理气
投药
入药
药品
发散
药味
齐和
内服
花粉
《國語辭典》:禁忌  拼音:jìn jì
忌讳。《后汉书。卷四八。杨终传》:「汉兴,诸侯王不力教诲,多触禁忌,故有亡国之祸,而乏嘉善之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俊臣是官家子弟,不晓得江湖上的禁忌。」
《國語辭典》:巫医(巫醫)  拼音:wū yī
利用画符、念咒等方法驱除鬼神作祟、作为治病手段的人。《管子。权修》:「上恃龟筮,好用巫医,则鬼神骤祟。」《三国演义》第一三回:「李乐、韩暹又连名保奏无徒、部曲、巫医、走卒二百馀名,并为校尉、御史等官。」
《國語辭典》:药性(藥性)  拼音:yào xìng
1.药物的性质。《儒林外史》第二四回:「青天老爷在上,就是把四百味药药性都查遍了,也没见那味药是吃了该跳河的!」
2.中药具有特殊的性(气),通常有寒、凉、温、热等四气。
《漢語大詞典》:进服(進服)
服用。多用于药物。云笈七籤卷八七:“凡学道不能精立至洁於所行,则五府之神未嘉祐之,而以服气及进服药物药精,饵术丹石之小法,多为所败矣。”
分類:服用药物
《國語辭典》:中药(中藥)  拼音:zhōng yào
中医所用的药物。多取自植物、动物及矿物等。
《漢語大詞典》:合药(合藥)
调配药物。 唐 皮日休 《新秋言怀寄鲁望三十韵》:“合药还慵服,为文亦懒抄。” 宋 孔平仲 续世说·雅量:“有医人合药,失犀麝而逃。”《廿载繁华梦》第三回:“往常在衙里,当 周庸祐 是个心腹人看待,所有延医合药,都托 周庸祐 办去。”
《國語辭典》:理气(理氣)  拼音:lǐ qì
1.调理呼吸。《文选。潘岳。笙赋》:「援鸣笙而将吹,先嗢哕以理气。」
2.文章的义理与气势。明。宋濂〈故灊峰先生府君墓志铭〉:「其学以圣贤为宗,其文以理气为主,其行以忠信为本。」
3.理与气,为性理学用语。理是事物的条理或准则,气则是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朱子语类。卷一。太极天地上》:「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理与气本无先后之可言。」
4.中医上使用有行气解郁、补中益气等作用的药物,来治疗气滞、气逆、气虚等病的方法。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宾退杂识》:「螃蟹石七两,一匣,治肚疼,保心理气,去毒火。」
5.专以星象方位定吉凶的堪舆家称为「理气」。
《国语辞典》:投药(投药)  拼音:tóu yào
投下药物。如:「心脏病有很多种,必须对症投药,才能有效治疗。」
分类:投下药物
《國語辭典》:入药(入藥)  拼音:rù yào
入于药材之列,即可用做药物。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果部。橘》:「凡用须以新瓦焙香,去壳取仁,研碎入药。」
分類:入药药物
《國語辭典》:药品(藥品)  拼音:yào pǐn
能治病的物质。也作「药物」。
《國語辭典》:发散(發散)  拼音:fā sàn
1.散开。如:「波纹由中心向外发散。」
2.散发。如:「夜来香一到晚上,就发散出浓郁的香味。」
3.中医指将体内的热发露于外。
《國語辭典》:药味(藥味)  拼音:yào wèi
1.药品的气味。《汉书。卷三○。艺文志》:「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
2.方剂中所使用的药物种类。如:「他开的药味太多了。」
3.中药所具有特殊的味,通常有辛、甘、酸、苦、咸等五味。
《漢語大詞典》:齐和(齊和)
(1).使食物的滋味调和适口。 汉 桓宽 盐铁论·通有:“庖宰烹杀胎卵,煎炙齐和,穷极五味。” 汉 刘向 新序·杂事四:“臣请譬之以五味, 管仲 善断割之, 隰明 善煎熬之, 宾胥无 善齐和之,羹以熟矣,奉而进之,而君不食,谁能彊之?”礼记·少仪“凡齐执之以右居之以左” 汉 郑玄 注:“齐,谓食羹酱饮有齐和者也。” 孔颖达 疏:“凡齐者,谓以盐梅齐和之法。”
(2).指作料、药物等的剂量。《淮南子·本经训》:“煎熬焚炙,调齐和之适,以穷 荆 吴 甘酸之变。”汉书·艺文志:“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國語辭典》:内服(內服)  拼音:nèi fú
1.从口中服下药物。如:「内服药」。也作「口服」。
2.王朝官员。《书经。酒诰》:「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
《國語辭典》:花粉  拼音:huā fěn
1.花药里的粉粒,多为黄色,也有青色或黑色的。
2.一种中药。用栝楼根所研制成的粉末。参见「天花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