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6,分12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下一页
四事先苦后乐
五苦──人有五苦
翻苦身成法身德
声闻观苦谛为初门
苦苦对欲界
坏苦对色界
行苦对无色界
愿度众生苦轮
观受是苦
无苦乐
一切所有,悉为苦毒
行相唯苦难
先苦后乐
先乐后苦
佛类词典(续上)
三苦对三界四事先苦后乐
五苦──人有五苦
翻苦身成法身德
声闻观苦谛为初门
苦苦对欲界
坏苦对色界
行苦对无色界
愿度众生苦轮
观受是苦
无苦乐
一切所有,悉为苦毒
行相唯苦难
先苦后乐
先乐后苦
三苦对三界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一、苦苦对欲界〕,谓三界受生,无非是苦。欲界诸境逼迫,苦中复苦,故云苦苦对欲界。
〔二、坏苦对色界〕,谓乐坏时,苦名为坏苦。如色界天受禅味之乐,报尽还于五道受生死苦,故云坏苦对色界。(五道者,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三、行苦对无色界〕,谓虽无苦乐之境,任运心有生灭,名为行苦。如无色界中,虽无质碍之色,而有漏心识自然是苦,故名行苦对无色界。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一、苦苦对欲界〕,谓三界受生,无非是苦。欲界诸境逼迫,苦中复苦,故云苦苦对欲界。
〔二、坏苦对色界〕,谓乐坏时,苦名为坏苦。如色界天受禅味之乐,报尽还于五道受生死苦,故云坏苦对色界。(五道者,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三、行苦对无色界〕,谓虽无苦乐之境,任运心有生灭,名为行苦。如无色界中,虽无质碍之色,而有漏心识自然是苦,故名行苦对无色界。
四事先苦后乐
【三藏法数】
(出增一阿含经)
〔一、修习梵行先苦后乐〕,梵即净也。谓人不辞劳苦,修习净行,净行既立,则能證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修习梵行先苦后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诵习经文先苦后乐〕,谓人不辞劳苦,口诵经文,心习其义;其义习熟,则能如说修行,證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诵习经文先苦后乐。
〔三、坐禅念定先苦后乐〕,谓人不辞劳苦,坐禅念定,由禅定力,则能次第入诸三昧,證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坐禅念定先苦后乐。(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四、数出入息先苦后乐〕,谓人不辞劳苦,数出入息,自然摄诸散乱,心得寂静,安住正理,与定相应;由此證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数出入息先苦后乐。
(出增一阿含经)
〔一、修习梵行先苦后乐〕,梵即净也。谓人不辞劳苦,修习净行,净行既立,则能證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修习梵行先苦后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诵习经文先苦后乐〕,谓人不辞劳苦,口诵经文,心习其义;其义习熟,则能如说修行,證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诵习经文先苦后乐。
〔三、坐禅念定先苦后乐〕,谓人不辞劳苦,坐禅念定,由禅定力,则能次第入诸三昧,證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坐禅念定先苦后乐。(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四、数出入息先苦后乐〕,谓人不辞劳苦,数出入息,自然摄诸散乱,心得寂静,安住正理,与定相应;由此證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数出入息先苦后乐。
五苦──人有五苦
【三藏法数】
(出法苑珠林并五苦章句经)
〔一、母人怀妊,从死得生〕,谓人托胎,居母腹中,生脏之下,熟脏之上,迫迮倒悬,苦痛无量;及至出胎,热风触身,如履刀剑,失声大叫,顿昧前因,是为生苦。
〔二、老人颜色败坏〕,谓人老年,发白齿落,目昏耳聩,四大不调,百节疼痛,头低腰屈,起坐呻吟,是为老苦。(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三、病人困劣〕,谓人以四大为体,一大不调,百一病生,四大不调,四百四病同时俱作,形骸苦痛,如被杖楚,手足不仁,气力虚竭,起坐须人,是为病苦。
〔四、人死风刀断脉〕,谓人临命终时,四大分散,痛毒辛酸,慈亲孝子,莫能相救,风刀解身,苦不可忍,是为死苦。
〔五、犯罪人束缚送狱〕,谓人违国正法,冒犯罪愆,枷锁萦身,系闭牢狱,受诸刑罚,苦不可言,是为狱苦。
(出法苑珠林并五苦章句经)
〔一、母人怀妊,从死得生〕,谓人托胎,居母腹中,生脏之下,熟脏之上,迫迮倒悬,苦痛无量;及至出胎,热风触身,如履刀剑,失声大叫,顿昧前因,是为生苦。
〔二、老人颜色败坏〕,谓人老年,发白齿落,目昏耳聩,四大不调,百节疼痛,头低腰屈,起坐呻吟,是为老苦。(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三、病人困劣〕,谓人以四大为体,一大不调,百一病生,四大不调,四百四病同时俱作,形骸苦痛,如被杖楚,手足不仁,气力虚竭,起坐须人,是为病苦。
〔四、人死风刀断脉〕,谓人临命终时,四大分散,痛毒辛酸,慈亲孝子,莫能相救,风刀解身,苦不可忍,是为死苦。
〔五、犯罪人束缚送狱〕,谓人违国正法,冒犯罪愆,枷锁萦身,系闭牢狱,受诸刑罚,苦不可言,是为狱苦。
翻苦身成法身德
【三藏法数】
谓于生灭无常之身,若能观察五蕴本空,不生不灭,即成法身,故名翻苦身成法身德。(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谓于生灭无常之身,若能观察五蕴本空,不生不灭,即成法身,故名翻苦身成法身德。(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声闻观苦谛为初门
【三藏法数】
苦即三界生死之苦也,谛即审实之义。谓声闻之人,知果苦而断集,因慕寂灭而修道品,谛观五阴生死之身,即是众苦之本,故观苦谛为初门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苦即三界生死之苦也,谛即审实之义。谓声闻之人,知果苦而断集,因慕寂灭而修道品,谛观五阴生死之身,即是众苦之本,故观苦谛为初门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苦苦对欲界
【三藏法数】
谓三界受生,无非是苦。欲界诸境逼迫,苦中复苦,故云苦苦对欲界。
谓三界受生,无非是苦。欲界诸境逼迫,苦中复苦,故云苦苦对欲界。
坏苦对色界
【三藏法数】
谓乐坏时,苦名为坏苦。如色界天受禅味之乐,报尽还于五道受生死苦,故云坏苦对色界。(五道者,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谓乐坏时,苦名为坏苦。如色界天受禅味之乐,报尽还于五道受生死苦,故云坏苦对色界。(五道者,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行苦对无色界
【三藏法数】
谓虽无苦乐之境,任运心有生灭,名为行苦。如无色界中,虽无质碍之色,而有漏心识自然是苦,故名行苦对无色界。
谓虽无苦乐之境,任运心有生灭,名为行苦。如无色界中,虽无质碍之色,而有漏心识自然是苦,故名行苦对无色界。
愿度众生苦轮
【三藏法数】
谓众生处于生死之苦,轮转无际,灭智慧根,不能自济。我当为其说法,令得度脱也。
谓众生处于生死之苦,轮转无际,灭智慧根,不能自济。我当为其说法,令得度脱也。
观受是苦
【三藏法数】
领纳名受,有内受、外受;意根受名内受,五根受名外受。一一根有顺受违受,不违不顺受。于顺情之境则生乐受,于违情之境则生苦受,于不违不顺之境则生不苦不乐受。乐受是坏苦,苦受是苦苦,不苦不乐受是行苦。众生颠倒,以苦为乐。故令观受是苦也。(五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也。乐受是坏苦者,乐坏则苦生,即乐极悲生也。苦苦者,于苦身上更加苦受,故名苦苦。行苦者,虽是不苦不乐,念念心有生灭,是故名行苦也。)
领纳名受,有内受、外受;意根受名内受,五根受名外受。一一根有顺受违受,不违不顺受。于顺情之境则生乐受,于违情之境则生苦受,于不违不顺之境则生不苦不乐受。乐受是坏苦,苦受是苦苦,不苦不乐受是行苦。众生颠倒,以苦为乐。故令观受是苦也。(五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也。乐受是坏苦者,乐坏则苦生,即乐极悲生也。苦苦者,于苦身上更加苦受,故名苦苦。行苦者,虽是不苦不乐,念念心有生灭,是故名行苦也。)
无苦乐
【三藏法数】
无苦乐者,谓无世间之苦乐也。世间之乐,即是苦因。故经云:不断乐者,则名为苦;以断乐故,则无有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此即涅槃之大乐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无苦乐者,谓无世间之苦乐也。世间之乐,即是苦因。故经云:不断乐者,则名为苦;以断乐故,则无有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此即涅槃之大乐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切所有,悉为苦毒
【三藏法数】
谓众生愚惑,不知五阴等法,是众苦之本,计想有乐。如来说法,为断此计,故曰一切所有,悉为苦毒。(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谓众生愚惑,不知五阴等法,是众苦之本,计想有乐。如来说法,为断此计,故曰一切所有,悉为苦毒。(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行相唯苦难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者,不乐世间种种欲乐爱护身命,唯为利益众生,以满本愿,修行苦行,是为行相唯苦难。
谓修菩萨行者,不乐世间种种欲乐爱护身命,唯为利益众生,以满本愿,修行苦行,是为行相唯苦难。
先苦后乐
【三藏法数】
谓或有人,先生卑贱家,衣食不充,受诸困苦;然心无邪见,自念我于宿世,不行布施,不修福德,恒值贫贱,即便忏悔,改往所作,修于善行;后生人中,多饶财宝,无所缺乏,是名先苦后乐。
谓或有人,先生卑贱家,衣食不充,受诸困苦;然心无邪见,自念我于宿世,不行布施,不修福德,恒值贫贱,即便忏悔,改往所作,修于善行;后生人中,多饶财宝,无所缺乏,是名先苦后乐。
先乐后苦
【三藏法数】
谓或有人,先生富贵之家,衣食充足,受诸快乐;然心怀邪见,不能布施修福,多造恶业;后生地狱,受种种苦;若生人中,贫穷丑陋,无有衣食,是名先乐后苦。
谓或有人,先生富贵之家,衣食充足,受诸快乐;然心怀邪见,不能布施修福,多造恶业;后生地狱,受种种苦;若生人中,贫穷丑陋,无有衣食,是名先乐后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