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苏氏(苏氏)
书牧誓:惟妇言是用。疏正义曰:晋语云:殷辛伐有苏氏,苏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宠而亡殷。 左传:初,王姚嬖于庄王,生子颓。子颓有宠,蔿国为之师。及惠王即位,取蔿国之圃以为囿。边伯之宫近于王宫,王取之。王夺子禽祝跪与詹父田,而收膳夫之秩。故蔿国。边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作乱,因苏氏。注:苏氏,周大夫。桓王夺其十二邑以与郑。自此以来,遂不和。
分类:苏氏
《漢語大詞典》:昭苏(昭蘇)
(1).亦作“ 昭甦 ”、“ 昭穌 ”。苏醒;恢复生机。《礼记·乐记》:“蛰虫昭苏,羽者嫗伏。” 郑玄 注:“昭,晓也;蛰虫以发出为晓,更息曰苏。” 三国 魏 曹植 《冬至献袜履颂表》:“四方交泰,万物昭苏。” 前蜀 杜光庭 《犀浦刘殷费顺黄箓斋祠》:“乘此胜因,咸臻妙乐,龙神安镇,士庶昭甦,蠢动有生,同昇福界。” 前蜀 杜光庭 《晋公后土醮词》:“大开倚劒之门,不隔朝天之路,昭穌疲俗,洗涤深寃。” 陈独秀 《敬告青年》五:“倘不改弦而更张之,则国力莫由昭苏,社会永无寧日。”
(2).忽然开豁。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四十韵》:“劳心依憩息,朗咏划昭苏。” 仇兆鳌 注:“划昭苏,谓忽然开豁。”
(2).忽然开豁。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四十韵》:“劳心依憩息,朗咏划昭苏。” 仇兆鳌 注:“划昭苏,谓忽然开豁。”
《漢語大詞典》:苏黄(蘇黄)
宋 代文学家 苏轼 、 黄庭坚 的并称。《宋史·文苑传六·黄庭坚》:“ 庭坚 於文章尤长於诗, 蜀 、 江西 君子以 庭坚 配 軾 ,故称 苏 黄 。” 元 马定国 《四月十日遇周永昌》诗之二:“世无 苏 黄 六七子,天断文章三十年。” 清 赵翼 《余简稚存诗答嫌百年太少再简奉酬》诗:“ 宋 亦有 苏 黄 ,旗鼓相周旋。”
《漢語大詞典》:苏仙(蘇仙)
指 苏轼 。 宋 黄庭坚 《次韵宋楙宗三月十四日到西池出遨》:“还作遨头惊俗眼,风流文物属 苏仙 。” 宋 范成大 《夜行上沙见梅记东坡作诗招魂之句》诗:“ 苏仙 上宾天,妙意终难陈。” 宋 朱熹 《与诸人用东坡韵共赋梅花》:“ 罗浮山 下 黄茅村 , 苏仙 仙去餘诗魂。”
分類:苏轼
《漢語大詞典》:苏李(蘇李)
(1). 汉 苏武 与 李陵 的并称。 唐 韩愈 《荐士》诗:“五言出 汉 时, 苏 李 首更号。”《新唐书·文艺传中·宋之问》:“语曰‘ 苏 李 居前, 沈 宋 比肩’,谓 苏武 、 李陵 也。” 清 周亮工 《何省斋太史诗序》:“ 苏 李 属和之篇, 鲍 谢 酣吟之响。”
(2). 唐 苏味道 、 李峤 及 苏颋 、 李乂 的并称。《新唐书·苏味道传》:“ 苏味道 , 赵州 欒城 人。九岁能属辞,与里人 李嶠 俱以文翰显,时号 苏 李 。”《新唐书·苏颋传》:“时 李乂 对掌书命,帝曰:‘前世 李嶠 、 苏味道 文擅当时,号 苏 李 ;今朕得 頲 及 乂 ,何愧前人哉!’” 清 赵翼 《陔馀丛考·苏李》:“ 汉 时 苏武 、 李陵 称‘ 苏 李 ’; 唐 时 苏味道 、 李嶠 亦称‘ 苏 李 ’; 明皇 时, 苏頲 、 李乂 对掌文翰, 明皇 亦称为‘ 苏 李 ’。”
(2). 唐 苏味道 、 李峤 及 苏颋 、 李乂 的并称。《新唐书·苏味道传》:“ 苏味道 , 赵州 欒城 人。九岁能属辞,与里人 李嶠 俱以文翰显,时号 苏 李 。”《新唐书·苏颋传》:“时 李乂 对掌书命,帝曰:‘前世 李嶠 、 苏味道 文擅当时,号 苏 李 ;今朕得 頲 及 乂 ,何愧前人哉!’” 清 赵翼 《陔馀丛考·苏李》:“ 汉 时 苏武 、 李陵 称‘ 苏 李 ’; 唐 时 苏味道 、 李嶠 亦称‘ 苏 李 ’; 明皇 时, 苏頲 、 李乂 对掌文翰, 明皇 亦称为‘ 苏 李 ’。”
《漢語大詞典》:扶苏(扶蘇)
亦作“ 扶胥 ”。
(1).树名。《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毛 传:“扶苏,扶胥,小木也。” 马瑞辰 通释:“《释木》:‘辅,小木。’小木即木之名。 钱大昕 曰:‘扶、辅声义皆相近,长言为扶苏,急言为辅。’其説是也……胥、疏、苏叠韵,古通用。”
(2).古代兵车上的藩盾。《周礼·夏官·司戈盾》“及舍,设藩盾,行则敛之” 汉 郑玄 注:“藩盾,盾可以藩卫者,如今之扶苏与?” 孙诒让 正义:“云今之扶苏者…… 惠士奇 云:‘苏与胥古文通,故扶苏一作扶胥,盖 秦 汉 间语, 周 之藩盾也。建之乘车,以蔽左右;军旅会同,前后拒守,在车两藩,故曰藩盾。’”《六韬·军用》:“凡用兵之大数,将甲士万人,法用武卫大扶胥三十六乘……武翼大櫓矛戟扶胥七十二具。”
(3).扶助。《黄庭内景经·若得》:“三真扶胥共房津,五斗焕明是七元。” 南朝 梁 陶弘景 《华阳颂》:“重离儻或似,七元乃扶胥。”
(1).树名。《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毛 传:“扶苏,扶胥,小木也。” 马瑞辰 通释:“《释木》:‘辅,小木。’小木即木之名。 钱大昕 曰:‘扶、辅声义皆相近,长言为扶苏,急言为辅。’其説是也……胥、疏、苏叠韵,古通用。”
(2).古代兵车上的藩盾。《周礼·夏官·司戈盾》“及舍,设藩盾,行则敛之” 汉 郑玄 注:“藩盾,盾可以藩卫者,如今之扶苏与?” 孙诒让 正义:“云今之扶苏者…… 惠士奇 云:‘苏与胥古文通,故扶苏一作扶胥,盖 秦 汉 间语, 周 之藩盾也。建之乘车,以蔽左右;军旅会同,前后拒守,在车两藩,故曰藩盾。’”《六韬·军用》:“凡用兵之大数,将甲士万人,法用武卫大扶胥三十六乘……武翼大櫓矛戟扶胥七十二具。”
(3).扶助。《黄庭内景经·若得》:“三真扶胥共房津,五斗焕明是七元。” 南朝 梁 陶弘景 《华阳颂》:“重离儻或似,七元乃扶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