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茅 → 茆茅”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茅焦 朝代:战国末齐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末齐国人。客秦。秦王政十年,以太后淫乱而迁太后于雍,下令敢谏者死。谏而死者已众。焦请谏,将被烹,乃以统一天下利弊谏,王悟。迎太后归。以焦为傅,爵上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相传战国时人,字初成。师鬼谷子,得长生术。秦始皇三十一年,在华山中,乘龙升天。先是邑有歌谣:“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升入泰清,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始皇闻之,改腊月为嘉平,乃有寻仙之志。
刘钊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78 【介绍】: 西汉人。从刘邦起事于砀。从定三秦,任都尉,击项羽,破臧荼。封东茅侯。
《骈字类编》:茅莠
陆玑诗疏䲭鸮似黄雀而小其喙尖如锥取茅莠为巢以麻紩之如刺袜然悬著树枝或一房或二房幽州人谓之鸋鴂
《國語辭典》:名列前茅  拼音:míng liè qián máo
前茅,古代行军打仗时,前行兵士所拿作为旗帜的茅草。名列前茅形容名字排在前面。如:「他的成绩在我们班名列前茅。」
《國語辭典》:列土分茅  拼音:liè tǔ fēn máo
古代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诸侯或功臣。参见「裂土分茅」条。《孤本元明杂剧。乐毅图齐。第四折》:「今日奉主公命,请您众将加官赐赏,列土分茅,大开贤门,选用良才也。」
《漢語大詞典》:分茅列土
谓分封侯位和土地。 唐 张说 《延州豆卢使君万泉县主薛氏神道碑》:“大圣天后,鍊石补天,有王母之神器;分茅列土,启弄孙之美色。” 唐 罗隐 《秋日有酬》诗:“分茅列土纔三十,犹拟迴头赌锦袍。”《封神演义》第一百回:“一举戎衣定大 周 ,分茅列土赐诸侯。” 仲平 《三巡阅发表后的吴佩孚》:“此次 曹锟 大封功臣,分茅列土,产出了三个大巡阅使来。”参见“ 分茅 ”。
《骈字类编》:鲈茆(鲈茆)
何允泓 咏怀诗 一闻齐张吠,眷言忆鲈茆。
《漢語大詞典》:林宗过茅(林宗過茅)
后汉书·郭太传:“ 茅容 字 季伟 , 陈留 人也。年四十餘,耕於野,时与等辈避雨树下,众皆夷踞相对, 容 独危坐愈恭。 林宗 行见之而奇其异,遂与同言,因请寓宿。旦日, 容 杀鸡为饌, 林宗 谓为己设,既而以供其母,自以草蔬与客同饭。 林宗 起拜之曰:‘卿贤乎哉!’因劝令学,卒以成德。”后因以“林宗过茅”为典。 清 李渔 《慎鸾交·情访》:“今日呵,又不是王孙遇 漂 , 林宗 过 茅 ,为甚把盘中草蔬俱尝到。”
《國語辭典》:裂土分茅  拼音:liè tǔ fēn máo
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取其地之土,并以白茅包之,作为诸侯建国的象徵。见《书经。禹贡》唐。孔颖达。正义。后指分封土地。明。高濂《玉簪记》第一五出:「裂土分茅一郡间,君恩民命两相关,从来为国心如血,早把胡钩日下按。」也作「分茅列土」、「分茅裂土」、「分茅胙土」、「列土分茅」。
《漢語大詞典》:裂地分茅
见“ 裂土分茅 ”。
《國語辭典》:裂土分茅  拼音:liè tǔ fēn máo
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取其地之土,并以白茅包之,作为诸侯建国的象徵。见《书经。禹贡》唐。孔颖达。正义。后指分封土地。明。高濂《玉簪记》第一五出:「裂土分茅一郡间,君恩民命两相关,从来为国心如血,早把胡钩日下按。」也作「分茅列土」、「分茅裂土」、「分茅胙土」、「列土分茅」。
上茅城
【佛学大辞典】
(地名)摩竭陀国之古都。西域记九曰:「矩奢揭罗补罗城Kus/a%ga%rapura,唐言上茅城。上茅宫城摩竭陀国之正中,古先国王之所都,多出胜上吉祥香茅,以故谓之上茅城也。崇山四周以为外郭,西通峡径,北阐山门,东西长,南北狭,周一百五十馀里。内城馀趾周三十四里,羯尼迦编诸径蹊,花含珠馥,色烂黄金,暮春之月,林皆金色。」
吉祥茅
【佛学大辞典】
(植物)大日经疏十九曰:「西方持诵者,多用吉祥茅为藉也。此有多利益:一者以如来成道时所坐故,一切世间以为吉祥故。持诵者藉之,障不生也。又诸毒虫等,若敷之者,皆不得至其所也。又性甚香洁也云云。」
吉祥茅国
【佛学大辞典】
(地名)王舍城之别名也。慧琳音义六曰:「吉祥茅国,古名王舍城,即摩竭陀国之正中心。古先君王之所都处,多出胜上吉祥香茅,因以为名。亦名上茅城,崇山四周,以为外郭。」
茅盖头
【佛学大辞典】
(杂语)言有一把茅,作个草庵,盖在头上,以蔽风雨也。传灯录曰:「云居问洞山: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阇黎向后有一把茅盖头。」六祖坛经曰:「汝向去有把茅盖头,也只成个知解宗徒。」竹窗随笔曰:「余单丁行脚时,忍饥渴,冲寒暑,备历诸苦,今幸得把茅盖头。」
楞严圆通疏前茅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卷,明释传灯述。其自叙缘起曰:「惟念近日楞严正脉,大非天如禅师会解,因而波及天台。耳食之流,易为眩惑。苟不破斥,妨道孔多。遂复出斯二卷之文,命曰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