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独头茧(獨頭繭)
比喻将自己孤立起来的环境。 鲁迅 《彷徨·孤独者》:“你实在亲手造了独头茧,将自己裹在里面了。”
《分类字锦》:分茧称丝(分茧称丝)
礼记季春之月后妃齐戒亲东乡躬桑禁妇女毋观省妇使以劝蚕事蚕事既登分茧称丝效功以共郊庙之服毋有敢惰注敕往蚕者蚕毕将课功以劝戒之
《分类字锦》:芳茧盈目(芳茧盈目)
杨撝茧馆赋爰举首而旁观烂芳茧兮盈目
分类:亲蚕
《漢語大詞典》:黄茧糖(黄繭糖)
食品名。
《漢語大詞典》:棘茧(棘繭)
蚕名。因食棘叶而作茧,故称。亦指这种蚕结的茧。尔雅·释虫:“蟓、桑茧、雔由、樗茧、棘茧。” 郭璞 注:“食棘叶。” 邢昺 疏:“此皆蚕类作茧者,因所食叶异而异其名也。”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棘茧:“凡琴弦、弓弦丝、用柘养蚕,名曰‘棘茧’,谓最坚韧。”
分類:作茧
《漢語大詞典》:剥茧抽丝(剥繭抽絲)
喻根据顺序寻求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朱光潜 《艺文杂谈·谈对话体》:“疑难是思想的起点与核心,思想由此出发,根据有关事实资料,寻求关系条理,逐渐剥茧抽丝,披沙拣金。”《人民日报》1974.11.2:“这整个过程,犹如剥茧抽丝,写得很细致,很有层次。”
《分类字锦》:冰蚕作茧(冰蚕作茧)
拾遗记员峤山有冰蚕长七寸黑色有角有鳞以霜雪覆之然后作茧长一尺其色五采织为文锦入水不濡以之投火经宿不燎唐尧之时海人献之尧以为黼黻
分类:
《漢語大詞典》:蚕茧纸(蠶繭紙)
用蚕茧壳制成的纸,取其洁白缜密。事类赋卷十五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 王羲之 书《兰亭序》,用蚕茧纸,鼠鬚笔,遒媚劲健,絶代更无。”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七:“若乃古之名纸有侧理纸、蚕茧纸。《世説》纸似茧而泽也, 王右军 书《兰亭记》用之。案今高丽纸以绵茧造者。”
《漢語大詞典》:白茧乌丝(白蠒烏絲)
有黑栏的绢帛。可供书写。 宋 辛弃疾 《临江仙·和信守王道夫韵谢其为寿时仆作闽宪》词:“入手清风词更好,细书白蠒乌丝。”
分類:绢帛书写
《國語辭典》:百舍重茧(百舍重繭)  拼音:bǎi shè chóng jiǎn
比喻长途跋涉,十分辛苦。《战国策。宋策》:「公输般为楚设机,将以攻宋。墨子闻之,百舍重茧,往见公输般。」也作「百舍重趼」。
《國語辭典》:百舍重趼  拼音:bǎi shè chóng jiǎn
舍,宿一夜为一舍。趼,脚掌因走远路而生的硬皮。百舍重趼比喻长途跋涉,十分辛苦。《庄子。天道》:「吾闻夫子圣人也,吾固不辞远道而来愿见,百舍重研,而不敢息。」也作「百舍重茧」。
《漢語大詞典》:奠茧(奠繭)
古代宫中蚕事毕,有向君主献茧之礼,称“奠茧”。礼记·玉藻:“唯世妇命於奠茧。” 郑玄 注:“奠,犹献也。” 孙希旦 集解:“奠茧,犹献茧也。诸侯有公桑蚕室,卜於三宫夫人、世妇之吉者使蚕,既成,则从夫人而献之於君也。”
《漢語大詞典》:起茧(起繭)
(1).体表因常承受重压或摩擦而生成硬皮。 艾芜 《南行记·我的旅伴》:“抬你妈的,肩膀皮都起茧了,还没抬够?” 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
(2).比喻听得腻烦、讨厌。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大家略有一点兴奋,但又很淡漠,不大相信,因为这一类不甚可靠的传闻,是谁都听得耳朵起茧了的。” 周克芹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七章:“翻来翻去还不就是说那些事,耳朵都听得起茧了。”
《漢語大詞典》:圣茧(聖蠒)
野蚕的茧子。古人以为天神所生,故称。宋史·五行志五:“﹝ 政和 ﹞五年, 南京 野蚕成蠒,织紬五匹,绵四十两,圣蠒十五两。”
《國語辭典》:手足重茧(手足重繭)  拼音:shǒu zú chóng jiǎn
手掌和脚底都长出厚茧。形容非常的辛勤劳苦。《淮南子。脩务》:「自鲁趍而十日十夜,手足重茧而不休息。」《聊斋志异。卷一。劳山道士》:「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王谨受教。过月馀,手足重茧,不堪其苦。」
分類:手足劳瘁
《分类字锦》:瘦茧寒蚕(瘦茧寒蚕)
宋璲 莲房联句 瘦茧缀寒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