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芒 → 𦬆芒”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棘刺
(1).荆棘芒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列子·汤问:“ 飞卫 之矢先穷。 纪昌 遗一矢;既发, 飞卫 以棘刺之端扞之,而无差焉。” 清 唐甄 潜书·全学:“士或遇蠭蠆而色变,触棘刺而失声。”
(2).喻刚直严正。晋书·崔洪传:“寻为尚书左丞,时人为之语曰:‘丛生棘刺,来自 博陵 。在南为鷂,在北为鹰。’”
(3).喻障碍。 清 郑燮 《仪真县江村茶社寄舍弟》:“一种新鲜活泼之气,宜场屋,利科名,即其人富贵福泽享用,自从容无棘刺。”
《國語辭典》:芒种(芒種)  拼音:máng zhòng
1.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国历六月六日或七日,因此时节谷物开出芒花,故称为「芒种」。
2.稻麦。《文选。左思。魏都赋》:「甘荼伊蠢,芒种斯阜。」《文选。木华。海赋》:「播匪艺之芒种,挺自然之嘉蔬。」
《國語辭典》:二十四节气(二十四節氣)  拼音:èr shí sì jié qì
为古代历法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所划分。指一年中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二十四个节气。对农耕步骤有重要的提示作用。也称为「二十四节」、「二十四气」。
《漢語大詞典》:负芒(負芒)
背负芒刺。语出汉书·霍光传:“ 宣帝 始立,謁见 高庙 ,大将军 光 从驂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后以“负芒”喻局促不安。多指大臣权重,皇帝惮惧之甚。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集〉序》:“ 霍侯 驂乘,祸起於负芒。”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嗣君听於巨猾,每凛然而负芒。”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 羡 亮 威权震主,负芒猜忌,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漢語大詞典》:垂芒
(1).伸出芒刺。《孝经援神契》:“蜂蠆垂芒,为其毒在后。”
(2).焕发光芒。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信乃昴宿垂芒,德精降祉。” 张铣 注:“ 汉 相 萧何 昴星之精;垂芒,谓发秀也。”
《國語辭典》:棘针(棘針)  拼音:jí zhēn
棘枝生有芒刺,故称为「棘针」。《晋书。卷九二。文苑传。顾恺之传》:「尝悦一邻女,挑之弗从,乃图其形于壁,以棘针钉其心,女遂患心痛。」唐。孟郊寒地百姓吟〉:「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劳。」
《漢語大詞典》:角芒
(1).棱角芒刺。形容星的光芒。周礼·春官·保章氏“保章氏掌天星” 唐 贾公彦 疏:“立春岁星王七十二日,其色有白光角芒。” 清 顾炎武 《石射堋山》诗:“太白天弧见角芒, 金山 京口 又沙场。” 清 钱谦益 《祭姚母文夫人》:“秋风矫厉,寒星角芒。”
(2).锋芒。 清 钱谦益 《赵景之宫允六十寿序》:“当 景之 抗疏时,余甫出请室,饮章蜚语,道路汹涌,未尝不奋臂搤腕,助其角芒也。”
《漢語大詞典》:负刺(負刺)
背负芒刺。喻恐惧不安。典出汉书·霍光传:“ 宣帝 始立,謁见 高庙 ,大将军 光 从驂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魏书·孝庄帝纪论:“未闻长轡之策,遽深负刺之恐。”后亦用为自我惕励之词。 唐 白居易 《忠州刺史谢上表》:“誓当负刺慎身,履冰厉节。”
《漢語大詞典》:棘喉
谓芒刺在喉。喻食物难以下咽或有话碍难出口。 清 钱谦益 《若活一百年》诗:“朝飱棘喉饭,夕饮攒眉酒。” 清 钱谦益 《〈顾端文公文集〉序》:“人所棘喉薄吻,噤不敢言者,皆自公发之。”
《漢語大詞典》:谷芒(穀芒)
禾谷的芒刺。《诗·周颂·思文》“貽我来牟” 唐 孔颖达 疏:“説曰: 武王 赤鸟穀芒,应 周 尚赤用兵。”
分類:禾谷芒刺
《漢語大詞典》:析毫剖芒
亦作“ 析毫剖釐 ”。 分割剖析毫毛芒刺。形容剖析细微透彻。文子·道原:“夫道者陶冶万物,终始无形,寂然不动,大通混冥。深閎广大,不可为外,析毫剖芒,不可为内。无环堵之宇,而生有无之总名也。”云笈七籤卷一○二:“穷幽极微,至纤无际,析毫剖釐,刀鋏锋鋭,不足言其细也。”
《國語辭典》:背生芒刺  拼音:bèi shēng máng cì
比喻因畏惧而极度不安。《三侠五义》第一一二回:「适才听智兄之言,觉得背生芒刺。」也作「背若芒刺」、「芒刺在背」。
分類:芒刺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