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纵横王霸

相关人物
苏秦
 
张仪


《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224~
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苏秦既约六国从亲,归赵,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乃投从约书于秦。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
《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2279~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秦惠王十年,使公子华与张仪围蒲阳,降之。仪因言秦复与魏,而使公子繇质于魏。仪因说魏王曰:「秦王之遇魏甚厚,魏不可以无礼。」魏因入上郡、少梁,谢秦惠王。惠王乃以张仪为相,更名少梁曰夏阳。仪相秦四岁,立惠王为王。居一岁,为秦将,取陕。筑上郡塞。……太史公曰: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从衡彊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夫张仪之行事甚于苏秦,然世恶苏秦者,以其先死,而仪振暴其短以扶其说,成其衡道。要之,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
典故
苏张舌
 
苏张多言鬼

相关人物
张仪
 
苏秦

参考典故
张仪舌


《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

例句

却假苏张舌,高誇周宋镡。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非故败他却成此,苏张终作多言鬼。 武元衡 行路难

败他成此亦何功,苏张终作多言鬼。 贯休 行路难之三

典故
相关人物
苏秦


《战国策》卷三〈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78~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典故
万乘相

相关人物
张仪
 
苏秦


《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列传〉~2864~
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同胞之徒无所容居,其故何也?」

例句

誓耕十亩田,不取万乘相。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

典故
下机迎

相关人物
苏秦

参考典故
不下机


《战国策》卷三《秦策一》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归至家,妻不下,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例句

借问还家何处好,玉人含笑下机迎。 钱起 送张参及第还家

典故
阴揣

相关人物
苏秦


《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
「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例句

穰侯或见迟,苏生得阴揣。 张九龄 咏史

典故
滞秦
 
游秦滞燕

相关人物
苏秦


《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
乃西至秦。秦孝公卒。说惠王曰:「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以秦士民之众,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称帝而治。」秦王曰:「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文理未明,不可以并兼。」方诛商鞅,疾辩士,弗用。乃东之赵。赵肃侯令其弟成为相,号奉阳君。奉阳君弗说之。 去游燕,岁馀而后得见。……(燕)文侯曰:「子言则可,然吾国小,西迫彊赵,南近齐,齐、赵彊国也。子必欲合从以安燕,寡人请以国从。」

例句

游秦复滞燕,不觉近衰年。 许棠 冬杪归陵阳别业五首之五

虚抛南楚滞西秦,白首依前衣白身。 许棠 献独孤尚书

二十二三年,游秦复滞燕。 许棠 陈情献江西李常侍五首之一

典故
相关人物
张仪
 
苏秦


汉·扬雄《法言》卷十一《渊骞》
仪、秦学乎鬼谷术而习乎纵横言,安中国者各十馀年。
《汉书》卷三十《艺文志》
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
《汉书》卷六十四上《主父偃传》
「学长短从横术。」东汉·服虔注:「苏秦法百家书说也。」

例句

二贤纵横器,久滞徒劳职。 刘长卿 对雨赠济阴马少府考城蒋少府兼献成武五兄南华二兄

纵横济时意,跌宕过人迹。 刘长卿 送元八游汝南

纵横皆失计,妻子也堪羞。 岑参 题虢州西楼

纵横意不一,然诺心无二。 张昌宗 少年行

才术信纵横,世途自轻掷。 李白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

谈天信浩荡,说剑纷纵横。 李白 赠韦秘书子春二首

我逢纵横者,是我牙与翼。 李华 杂诗六首

纵横愁系越,坎壈倦游秦。 骆宾王 咏怀古意上裴侍郎

君负纵横才,如何尚憔悴。 高适 效古赠崔二

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 高适 东平留赠狄司马

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魏征 述怀

《國語辭典》:苏秦(蘇秦)  拼音:sū qín
人名。(西元前?~前317)字季子,洛阳人,战国时纵横家。与张仪同学于鬼谷子。早年曾外出游说,然穷困而归,后佩六国相印,为纵约长,使秦不敢东出函谷关,达十五年之久。后客于齐,被杀。
《国语辞典》:苏秦刺股(苏秦刺股)  拼音:sū qín cì gǔ
战国时苏秦未被秦王录用,回家受到家人冷落,因而发奋读书,打瞌睡时即用锥刺大腿,苦读多年有成。见《战国策。秦策一》。后以苏秦刺股比喻发愤苦读。《孤本元明杂剧。卓文君。第一折》:「笑煞我也苏秦刺股,叹煞我也孔子绝粮。」
《國語辭典》:季子  拼音:jì zǐ
1.年龄最小的儿子。
2.次子。《类书训纂。卷四。子》:「次息、季子、亚子、并次子之称。」
3.春秋吴人季札。参见「季札」条。
4.战国时人苏秦的字。参见「苏秦」条。后多借指曾经不得志而后发达者。唐。高适别王彻〉诗:「吾知十年后,季子多黄金。」
《漢語大詞典》:仪秦(儀秦)
战国 时期纵横家 张仪 、 苏秦 的并称。 汉 扬雄 《法言·渊骞》:“乱而不解, 子贡 耻之;説而不富贵, 仪 秦 耻之。” 元 雅琥 《上执政》诗:“正言期 董 贾 ,枉道耻 仪 秦 。” 明 秦楼外史 《男王后》第四折:“这的是拿奸头抵全,捉贼真贜见·这其间使不得 仪 秦 辩,拼了个贬 潮阳 八千。” 清 唐甄 潜书·用贤:“京朝之官,陷人夺位,援党助己,倾害之术,巧於 仪 秦 。”
《國語辭典》:合从(合從)  拼音:hé zōng
战国时苏秦倡导联合楚、齐、燕、韩、赵、魏六国,共同抵抗秦国的政策。因六国地处南北,故名「合从」。《文选。贾谊。过秦论》:「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二邦合从,东西唱和。」也作「合纵」。
《漢語大詞典》:苏张(蘇張)
(1). 战国 时纵横家 苏秦 、 张仪 的并称。 汉 班固 《奕旨》:“割地取偿, 苏 张 之资。” 前蜀 贯休 《行路难》诗之三:“败他存此亦何功, 苏 张 终作多言鬼。” 梁启超 《瓜分危言》第二章第二节:“於此而犹谓 山东 为吾所有,虽有 苏 张 之舌,不能辩也。”
(2). 唐 名士 苏颋 与 张说 的并称。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 李 杜 诗篇敌, 苏 张 笔力匀。”新唐书·苏颋传:“自 景龙 后,与 张説 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 燕 许 大手笔’。”按, 苏颋 袭封 许国公 , 张说 封 燕国公 。
《漢語大詞典》:季子裘
季子 的貂裘。指 战国 时 苏秦 入 秦 求仕,资用耗尽而归之事。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説 秦王 书十上而説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絶,去 秦 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犂黑,状有归色。”后以“季子裘”谓旅途或客居中处境困顿。 唐 殷尧藩 《九日》诗:“壮怀空掷 班超 笔,久客谁怜 季子 裘。” 宋 陆游 《舟中夜赋》诗:“千里风尘 季子 裘, 五湖 烟浪 志和 舟。” 明 唐顺之 《十五夜旅怀》诗:“镜有 潘郎 鬢,囊无 季子 裘。”
《國語辭典》:天府  拼音:tiān fǔ
1.所得非常多。《荀子。大略》:「学问不厌,好士不倦,是天府也。」
2.形势险固,物产富饶的地方。《战国策。秦策一》:「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3.朝廷的府库。《宋书。卷九。后废帝本纪》:「天府虚散,垂三十年。」
4.天上的府第。指宫庭。清。吕碧城〈汨罗怨。翠拱屏嶂〉词:「翠拱屏嶂,红逦宫墙,犹见旧时天府。」
5.职官名。周代设置,掌管祖庙的宝藏。《周礼。春官。天府》:「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
6.星名。即元宿的四星,在室女座。《汉书。卷二六。天文志》:「东宫苍龙,房、心。……房为天府,曰天驷。」
7.经穴名。在腋下三寸,肘腕上五寸。属手太阴肺经。
《國語辭典》:纵横(縱橫)  拼音:zōng héng
1.南北和东西。《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纵横骆驿,各有所趣。」《三国演义》第六○回:「回还二百八程,纵横三万馀里。」
2.合纵与连横。比喻外交手段。汉。陆贾《新语。辨惑》:「因其刚柔之势,为作纵横之术。」唐。魏徵述怀〉诗:「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也作「从衡」。
3.放肆、恣肆。《后汉书。卷一九。耿弇传》:「诸将擅命于畿内,贵戚纵横于都内。」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六首之一:「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4.水流盘纡,波浪起伏的样子。宋。王安石 即事诗:「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5.杂错众多。《文选。左思。吴都赋》:「钩铒纵横,网罟接绪。」宋。苏轼凤翔八观诗。石鼓歌〉:「古器纵横犹识鼎,众星错落仅名斗。」
6.数学上几何学称直线为「纵」,平线为「横」。
《漢語大詞典》:纵衡(縱衡)
见“ 纵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