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42,分37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苦节
苦雨
勤苦
苦海
苦竹
清苦
苦饥
苦乐
愁苦
苦思
苦多
苦语
艰苦
苦口
苦行
《國語辭典》:苦节(苦節)  拼音:kǔ jié
坚苦卓绝,守志不渝。《易经。节卦》:「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晋书。卷四四。列传。华表》:「表以苦节垂名,司徒李胤、司隶王宏等并叹美表清澹退静。」
《國語辭典》:苦雨  拼音:kǔ yǔ
久下成灾的雨。《左传。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晋。陆机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二首之一:「凄风迕时序,苦雨遂成霖。」
分類:成灾
《國語辭典》:勤苦  拼音:qín kǔ
辛勤劳苦。《礼记。学记》:「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同士子入试场,把十年灯窗下勤苦的工夫尽力一战。」
《國語辭典》:苦海  拼音:kǔ hǎi
1.比喻痛苦的处境。《红楼梦》第六三回:「这恐是虔心得道,已出苦海,脱去皮囊,自了去也。」
2.佛教用语。比喻生死轮回的三界。《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行由第一》:「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
《國語辭典》:苦竹  拼音:kǔ zhú
植物名。最普通的竹类,高六七丈,初夏生笋,可食用而略带苦味。茎及箨可做家具、编制器具和造纸等。
《國語辭典》:清苦  拼音:qīng kǔ
1.清寒贫苦。《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官人向来清苦,今得此美任,此后只愁富贵不愁贫了。」也作「清贫」。
2.穷困而不失节。《儒林外史》第四十七回:「他父亲太守公是个清官,当初在任上时,过些清苦日子。」也作「清贫」。
《漢語大詞典》:苦饥(苦饑)
困于饥饿;很饿。 汉 贾谊 新书·瑰玮:“即遇凶旱,必先困穷迫身,则苦饥甚焉。” 唐 杜甫 《杜鹃行》:“穿皮啄朽觜欲秃,苦饥始得食一虫。” 唐 孟郊 《感伤》诗之二:“去去勿復道,苦饥形貌伤。”
分類:饥饿
《国语辞典》:苦乐(苦乐)  拼音:kǔ lè
艰苦与欢乐。《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臣闻句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文选。王粲。从军诗》:「从军有苦乐,但闻所从谁。」
《國語辭典》:愁苦  拼音:chóu kǔ
忧愁苦闷。《楚辞。屈原。九章。涉江》:「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大宋宣和遗事。元集》:「有司责笃严急,细民不胜愁苦。」
《国语辞典》:苦思  拼音:kǔ sī
深思竭虑。汉。王充《论衡》:「载太山之上者七十有二君,皆劳情苦思,忧念王事。」
《国语辞典》:苦多  拼音:kǔ duō
因某物繁多而忧心愁苦。《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八》:「黄金百溢尽,资用常苦多。」
《漢語大詞典》:苦语(苦語)
犹苦言。 南朝 梁 刘孝绰 《栖隐寺碑》:“苦语软言,随方弘训。” 宋 苏轼 《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诗:“临分出苦语,愿子书之笏。” 清 黄景仁 《明州客夜怀味辛稚存却寄》诗:“各抱百年忧,念我更惻惻。苦语犹在耳,形影儵以隔。”
《國語辭典》:艰苦(艱苦)  拼音:jiān kǔ
困难辛苦。《汉书。卷四四。淮南厉王刘长传》:「大王不思先帝之艰苦,日夜怵惕,修身正行。」也作「艰辛」。
《國語辭典》:苦口  拼音:kǔ kǒu
1.口中引起苦涩的味觉。《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2.反覆不断的劝告。《文明小史》第三三回:「起初决计不肯办,后来经兄弟苦口劝导,把抚宪的意思再三开导,绅士这才答应了。」
《國語辭典》:苦行  拼音:kǔ xíng
1.佛教用语:(1)佛教批评外道所做的种种自虐行为。《杂阿含经》卷三九:「知诸修苦行,皆与无义俱。」(2)为了断除烦恼,而严格约束身心种种不善欲望的修行。即十二头陀行,如日中一食、穿粪扫衣等。《央掘魔罗经》卷一:「出家学道行沙门法,受行十二头陀苦行。」
2.预备出家,但尚未落发,而在寺庙中做苦役的人。《喻世明言。卷三五。简帖僧巧骗皇甫妻》:「这汉原是州东墦台寺里一个和尚,苦行便是墦台寺里行者。」
3.刻苦修行、经营。如:「他正在苦行励己,衣食居处十分俭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