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伊哩乌芦(伊哩乌芦)  拼音:yī lī wū lú
形容说话声音不清晰。元。无名氏《冻苏秦。楔子》:「既然他两个要去,等他自措盘缠求官去来,省得在我耳根边,终日子曰子曰,伊哩乌芦的这般闹炒。」
《国语辞典》:葫芦儿(葫芦儿)  拼音:hú lu ér
1.端午时用线缕缠成樱桃、桑葚、木梳、老虎、葫芦等形状,贯穿于线上的物品。儿童佩于襟上,过午弃之,据说可去邪避灾。
2.一种用竹签贯串山楂、海棠等果实而外蘸冰糖的食品。也称为「冰糖葫芦」。
3.壶芦的别名。参见「壶芦」条。
《国语辞典》:葫芦科(葫芦科)  拼音:hú lú kē
双子叶植物中合瓣植物的一科。草质或略带木质的藤本,多藉卷须攀缘而上升。单叶互生,叶基呈心脏形。花单性,同株或异株,雌花的子房与萼合生。果为瓜果,种子无胚乳。主要分布于热带与亚热带。如冬瓜、西瓜。也称为「瓜科」。
《国语辞典》:包葫芦头(包葫芦头)  拼音:bāo hú lu tóu
北平方言。指将未完成的事物处理解决。
《国语辞典》:不上芦苇(不上芦苇)  拼音:bù shàng lú wěi
芦苇是编席的材料,用以代「席」。上不得席面,指不成材、叫人看不上眼。《醒世姻缘传》第五七回:「我把你这不识抬举不上芦苇的忘八羔子!你那老子挺了脚,你妈跟的人走了,我倒看拉不上,将了你来养活,你扯般不来,说我恶眉恶眼的!」
分类:芦苇材料
《国语辞典》:倒地葫芦(倒地葫芦)  拼音:dǎo dì hú lu
倒在地上的葫芦。比喻醉倒的人。如:「他醉得像个倒地葫芦似的。」
分类:地上葫芦
《国语辞典》:打混葫芦(打混葫芦)  拼音:dǎ hùn hú lú
故意让别人猜不著。如:「你不要老是打混葫芦,到处卖关子。」
分类:故意不著
《国语辞典》:芦花鸡(芦花鸡)  拼音:lú huā jī
动物名。脊椎动物门鸟纲鸡形目。一种是在美国育成的蛋、肉两用鸡,因羽毛上有芦花似的斑纹而得名。单冠,黄色皮肤。可分为横斑芦花鸡和白色芦花鸡两种。
《国语辞典》:实葫芦(实葫芦)  拼音:shí hú lu
比喻心思实在,不知变通。如:「他是个实葫芦,脑筋不大转得过来,你可要多担待些。」
《分类字锦》:嘎嘎芦湾(嘎嘎芦湾)
马臻 漫成诗 知是钓船归较晚,鵁鶄嘎嘎起芦湾。
分类:杂鸟
《分类字锦》:乾芦插竹(乾芦插竹)
白居易 小童薛阳陶吹觱篥歌 剪削乾芦插寒竹,九孔漏声五音足。
分类:角笳
《漢語大詞典》:摁倒葫芦瓢起来(摁倒葫蘆瓢起來)
方言。喻此伏彼起。 梁斌 《播火记》三三:“目前乡村里又闹起农民暴动,摁倒葫芦瓢起来,又有什么办法?”
分類:方言
《骈字类编》:萑芦(萑芦)
周邦彦 汴都赋 菰蒻萑芦,䓿萏莲葭。
《漢語大詞典》:黄芦木(黄蘆木)
见“ 黄櫨木 ”。
《漢語大詞典》:黄栌木(黄櫨木)
亦作“黄芦木”。 即黄栌。《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华枫枰櫨” 唐 颜师古 注:“櫨,今黄芦木也。”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上·黄芦城干》:“ 长城 之旁居人,以积雨后或有得坚木於城土中,识者谓名黄芦木。乃当时用以为城干用者,性极坚劲,不畏水溼而耐久,至今一二千年犹有如楹大者。”参见“ 黄櫨 ”。
《漢語大詞典》:黄芦树(黄蘆樹)
黄栌。 元 狄君厚《介子推》第四折:“那个老宰相不肯躲那火,抱着黄芦树,现今烧死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