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相关人物
孟子
 
荀子


《文心雕龙·诸子》
研夫 孟 荀 所述,理懿而辞雅。
典故
冰出水

相关人物
荀子


《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例句

还同冰出水,不共草为萤。 王季文 青出蓝(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前313—前238 【介绍】: 战国时赵国人,名况,字卿。汉人避宣帝讳,称孙卿。游学于齐,齐襄王时三为稷下学宫祭酒。秦昭王四十一年至秦,赞秦政治清明。旋回赵,在赵孝成王前议兵。约楚考烈王八年,任楚兰陵令。后家兰陵,著书授徒。其学术源于儒而博采众家之长。主“制天命而用之”,重视“征知”,强调“解蔽”,“制名以指实”。主张性恶论,重视“化性起伪”。反对“法先王”,主张“法后王”,尊礼重教。韩非、李斯均从之受学。著有《荀子》。
全上古三代文·卷九
荀卿名况,赵人。时相尊而号为卿,方音改易,又称孙卿。年五十游齐,齐襄王以为列大夫,三为祭酒。去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有《孙卿子》十三卷,集一卷。
王修 朝代:东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太原晋阳人,字敬仁,小字苟子。王濛子。明秀有美称。善隶、行书。起家著作佐郎、琅邪王文学,转中军司马,未拜而卒。时年二十四。
全晋文·卷二十九
脩字敬仁,小字荀子,濛子。为著作郎琅邪王文学,转中军司马,未拜而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颍川人,字子通。世居江左,与梁武帝萧衍为布衣交。萧衍称帝,济自恃才具,负气不服。或有称其才者荐于武帝,武帝以为此人好乱。济又上书讽武帝崇佛,武帝欲诛之,乃奔北魏。被执,高澄惜其才欲赦之,济反欲谋诛澄。为澄所杀。
全后魏文·卷五十一
济字子通,颍川人。世居江左,与梁武帝为布衣交,后以表讥佛教,惧诛奔魏。武定末为常侍、侍讲,与元瑾等谋诛高澄,事露见杀。
《國語辭典》:荀子  拼音:xún zǐ
1.战国时赵人荀况。参见「荀况」条。
2.书名。战国时赵人荀况撰,二十卷,今存三十二篇。有唐杨倞注、清王先谦集解。此书本儒家崇礼、正名之说而主性恶,为先秦重要的哲学思想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
《國語辭典》:孙子(孫子)  拼音:sūn zǐ
1.子孙。《诗经。大雅。皇矣》:「既受帝祉,施于孙子。」《乐府诗集。卷八。郊庙歌辞八。晋。傅玄。征西将军登歌》:「假我皇祖,绥予孙子。」
2.人名。即孙武,参见「孙武」条。
3.书名。春秋孙武撰,一卷,十三篇。乃古兵书之一,内容分析战争形势,探讨军事作战策略、方式,为百代谈兵之祖,被推崇为兵经。注本甚多,宋吉天保集何延锡、张预等十家为孙子十家注。也称为「孙子兵法」。
《國語辭典》:孙子(孫子)  拼音:sūn zi
称谓:(1)称儿子的儿子。《儒林外史》第一七回:「赵爷今年五十九岁,两个儿子,四个孙子。」《红楼梦》第三九回:「原本你该绝后的,如今奏了玉皇,给你个孙子。」(2)泛称儿女的子女。如:「老寿星呵呵的笑说:『我一共有十个儿女,五十个孙子。』」
《漢語大詞典》:性恶(性惡)
战国 时 荀子 的观点之一。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必须以礼义刑罚治之,才能使之改恶从善。与 孟子 的性善论相对立,也是一种先验的人性论。荀子·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参见“ 性善 ”。
《漢語大詞典》:性善
战国 时 孟子 的观点之一。认为人生之初其性是善良的。是一种先验的人性论。孟子·告子上:“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 道性善,言必称 尧 舜 。”参见“ 性恶 ”。
《國語辭典》:孟荀  拼音:mèng xún
孟子与荀子的合称。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诸子》:「研夫孟荀所述,理懿而辞雅。」
《国语辞典》:乐论(乐论)  拼音:yuè lùn
荀子篇名。论述音乐和人生的关系,以为音乐能提高道德修养,有教化人心和移风易俗的作用。
《漢語大詞典》:法后王(法後王)
先秦 以 荀子 、 韩非 为代表的“法今”的政治观。主张效法当代圣明君王的言行、制度,因时制宜。与“法先王”相对。荀子·儒效:“逢衣浅带,解果其冠,略法先王而足乱世;术谬学杂,不知法后王而一制度,不知隆礼义而杀。” 清 方苞 《书〈史记·六国年表序〉后》:“ 秦 始变古而传,乃曰法后王。”参见“ 法先王 ”。
《漢語大詞典》:法先王
先秦 以儒家为代表的“法古”的政治观。主张效法古代圣明君王的言行、制度,言必称 尧 、 舜 、 文 、 武 。与“法后王”相对。荀子·儒效:“逢衣浅带,解果其冠,略法先王而足乱世术。” 清 陈澧 东塾读书记·孟子:“《离娄》章极论为政用先王之道,当时诸子之説竝作,皆不法先王而自为説也。” 胡适 《诸子不出于王官论》:“变‘法先王’之儒家而为‘法后王’之儒家法家。”参见“ 法后王 ”。
《漢語大詞典》:反辞(反辭)
(1).犹转告。国语·越语下:“ 王孙雒 曰:‘子 范子 将助天为虐,助天为虐不祥。 雒 请反辞於王。’” 韦昭 注:“请以辞告 越王 。”
(2).反复叙说之辞。如《楚辞》中的“乱曰”、 荀子 赋中的“小歌”。荀子·赋:“与愚以疑,愿闻反辞。” 杨倞 注:“反辞,反覆敍説之辞。犹楚词‘乱曰’。”
(3).谋反的供辞。史记·李斯列传:“使者来,会丞相下吏, 赵高 皆妄为反辞。”
《国语辞典》:它嚣(它嚣)  拼音:tuō xiāo
人名。荀子尝讥其纵放情性、行为怪诞,但其却振振有辞,欺惑愚众,以假乱真。《荀子。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它嚣、魏牟也。」
《国语辞典》:同门异户(同门异户)  拼音:tóng mén yì hù
大同小异。汉。扬雄《法言。君子》:「吾于孙卿与,见同门而异户也,惟圣人为不异。」清。吴汝纶〈读荀子一〉:「大抵孟荀之学,皆出孔子。故子云讥其同门异户。」
分类:扬雄荀子
《国语辞典》:性恶说(性恶说)  拼音:xìng è shuō
荀子的人性学说主张。认为人性本恶,唯有经过后天的师法教化,礼仪引导,才能化性起伪,改恶向善。《荀子。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清。王先谦。集解:「伪,为也,矫也,矫其本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