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苏丹(蘇丹)  拼音:sū dān
1.回教国家对国王或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为英语Sultan的音译。
2.国名。位于非洲东北部。参见「苏丹共和国」条。
《漢語大詞典》:苏丹港
苏丹唯一港市。人口20.7万(1983年)。深水良港,全国进出口货物绝大部分经此。有炼油、船舶修理、电力等工业。附近盛产池盐。
《国语辞典》:苏丹共和国(苏丹共和国)  拼音:sū dān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the Sudan
国名。位于非洲东北部,东临红海,面积二百五十万五千八百一十平方公里。人口约二千二百万。首都为喀土穆(Khartoum),人民大多信奉回教。主要语言为阿拉伯语及英语。西元一九五六年一月一日正式独立,并订该日为国庆日。币制为Pound。简称为「苏丹」。
《国语辞典》:法融  拼音:fǎ róng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韦,润州延陵(江苏丹阳县延陵镇)人。禅宗牛头派的创始人。十九岁从三论宗僧炅法师剃度,后从大明法师等钻研三论和华严、般若、法华、大集等经论,因未能在修行上突破,遂入山习定二十年。唐武德七年房玄龄奏请淘汰寺庙僧徒,法融即挺身入京上表陈理。贞观十年,入牛头山参究佛法,数年间,同住的法侣有百馀人。贞观二十一年后先后讲说《法华经》、《大品》、《大集经》等。显广二年圆寂。牛头宗法系的成立,是中唐以后的事。自刘禹锡的〈融大师新塔记〉、〈李华故径山大师碑铭〉、〈故左溪大师碑〉有法融得道信印可的传说。虽然法融思想和禅法启南宗顿悟说的先河,但法融和道信的禅法实大不相同。
《国语辞典》:尼罗河(尼罗河)  拼音:ní luó hé
Nile River
河川名。源于东非高原,上游的白尼罗河与蓝尼罗河在苏丹喀土木会流,成为尼罗河主流。流域范围遍及蒲隆地、坦尚尼亚、卢安达、乌干达、萨伊、肯亚、衣索比亚、苏丹、埃及等国,下游在埃及开罗附近进入尼罗河三角洲,注入地中海。全长约六千七百公里,为世界最长的河流。在亚斯文高坝兴建前,河水每年定期泛滥,为沿岸地区带来肥沃土壤。河川中下游沿岸地区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
《漢語大詞典》:速檀
阿拉伯文sultan的音译。今译作苏丹,意为君主或统治者。伊斯兰教国家或地区的统治者广泛使用这一称号。明史·金献民传:“ 土鲁番 速檀 满速儿 寇 肃州 ,命 献民 兼右都御史总制 陕西 四镇军事。”明史·西域传一·哈密卫:“ 土鲁番 阿力 已死,而其子 阿黑麻 嗣为速檀。”
《国语辞典》:白尼罗河(白尼罗河)  拼音:bái ní luó hé
White Nile River
河川名。源于东非维多利亚湖附近,与另一上游蓝尼罗河交会于苏丹的喀土木,为尼罗河上游之一。
《国语辞典》:卡土穆  拼音:kǎ tǔ mù
Khartoum
城市名。苏丹的首都,位于尼罗河上游蓝、白尼罗河的交会处。区内多现代化建筑,街道铺设整齐。有铁路与埃及相连,扼纵贯大铁路的要冲。棉产丰富,贸易兴盛。
《漢語大詞典》:库希特人
非洲民族集团之一。主要分布在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吉布提、苏丹、埃及、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等国。约2924万人(1985年)。讲库希特语族诸语言。多信基督教,属科普特派。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