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青衫湿
    
九江船
 
黄芦苦竹
 
琵琶泪
 
枫叶荻花
 
湓浦琵琶
 
水面琵琶
 
多情司马
 
江上荻花秋
 
司马泪痕
 
浔阳泪
 
江州司马青衫湿
 
湓浦客
 
琵琶江上曲
 
白傅衫
 
江头商妇
 
泪滴青衫
 
同是天涯流落人
 
白傅送行悲
 
船里琵琶
 
江上琵琶旧曲
 
江上琵琶泪
 
曲终泪湿琵琶
 
人在浔阳
 
商妇移船
 
湿衫青
 
天涯同是伤沦落
 
浔阳江头客
 
断肠司马
 
山歌愁醉浔阳叟
 
商妇邻舟
 
司马堪怜
 
寻阳司马
 
浔阳商妇临舟
 
浔阳叟
 
坐中泣下谁最多

相关人物
白居易


《全唐诗》卷四百三十五〈琵琶引〉
并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船中夜弹琵琶者【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铮铮然有京邑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默,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诗云:「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索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琶琵声停欲语迟。移全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犹把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转轴拨弦三五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撚抹复桃,初为霓裳后六幺【初为霓裳后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幽咽泉流冰下滩】【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咽泉流水下难】。水泉冷涩弦疑绝,疑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唯有江心秋月白】。沈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蜀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閒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啼妆泪落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我从去年离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小处无音乐【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就中泣下谁最多】【就中泣泪谁最多】【座中泣泪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典故 
填沧海
 
含石
 
精卫衔石
 
精卫恨
 
衔木石
  
精卫苦
 
禽填海
 
化精卫
 
填海心
 
帝女灵
 
填瀚海
 
碧海乾
 
帝女填
 
魂化精卫
 
精卫衔芦
 
填海精卫
 
衔石冤禽
 
沧海鸟
 
沈冤鸟口
 
帝子衔冤
 
费木石
 
精卫怒
 
口衔山石
 
禽海填
 
填渤澥
 
投石填海
   
衔土怨
 
帝女衔石
  
女娃东海
 
石填大海
  
心平海
 
相关人物
精卫


《山海经·北山经》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述异记》卷上
昔炎帝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其名自呼。每衔西山木石填东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状如精卫,生雄如海燕。今东海精卫誓水处,曾溺于此川,誓不饮其水。一名鸟市,一名冤禽,又名志鸟,俗呼帝女雀。

简释

禽填海:喻申冤报仇,或喻献身大业。唐杜甫《寄岳州贾六支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浪作禽填海,那将血射天。”


例句

缘边饱喂十万众,何不齐驱一时发。年年但捉两三人,精卫衔芦塞溟渤。 元稹 缚戎人

恨极同填海,情长抵导江。 吴融

壅应边尽北,填合海无东。 吴融 雪十韵

石小虚填海,芦铦未破矰。 李商隐 北禽

区区精卫鸟,衔木空哀吟。 李白 寓言三首之二

西飞精卫鸟,东海何由填。 李白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李白 登高丘而望远

古时填渤澥,今日凿崆峒。 李贺 恼公

浪作禽填海,那将血射天。 杜甫 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

愿持精卫衔石心,穷取河源塞泉脉。 王睿 公无渡河

一种有冤犹可报,不如衔石叠沧溟。 罗隐 子规

精卫一微物,犹恐填海平。 聂夷中 客有追叹后时者作诗勉之

余魄岂能衔木石,独将遗恨付箜篌。 陈标 公无渡河

拂波衔木鸟,偶宿泣珠人。 陶翰 送金卿归新罗

帝女飞衔石,鲛人卖泪绡。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

龙宫月明光参差,精卫衔石东飞时。 顾况 龙宫操

典故 
一枝芦


《淮南子》卷十九《脩务训》
「夫雁顺风以爱气力,衔芦而翔,以备矰弋。」东汉·高诱注:「衔芦,所以令缴不得截其翼也」。
《古今注》卷中《鸟兽》
雁,自河北渡江南,瘦瘠能高飞,不畏缯缴。江南沃饶,每至河北,体肥不能高飞,恐为虞人所获,尝衔长芦可数寸,以防缯缴。

例句

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 刘商 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

却恨衔芦雁,秋飞不向西。 刘威 秋日寄陈景孚秀才

如何万里计,只在一枝芦。 崔涂 孤雁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李贺 野歌

万里衔芦别故乡,云飞雨宿向潇湘。 杜牧

飞鸣还接翅,行序密衔芦。 杜甫 续得观书迎就当阳居止正月中旬定出三峡

雁矫衔芦内,猿啼失木间。 杜甫 远游

空悲鸢踮水,翻羡雁衔芦。 权德舆 奉和许阁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见寄

衔芦远雁愁萦缴,绕树啼猿怯避弓。 武元衡 幕中诸公有观猎之作因继之

如今天路多矰缴,纵使衔芦去也难。 陆希声 阳羡杂咏十九首鸿盘

《國語辭典》:芦花(蘆花)  拼音:lú huā
1.芦苇的花。花穗呈紫色,可以入药。
2.芦苇花下所丛生的白毛。由于外观似花,所以一般人多误以为芦花。也称为「芦絮」。
《漢語大詞典》:芦衣(蘆衣)
用芦花代棉絮的冬衣。语出太平御览卷八一九引 南朝 宋 师觉授 《孝子传》:“ 閔子騫 幼时为后母所苦,冬月以芦花衣之以代絮。其父后知之,欲出后母。 子騫 跪曰:‘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父遂止。”后遂以“芦衣”为孝子的典故。
《國語辭典》:芦荻(蘆荻)  拼音:lú dí
芦与荻。唐。卢纶 送浑别驾赴舒州诗:「江平芦荻齐,五两贴樯低。」
分類:芦荻
《國語辭典》:葫芦(葫蘆)  拼音:hú lu
1.壶芦的别名。参见「壶芦」条。
2.葫芦的果实。古人常挖出其瓤,空其中作为贮酒的器具。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四。弄芦成诗》:「王筠好弄葫芦,每吟诗,则注于葫,倾已复注,若掷之于地,则诗成矣。」也作「胡卢」。
《漢語大詞典》:菰芦(菰蘆)
(1).菰和芦苇。 宋 陆游 《闻新雁有感》诗:“新雁南来片影孤,冷云深处宿菰芦。” 清 何巩道 《归至铁冈》诗:“菰芦自古容鸥鷺,怪得閒身到水边。”
(2).借指隐者所居之处;民间。 三国 蜀 诸葛亮 《称殷礼》:“ 东吴 菰芦中,乃有奇伟如此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自叙》:“余菰芦中老儒尔。” 清 钱谦益 《答何三季穆》诗之三:“湖海忧危惟汝独,菰芦豪杰更谁如。”
《漢語大詞典》:黄芦(黄蘆)
枯黄的芦苇。 汉 徐干 中论·修本:“黄芦之萌,以兆大中之暑。” 唐 王昌龄 《九江口作》诗:“驛门是高岸,望尽黄芦洲。” 清 纳兰性德 《菩萨鬘·寄梁汾苕中》词:“知君此际情萧索,黄芦苦竹孤舟泊。”
分類:枯黄芦苇
《國語辭典》:芦苇(蘆葦)  拼音:lú wěi
植物名。禾本科芦苇属,多年生草本。秆高一至三公尺。叶扁平,线状披针形,长十五至四十五公分。圆锥花序顶生,稠密,长十五至四十公分,小穗紫色。颖果下有白毛,可随风飞散,将种子传到远方。多生长于溪流两岸或沼泽、湿地等地。茎皮细致光泽,可编织芦帘、芦席。
《骈字类编》:芦中(芦中)
周书庾信传过漂渚而寄食托芦中而度水见吴越春秋见芦漪下 梅尧臣任适尉乌程诗 葑上下
《骈字类编》:芦叶(芦叶)
唐 李白 奔亡道中五首 其五 淼淼望湖水,青青芦叶齐。
唐 李嘉祐 夜闻江南人家赛神因题即事 鎗鎗铜鼓芦叶深,寂寂琼筵江水绿。
唐 戴叔伦 宿灌阳滩 十月江边芦叶飞,灌阳滩冷上舟迟。
唐 白居易 和春深二十首 其十二 萧萧芦叶里,风起钓丝斜。
唐 李商隐 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 芦叶梢梢夏景深,邮亭暂欲洒尘襟。
元 岑安卿 百雁图 水寒芦叶黄,霜清苇花白。
元 张翥 中秋望亭驿对月代祀北还 芦叶好风生晚思,桂花清露湿空凉。
元 陈樵 芦雁四咏飞鸣宿食 其一 肃羽遵寒渚,渡江芦叶黄。
元 马祖常 杨村 霜明野水晓粼粼,芦叶黄时少白蘋。
元 杨维桢 秋雁图 野水江湖远,秋风芦叶黄。
元 陈基 次韵赵君季文赠杜宽吹觱篥吟 寒竹初裁芦叶秋,夜吹百花洲上楼。
分类:芦叶
《骈字类编》:长芦(长芦)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 窈窕入风磴,长芦纷卷舒。
《国语辞典》:芦洲(芦洲)  拼音:lú zhōu
地名。隶属新北市芦洲区,是附近蔬菜生产的集散中心,主供大台北地区人民所需。
《骈字类编》:荻芦(荻芦)
宋史理宗纪淳祐三年诏福建延祥荻芦两砦并置武济水军摘本州厢禁习水者充二千五百人为额名明一统志荻芦山在福州府连江县东南二十里一 九龙山俗传秦始皇以东南气王自江而南山秀拔者皆凿之凿此山得芦根一茎长数丈断之有血因名
又荻芦溪在兴化府城东北四十五里发源自游洋溪月又张含题扇诗铁笛一声山 上两人相见荻芦边
《国语辞典》:芦帘(芦帘)  拼音:lú lián
芦苇编成的帘子。唐。白居易〈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诗:「来春更葺东厢屋,纸阁芦帘著孟光。」《水浒传》第一一回:「林冲看见,奔入那酒店里来,揭起芦帘,拂身入去。」
《國語辭典》:司马青衫(司馬青衫)  拼音:sī mǎ qīng shān
司马,职官名。青衫,指卑微的官服。唐朝诗人白居易自述贬官江州司马期间,一日于江边送客,听闻邻船上歌女诉说身世,感动得将衣衫哭湿了。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人以司马青衫指白居易,亦用来比喻极为悲伤哀痛。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分類:悲伤凄切
《國語辭典》:江州司马(江州司馬)  拼音:jiāng zhōu sī mǎ
唐代诗人白居易。因曾被贬为江州司马,在其名作〈琵琶行〉中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二句,后遂以其为白居易的代称。元。无名氏《货旦郎》第一折:「你比著东晋谢安才艺浅,比著江州司马泪痕多。」
《漢語大詞典》:青衫司马(青衫司馬)
唐 白居易 贬官 江州 司马时,所作《琵琶引》有“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 司马青衫湿”之句,后因用“青衫司马”喻指失意之官吏。 宋 辛弃疾 《鹧鸪天·郑厚卿席上谢余伯山》词:“看逸韵,自名流,青衫司马且 江州 。” 清 陈维嵩 《百字令·客有善丝竹者以笺索词漫为赋此》词:“今日白髮何堪,青衫司马,仍会 秋娘 宅。”
《国语辞典》:青衫泪(青衫泪)  拼音:qīng shān lèi
杂剧名。元马致远作,内容为白居易与长安名妓裴兴奴的恋爱故事,纯出虚构。此剧由〈琵琶行〉增饰而成,取其中「江州司马青衫湿」句,作为剧名。
《國語辭典》:冤禽  拼音:yuān qín
精卫的别名。参见「精卫」条。
分類:精卫
《國語辭典》:填海  拼音:tián hǎi
将海填平。如:「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充分展现了不畏艰难的坚定意志。」
《國語辭典》:精卫(精衛)  拼音:jīng wèi
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白喙赤足,首有花纹,据说为炎帝幼女溺死海边所化。因不甘白白被海水淹死,常衔木石填海。也称为「冤禽」。
《國語辭典》:精卫填海(精衛填海)  拼音:jīng wèi tián hǎi
黄帝幼女溺死东海,化为精卫鸟,衔木石以填东海的故事。典出《山海经。北山经》。比喻心怀冤愤,立志报仇。亦比喻意志坚定,不惧艰苦。如:「不管有多少困难险阻,我们都将以精卫填海的精神,一一克服。」
《國語辭典》:精卫(精衛)  拼音:jīng wèi
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白喙赤足,首有花纹,据说为炎帝幼女溺死海边所化。因不甘白白被海水淹死,常衔木石填海。也称为「冤禽」。
《漢語大詞典》:衔木(銜木)
口叼树枝。 唐 李白 《寓言》诗之三:“区区精卫鸟,衔木空哀吟。”参见“ 衔石填海 ”。
分類:树枝
《國語辭典》:衔石填海(銜石填海)  拼音:xián shí tián hǎi
用嘴巴叼石头来填满海。典出《山海经。北山经》。比喻力量虽薄弱,精神意志却十分坚强。如:「编字典就像衔石填海,非有坚忍的毅力难成其事。」《镜花缘》第九回:「小弟向来以为衔石填海,失之过痴,必是后人附会。今日目睹,才知当日妄议,可谓少所见多所怪了。」
《漢語大詞典》:衔木鸟(銜木鳥)
原指精卫鸟,后亦泛指海鸟。 唐 陶翰 《送金卿归新罗》诗:“拂波衔木鸟,偶宿泣珠人。”参见“ 衔石填海 ”。
分類:精卫海鸟
《國語辭典》:衔石填海(銜石填海)  拼音:xián shí tián hǎi
用嘴巴叼石头来填满海。典出《山海经。北山经》。比喻力量虽薄弱,精神意志却十分坚强。如:「编字典就像衔石填海,非有坚忍的毅力难成其事。」《镜花缘》第九回:「小弟向来以为衔石填海,失之过痴,必是后人附会。今日目睹,才知当日妄议,可谓少所见多所怪了。」
《漢語大詞典》:衔石(銜石)
见“ 衔石填海 ”。
《國語辭典》:衔石填海(銜石填海)  拼音:xián shí tián hǎi
用嘴巴叼石头来填满海。典出《山海经。北山经》。比喻力量虽薄弱,精神意志却十分坚强。如:「编字典就像衔石填海,非有坚忍的毅力难成其事。」《镜花缘》第九回:「小弟向来以为衔石填海,失之过痴,必是后人附会。今日目睹,才知当日妄议,可谓少所见多所怪了。」
《漢語大詞典》:衔芦(銜蘆)
口含芦草。雁用以自卫的一种本能。尸子卷下:“雁衔芦而捍网,牛结陈以却虎。”《淮南子·修务训》:“夫鴈顺风以爱气力,衔芦而翔,以备矰弋。” 高诱 注:“衔芦所以令缴不得截其翼也。”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雁自 河 北渡 江 南,瘠瘦能高飞,不畏繒缴。 江 南沃饶,每至还 河 北,体肥不能高飞,恐为虞人所获,尝衔芦长数寸,以防繒缴焉。” 唐 陆希声 《鸿盘》诗:“如今天路多矰缴,纵使衔芦去也难。” 清 陈维嵩 《青玉案·雁字》词:“年年未了衔芦债,入塞几时还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