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团扇草书

相关人物
王羲之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传》
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白氏六帖》卷九:「王右军草书于团扇。」

例句

屏风误点惑孙郎,团扇草书轻内史。 王维 故人张諲工诗善易卜兼能丹青草隶顷以诗见赠聊获酬之

《國語辭典》:草书(草書)  拼音:cǎo shū
书体名。为书写方便、快速而产生的字体,大约起于秦汉之际。初称「隶草」后渐成熟,至西汉中晚期形成规范,以施于章程(公文书),故名「章草」。将隶书草率写成,简省点画,保存波势。其字个个独立,不相连绵。至汉末,相传张芝脱去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笔画形迹,而笔势连缀,上下两字时时相连,形成「今草」,即后世通行的「草书」。也称为「草体」、「草字」。
《国语辞典》:非草书(非草书)  拼音:fēi cǎo shū
书名。东汉赵壹撰,专抨击草书。其时草书渐行,赵壹希望仍能重返仓颉、史籀等字体,但却是势所不许。故其文虽传,其说终不能行。
《漢語大詞典》:龙草书(龍草書)
即龙爪书。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知:“百体中有悬针书……龙草书、狼书、犬书、鸡书。”参见“ 龙爪书 ”。
《國語辭典》:龙爪书(龍爪書)  拼音:lóng zhǎo shū
书体名。传晋朝王羲之曾书飞字于柱,其点画似龙爪,故称为「龙爪书」。宋。朱长文《墨池编》卷一:「龙爪篆者,晋右将军王羲之曾游天台,还至会稽,……题柱作一飞字,有龙爪之形焉,遂称龙爪书。」
《分类字锦》:立草书真(立草书真)
通典》:晋武帝建置东宫,事无大小皆由二傅。少傅立草,太傅书真,以为储训,并有功曹主簿五官。
分类:宫僚
《漢語大詞典》:醉草
(1).传说中的草名。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 桂林 有睡草,见之则令人睡。一名醉草,亦呼为懒妇箴。”
(2).草书。 唐 陆龟蒙 《寄淮南郑窦书记》诗:“清词醉草无因见,但钓寒江半尺鱸。”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端溪紫蟾蜍砚:“ 安世 屡欲易余 东坡 醉草,未许。”
分類:草书
《國語辭典》:草字  拼音:cǎo zì
1.草书的别名。参见「草书」条。
2.对人谦称自己的名字。《官话指南。卷一。应对须知》:「『请教台甫?』『草字资静。』」
《國語辭典》:草书(草書)  拼音:cǎo shū
书体名。为书写方便、快速而产生的字体,大约起于秦汉之际。初称「隶草」后渐成熟,至西汉中晚期形成规范,以施于章程(公文书),故名「章草」。将隶书草率写成,简省点画,保存波势。其字个个独立,不相连绵。至汉末,相传张芝脱去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笔画形迹,而笔势连缀,上下两字时时相连,形成「今草」,即后世通行的「草书」。也称为「草体」、「草字」。
《漢語大詞典》:醉帖
指草书。 宋 苏轼 《孙莘老寄墨》诗之三:“便有好事人,敲门求醉帖。” 王十朋 集注:“唐书: 张旭 醉,以指头濡墨而书。” 王文诰 辑注引 施元之 曰:“《法书苑》:僧 怀素 善草书,常作醉帖。” 宋 陆游 《醉中作行草数纸》诗:“还家痛饮洗尘土,醉帖淋漓寄豪举。” 金 元好问 《下黄榆岭》诗:“直须 潮阳 老笔廻万牛,露顶 张颠 挥醉帖。”
分類:草书
《國語辭典》:草体(草體)  拼音:cǎo tǐ
一种书法字体。参见「草书」条。
《漢語大詞典》:稿书(稾書)
谓草书。因草书不谨饬,如禾秆散乱未修治,故称。 唐 韦续 《五十六种书》:“稾书,行草之文, 晋 卫瓘 、 索靖 善之。”
《漢語大詞典》:粗书(麤書)
即草书。 唐 张怀瓘 书断·草书:“ 如淳 曰:‘所作起草为藁。’ 姚察 曰:‘草犹麤也,麤书为本曰藁。’盖草书之文,祖出於此。”参见“ 草书 ”。
分類:草书
《國語辭典》:草书(草書)  拼音:cǎo shū
书体名。为书写方便、快速而产生的字体,大约起于秦汉之际。初称「隶草」后渐成熟,至西汉中晚期形成规范,以施于章程(公文书),故名「章草」。将隶书草率写成,简省点画,保存波势。其字个个独立,不相连绵。至汉末,相传张芝脱去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笔画形迹,而笔势连缀,上下两字时时相连,形成「今草」,即后世通行的「草书」。也称为「草体」、「草字」。
《漢語大詞典》:赴急书(赴急書)
草书的别称。 宋高宗 《翰墨志》:“草书之法,昔人用以趣急速而务简易,删难省烦,损复为单……故 梁武 谓赴急书,不失 苍公 鸟跡之意。”
分類:草书
《國語辭典》:龙蛇(龍蛇)  拼音:lóng shé
1.龙和蛇。比喻非凡的人。《易经。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
2.比喻英雄与凡夫。元。马致远 夜行船。百岁光阴套。乔木查曲:「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元。王伯成《贬夜郎》第四折:「大唐家朝冶里龙蛇不辨,禁帏中共猪狗同眠。」
3.比喻怀才隐退。《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
4.形容草书纵逸的笔势。唐。李白草书歌行〉:「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宋。陆游汉宫春。羽箭雕弓〉词:「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
5.矛戟类的兵器。唐。吕温代郑相公谢赐门戟状〉:「武库龙蛇,忽追飞于陋巷。」
《國語辭典》:龙蛇混杂(龍蛇混雜)  拼音:lóng shé hùn zá
比喻愚贤不一的人混在一起。《红楼梦》第九回:「人多了,就有龙蛇混杂,下流人物在内。」《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我这座国子监衙门,管著天下十七省龙蛇混杂的监生。」也作「龙蛇浑杂」、「龙蛇杂处」、「鱼龙混杂」。
《國語辭典》:小草  拼音:xiǎo cǎo
1.草类植物的泛称。如:「花圃里的小草又长高了。」
2.书法上指草书中形体较小,笔画较简省而不易辨认的字体,相对于大草而言。如唐朝怀素有〈小草千字文〉。
3.罗马字母小写的书体。
《國語辭典》:行书(行書)  拼音:xíng shū
书体名。笔势和字形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比草书端庄,近于楷书,但笔势较流畅活泼。书体自由,讲究点画、结构和墨色的变化。也称为「连真」。
《國語辭典》:行卷  拼音:xíng juàn
古代应试者于考前将自己的诗文写于卷轴内,呈给达官贵人冀求延誉介绍。唐。李商隐与陶进士书〉:「文尚不复作,况复能学人行卷耶?」宋。尤袤《全唐诗话。卷三。李播》:「有李生携诗谒之,播曰:『此吾未及第时行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