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厄
【佛学大辞典】
(术语)苦患灾厄。三界皆然。心经曰:「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术语)苦患灾厄。三界皆然。心经曰:「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苦本
【佛学大辞典】
(术语)贪欲者是苦之根本。法华经方便品曰:「诸苦所因,贪欲为本。」龙树传曰:「是时始知欲为苦本。」
【佛学常见辞汇】
痛苦的根本,即贪欲。
(术语)贪欲者是苦之根本。法华经方便品曰:「诸苦所因,贪欲为本。」龙树传曰:「是时始知欲为苦本。」
【佛学常见辞汇】
痛苦的根本,即贪欲。
苦末罗
【佛学大辞典】
(植物)木名。慧苑音义上曰:「苦末罗,西域近海岸边树名,此翻为黄杂色。金翅鸟若来,即居其上也。」
(植物)木名。慧苑音义上曰:「苦末罗,西域近海岸边树名,此翻为黄杂色。金翅鸟若来,即居其上也。」
苦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Dus!kara-carya又Tapas,又常曰难行苦行,敢为身所难堪之诸种行也。主指佛法以外外道所教之行业。以苦行为出离解脱之道,此思想印度多行之者。观世尊六年苦行之事迹可知。至后世,佛教中之荒行亦云苦行。【又】寺内之净人谓之苦行。传灯录(丰干章)曰:「本寺厨中,有二苦行:曰寒山子、拾得。」宋高僧传(常誉传)曰:「乃礼归宗寺禅师,充苦行焉。」
【佛学常见辞汇】
很艰苦的修行方法。
【佛学次第统编】
苦行常曰难行苦行,谓敢为身所难堪之诸种行,又谓艰难之行法也。专以苦行为出离解脱之道,本属外道,但佛教行者,于正法之下,亦须修习种种之难行苦行也。
【俗语佛源】
古印度有不少宗教徒风行禁欲苦行。如佛经上提到的「六师外道」中的尼乾子外道亦称「苦行外道」。当时实施苦行的内容有:裸体、拔发、涂灰、自饿、投渊、赴火、自坠、寂默、鸡犬戒、卧冢间等,佛教斥为「无义苦行」。佛教既反对纵欲,也反对无意义的苦行,而提倡不偏不倚的「中道」。释迦牟尼成道前,曾在著名的苦行林中作了六年苦行,结果形体枯瘦,并未获得觉悟和解脱,最后毅然放弃了苦行生涯。《释氏西域记》谓:「尼连水南注,恒水,水西有佛树,佛与此苦行,日食糜六年。」即指此事。当然,适当的「苦行」,包括生活俭约、勤于劳作等,可以抑止放逸、贪欲和名利心等,也是值得赞许的。南传佛教提倡的「头陀行」,即僧人行脚乞食,便是一例。又如《高僧传·昙无竭》载:「幼为沙弥,便修苦行,持戒诵经。」勤苦或舍身为人的僧人称为「苦行僧」或「苦行头陀」。宋·洪迈《夷间乙志·法慧燃目》记载:「绍兴五年大旱……苦行头陀潘法慧者,默祷于佛,乞焚右目以施。即取铁弹投诸火,煆令通红,置眼中,燃香其上。香焰才起,行云满空,大雨倾注,阖境沾足。」此外,佛寺专事劳作的净人(未出家者)也称「苦行」。如《景德传灯录·丰干》:「本寺厨中,有二苦行,曰寒山子、拾得。」今亦以「苦行僧」比喻生活及其清苦的人。如:他为了事业,四十多岁还不成家,放弃了一切娱乐,足不出户,过著苦行僧式的生活。(李明权)
(术语)梵语Dus!kara-carya又Tapas,又常曰难行苦行,敢为身所难堪之诸种行也。主指佛法以外外道所教之行业。以苦行为出离解脱之道,此思想印度多行之者。观世尊六年苦行之事迹可知。至后世,佛教中之荒行亦云苦行。【又】寺内之净人谓之苦行。传灯录(丰干章)曰:「本寺厨中,有二苦行:曰寒山子、拾得。」宋高僧传(常誉传)曰:「乃礼归宗寺禅师,充苦行焉。」
【佛学常见辞汇】
很艰苦的修行方法。
【佛学次第统编】
苦行常曰难行苦行,谓敢为身所难堪之诸种行,又谓艰难之行法也。专以苦行为出离解脱之道,本属外道,但佛教行者,于正法之下,亦须修习种种之难行苦行也。
【俗语佛源】
古印度有不少宗教徒风行禁欲苦行。如佛经上提到的「六师外道」中的尼乾子外道亦称「苦行外道」。当时实施苦行的内容有:裸体、拔发、涂灰、自饿、投渊、赴火、自坠、寂默、鸡犬戒、卧冢间等,佛教斥为「无义苦行」。佛教既反对纵欲,也反对无意义的苦行,而提倡不偏不倚的「中道」。释迦牟尼成道前,曾在著名的苦行林中作了六年苦行,结果形体枯瘦,并未获得觉悟和解脱,最后毅然放弃了苦行生涯。《释氏西域记》谓:「尼连水南注,恒水,水西有佛树,佛与此苦行,日食糜六年。」即指此事。当然,适当的「苦行」,包括生活俭约、勤于劳作等,可以抑止放逸、贪欲和名利心等,也是值得赞许的。南传佛教提倡的「头陀行」,即僧人行脚乞食,便是一例。又如《高僧传·昙无竭》载:「幼为沙弥,便修苦行,持戒诵经。」勤苦或舍身为人的僧人称为「苦行僧」或「苦行头陀」。宋·洪迈《夷间乙志·法慧燃目》记载:「绍兴五年大旱……苦行头陀潘法慧者,默祷于佛,乞焚右目以施。即取铁弹投诸火,煆令通红,置眼中,燃香其上。香焰才起,行云满空,大雨倾注,阖境沾足。」此外,佛寺专事劳作的净人(未出家者)也称「苦行」。如《景德传灯录·丰干》:「本寺厨中,有二苦行,曰寒山子、拾得。」今亦以「苦行僧」比喻生活及其清苦的人。如:他为了事业,四十多岁还不成家,放弃了一切娱乐,足不出户,过著苦行僧式的生活。(李明权)
苦行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俱舍论九曰:「如诸离系及婆罗门输婆多,般利伐罗多迦等。异类外道,受持种种露形,拔发,杖乌鹿皮,持髻,涂灰,执三杖,剪须发等无义苦行。」百论上曰:「勒沙婆弟子,诵尼乾子经。言五热炙身,拔发等受苦法,是名善法。又有诸师,行自饿法,投渊赴火,自坠高岩,寂默常立,持牛戒等,是名善法。」止观辅行十之一曰:「苦行即长寿天行,五热炙身等。总有六行:一、自饿,二、投渊,三、赴火,四、自坠,五、寂默,六、持鸡犬等戒。」本行集经二十四曰:「或有裸形,或卧棘上,或卧板上。(中略)或卧冢间,或蚁垤内,犹如蛇居。(中略)或复有用沙土烟尘,以涂坌身,正立而住。或不梳洗头首面目,发如螺髻,拳挛而住。或复拔发,或拔髭须。」智度论三十八曰:「诸外道等,信著苦行。若佛不六年苦行,则人不信。言是王子惯乐不能苦行,以是故。佛六年苦行。」
(流派)俱舍论九曰:「如诸离系及婆罗门输婆多,般利伐罗多迦等。异类外道,受持种种露形,拔发,杖乌鹿皮,持髻,涂灰,执三杖,剪须发等无义苦行。」百论上曰:「勒沙婆弟子,诵尼乾子经。言五热炙身,拔发等受苦法,是名善法。又有诸师,行自饿法,投渊赴火,自坠高岩,寂默常立,持牛戒等,是名善法。」止观辅行十之一曰:「苦行即长寿天行,五热炙身等。总有六行:一、自饿,二、投渊,三、赴火,四、自坠,五、寂默,六、持鸡犬等戒。」本行集经二十四曰:「或有裸形,或卧棘上,或卧板上。(中略)或卧冢间,或蚁垤内,犹如蛇居。(中略)或复有用沙土烟尘,以涂坌身,正立而住。或不梳洗头首面目,发如螺髻,拳挛而住。或复拔发,或拔髭须。」智度论三十八曰:「诸外道等,信著苦行。若佛不六年苦行,则人不信。言是王子惯乐不能苦行,以是故。佛六年苦行。」
佛伏苦行外道
【佛学大辞典】
(故事)因果经三曰:「即于尼连禅河侧,静坐思惟,观众生根。宜应六年苦行而以度之。思惟之已,便修苦行。于是诸天奉献麻米,太子为求正真道故,净心守戒,日食一麻一米。」
(故事)因果经三曰:「即于尼连禅河侧,静坐思惟,观众生根。宜应六年苦行而以度之。思惟之已,便修苦行。于是诸天奉献麻米,太子为求正真道故,净心守戒,日食一麻一米。」
苦行宿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说佛六年苦行之宿因缘者。摄于佛说兴起行经下。
(经名)说佛六年苦行之宿因缘者。摄于佛说兴起行经下。
苦行论师
【佛学大辞典】
(流派)二十外道之一。出外道小乘涅槃论。
(流派)二十外道之一。出外道小乘涅槃论。
苦行林
【佛学大辞典】
(地名)释尊苦行之地。优楼频螺村也。(参见:优楼频螺)
(地名)释尊苦行之地。优楼频螺村也。(参见:优楼频螺)
苦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苦之业因也。法华经譬喻品曰:「深著苦因,不能暂舍。」成实论六曰:「衣食等物皆是苦因。」
【佛学常见辞汇】
痛苦的原因。
(术语)苦之业因也。法华经譬喻品曰:「深著苦因,不能暂舍。」成实论六曰:「衣食等物皆是苦因。」
【佛学常见辞汇】
痛苦的原因。
苦言
【佛学大辞典】
(术语)呵他过之语。诫他之语。法华经信解品曰:「如是苦言,汝当勤作。又以软语,若如我子。」
(术语)呵他过之语。诫他之语。法华经信解品曰:「如是苦言,汝当勤作。又以软语,若如我子。」
苦空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漏果报四相之二。有漏之果报。为三苦八苦之性,故云苦。无男女一异等诸实相,故曰空。
【佛学常见辞汇】
苦与空。(参见:苦空无常无我)
(术语)有漏果报四相之二。有漏之果报。为三苦八苦之性,故云苦。无男女一异等诸实相,故曰空。
【佛学常见辞汇】
苦与空。(参见:苦空无常无我)
苦空曲
【佛学大辞典】
(杂语)印度马鸣菩萨善歌咏,常诠苦空无常之理,奏曲而化人。曲名赖陀和罗。见赖吒啝罗条。
(杂语)印度马鸣菩萨善歌咏,常诠苦空无常之理,奏曲而化人。曲名赖陀和罗。见赖吒啝罗条。
苦空无我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漏果报四相之三。苦空如上。无我者,有漏果报中无我之实体,无我所有物之实体也。
(术语)有漏果报四相之三。苦空如上。无我者,有漏果报中无我之实体,无我所有物之实体也。
苦空无常无我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是即有漏果报之四相,谓之苦谛四行相。苦空无常无我者旧译。新译谓之非常苦空非我。俱舍论二十六曰:「苦圣谛有四相:一非常,二苦,三空,四非我。待缘故非常,逼迫性故苦,违我所见故空,违我见故非我。」观无量寿经曰:「八种清风,从光明出。鼓此乐器,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大乘义章三曰:「逼恼名苦,苦法迁流,说为无常。苦非我所,故名为空。苦非我体,名为无我。」
【佛学常见辞汇】
苦是说短暂的人生,有三苦八苦和无量诸苦;空即缘起性空,缘起是说世间诸法众缘和合而生起,性空是说众缘和合的诸法,其性本空,没有真实的自体;无常即诸行无常,是说世间诸法都是变化不停,生灭不断的,没有常住不变的个体;无我即诸法无我,是明五蕴假合的人身,没有真实不变的我体可得。
(术语)是即有漏果报之四相,谓之苦谛四行相。苦空无常无我者旧译。新译谓之非常苦空非我。俱舍论二十六曰:「苦圣谛有四相:一非常,二苦,三空,四非我。待缘故非常,逼迫性故苦,违我所见故空,违我见故非我。」观无量寿经曰:「八种清风,从光明出。鼓此乐器,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大乘义章三曰:「逼恼名苦,苦法迁流,说为无常。苦非我所,故名为空。苦非我体,名为无我。」
【佛学常见辞汇】
苦是说短暂的人生,有三苦八苦和无量诸苦;空即缘起性空,缘起是说世间诸法众缘和合而生起,性空是说众缘和合的诸法,其性本空,没有真实的自体;无常即诸行无常,是说世间诸法都是变化不停,生灭不断的,没有常住不变的个体;无我即诸法无我,是明五蕴假合的人身,没有真实不变的我体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