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一苇(一葦)  拼音:yī wěi
1.一束苇草。《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2.比喻小船、小舟。《三国志。卷六五。吴书。贺邵传。传曰》:「长江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守,一苇可航也。」宋。苏轼赤壁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分類:小船
《國語辭典》:芦苇(蘆葦)  拼音:lú wěi
植物名。禾本科芦苇属,多年生草本。秆高一至三公尺。叶扁平,线状披针形,长十五至四十五公分。圆锥花序顶生,稠密,长十五至四十公分,小穗紫色。颖果下有白毛,可随风飞散,将种子传到远方。多生长于溪流两岸或沼泽、湿地等地。茎皮细致光泽,可编织芦帘、芦席。
《國語辭典》:行苇(行葦)  拼音:xíng wěi
《诗经。大雅》的篇名。共八章。根据〈诗序〉:「行苇,忠厚也。」首章二句为:「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
分類:路旁芦苇
《漢語大詞典》:蒲苇(蒲葦)
蒲草与芦苇。荀子·不苟:“与时屈伸,柔从若蒲苇,非慑怯也。” 杨倞 注:“蒲苇所以为席,可卷者也。”《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唐 韩愈 《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诗之二:“我有一池水,蒲苇生其间。”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六》:“凡民以有易无,使市官平之,皆以稻、麦……羊、鸡、鱼、蒲苇、盐酒、笔楮使相当。”
分類:蒲草芦苇
《國語辭典》:葭苇(葭葦)  拼音:jiā wěi
芦苇。唐。王维〈青溪〉诗:「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分類:芦苇
《骈字类编》:苇间(苇间)
宋 陈师道 寄邢和叔 苇间见渔父,谁识王公孙。
元 钱惟善 早发葑门得风直抵皂林泊 苇间何限秋萧瑟,愁绝胡笳出塞声。
明 张羽 晓过淮阴 行人欲断寒烟外,远烧时明乱苇间。
《漢語大詞典》:苇航(葦航)
小舟。 明 徐渭 《镜湖竹枝词》:“杏子红衫一女郎,鬱金衣带一苇航。”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林公避兵》:“千江月,一苇航。堪嗟《黄鸟》寄他邦。”
《骈字类编》:苇花(苇花)
唐 朱庆馀 送饶州张使君 馆依高岭分樟叶,路出重江见苇花。
唐 许浑 题卫将军庙 欲奠忠魂何处问,苇花枫叶雨霏霏。
唐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 苇花纶虎落,松瘿斗栾栌。
元 陈基 陈湖秋汎 不用临流重怀古,苇花菱叶满沧浪。
《骈字类编》:白苇(白苇)
苏轼文:王氏欲以其学同天下,地之美者,同于生物,而不同于所生。惟荒瘠斥卤之地,弥望皆黄茅白苇,此则王氏之同也。
《骈字类编》:苇岸(苇岸)
唐 李频 湘口送友人 中流欲暮见湘烟,苇岸无穷接楚田。
《漢語大詞典》:枯苇(枯葦)
枯槁的芦苇。 汉 焦赣 《易林·大过之萃》:“枯苇復生,下朽上荣。” 唐 李洞 《秋日曲江书事》诗:“门摇枯苇影,落日共鸥归。” 前蜀 贯休 《泊秋江》诗:“月白风高不得眠,枯苇丛边钓师魘。” 宋 刘子翚 《次韵熊叔雅七言》:“风惊枯苇连汀雨,霜着寒枫满树花。”
分類:枯槁芦苇
《骈字类编》:茅苇(茅苇)
唐 杜甫 大雨 敢辞茅苇漏,已喜黍豆高。
明 高启 答余新郑(即余尧臣也。可补余传之阙) 沙河无雨夏云热,茅苇夹岸多蚊虻。
《骈字类编》:苇杭(苇杭)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漢語大詞典》:萑苇(萑葦)
(1).两种芦类植物:蒹长成后为萑,葭长成后为苇。《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朱熹 集传:“萑苇,即蒹葭也。”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桃梗苇茭画虎》:“论语:‘谁能出不由户。’故用苇者,欲人子孙蕃殖,不失其类,有如萑苇。”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城西录》:“柳荷千顷,萑苇生之。”
(2).竹的一种。易·说卦:“为苍筤竹,为萑苇。” 孔颖达 疏:“萑苇,竹之类也。”
《骈字类编》:竹苇(竹苇)
宋 苏轼 送任伋通判黄州兼寄其兄孜 黄州小郡夹溪谷,茅屋数家依竹苇。
《韵府拾遗 尾韵》:汲冢周书土可犯材可蓄润湿不谷树之竹苇莞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