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34,分143页显示 上一页 89 90 91 92 93 95 96 97 98 下一页
授衣节
跨节
解节经
粝竭节
时节善
佛患骨节烦疼缘
节量食
庆节
节姑姊
丁礼( 节 )
周聚( 博阳侯 节 )
申屠嘉( 故安侯 节、节侯 )
京师节女
佛类词典(续上)
时节意趣授衣节
跨节
解节经
粝竭节
时节善
佛患骨节烦疼缘
节量食
其它辞典
女节( 己 )庆节
节姑姊
丁礼( 节 )
周聚( 博阳侯 节 )
申屠嘉( 故安侯 节、节侯 )
京师节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传说中远古时人。方雷氏女。己姓。相传为黄帝次妃,生青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商代人。周族后稷后裔,公刘子。公刘死,庆节立,都于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梁国人。家失火,兄子与己子均在家中,妇欲先救兄子,惶恐仓促之间,误取己子出。火盛,不得复入救兄子。以为不义,无面目见兄弟国人,投火死。一说,姊当作妹。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76 【介绍】: 西汉人。以中涓骑从刘邦起于砀,为骑将。入汉,定三秦,为正奉侯。以都尉击项羽,属灌婴。杀龙且。高祖六年更为乐成侯。谥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72 【介绍】: 西汉人。以卒从刘邦起于丰。入汉,击项羽于成皋,有功,为将军。击英布,定吴郡。高祖十二年,封博阳侯。卒谥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55 【介绍】: 西汉梁国人。初从刘邦击项羽,任都尉。惠帝时为淮阳守。文帝时迁御史大夫,拜丞相,封故安侯。为人廉直。幸臣邓通戏殿上,嘉欲斩之,文帝急赦乃免。景帝初,晁错变更法令,嘉欲借故斩之未遂,呕血而死。谥节。全汉文·卷十四
嘉,梁人。从高帝为队率,迁都尉。惠帝时为淮阳守。文帝即位,赐爵关内侯,十六年为御史大夫,后二年代张苍为丞相,封故安侯。景帝二年卒,谥曰节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长安人之妻。其夫有仇人,欲杀其夫而无由。闻女至孝,乃劫其父,使要女为中谲。女念不听则杀父,听之则杀夫,欲以身当之,乃佯言旦日楼上东首卧者是其夫,为开户待之。夜半,仇家至,断头持去,明而视之,乃女之头。以为有义,遂不杀其夫。
时节意趣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别时意趣)
(术语)(参见:别时意趣)
授衣节
【佛学大辞典】
(行事)阴历九月曰授衣节,禅家有授衣节之上堂,镜堂圆禅师建仁录授衣节上堂曰:「人间九月授衣时,破绽禅和犹未知,趁暖急须先补缀,待寒方觉已迟迟。」
(行事)阴历九月曰授衣节,禅家有授衣节之上堂,镜堂圆禅师建仁录授衣节上堂曰:「人间九月授衣时,破绽禅和犹未知,趁暖急须先补缀,待寒方觉已迟迟。」
跨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之名目。就诸经之当意而判教意,谓之当分,由法华经之意,定馀经之意,谓之跨节。例如阿含经为使离生死苦入于涅槃而说,当分之意也。为使得大乘佛果之阶级,方便说之,其本意在于佛果,跨节之解释也。因而以当分成法华之相待,妙,以跨节成法华之绝待妙。当分为方便之施设,跨节为佛之本意也。玄义一下曰:「当分者,如三藏佛,趣种种机,说种种教。(中略)二跨节者,何处别有四教主?各各身,各各口,各各说。」同释签三曰:「若依施权,即当分义。若据佛意,即跨节义。」又曰:「当分通于一代,于今便成相待。跨节唯在今经,佛意非适今也。」又曰:「当分乃成今经相待义边,跨节乃成今经开权义边。」
(术语)天台之名目。就诸经之当意而判教意,谓之当分,由法华经之意,定馀经之意,谓之跨节。例如阿含经为使离生死苦入于涅槃而说,当分之意也。为使得大乘佛果之阶级,方便说之,其本意在于佛果,跨节之解释也。因而以当分成法华之相待,妙,以跨节成法华之绝待妙。当分为方便之施设,跨节为佛之本意也。玄义一下曰:「当分者,如三藏佛,趣种种机,说种种教。(中略)二跨节者,何处别有四教主?各各身,各各口,各各说。」同释签三曰:「若依施权,即当分义。若据佛意,即跨节义。」又曰:「当分通于一代,于今便成相待。跨节唯在今经,佛意非适今也。」又曰:「当分乃成今经相待义边,跨节乃成今经开权义边。」
解节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解节经。一卷,梁真谛译。与解深密经中之胜义谛相品同本。
(经名)佛说解节经。一卷,梁真谛译。与解深密经中之胜义谛相品同本。
粝竭节
【佛学大辞典】
(杂名)(参见:剌竭节)
(杂名)(参见:剌竭节)
时节善
【三藏法数】
谓法华一经,具乎序、正、流通三分。即初善、中善、后善也。盖如来演说圆顿一乘之法,虽该序、正、流通,皆是当机得益之时,是名时节善。
谓法华一经,具乎序、正、流通三分。即初善、中善、后善也。盖如来演说圆顿一乘之法,虽该序、正、流通,皆是当机得益之时,是名时节善。
佛患骨节烦疼缘
【三藏法数】
佛言:往昔罗阅祇城,有长者子,得病甚困。即呼城中大医子曰:为我治愈,大与卿财。医即治之,病既差已,不报其功。于后复病,又治之。差至三,不报。后复得病,续呼治之。医子曰:前已三治三差,而不见报,见欺如此。今我治彼,当令断命。即与非药,病遂增剧而死。时医子者,则我身是。病子者,今提婆达兜是。我时与非药致死,以是因缘,受诸苦报。今虽得佛,由此残缘,故有骨节烦疼也。(梵语提婆达兜,即调达,华言天热。)
佛言:往昔罗阅祇城,有长者子,得病甚困。即呼城中大医子曰:为我治愈,大与卿财。医即治之,病既差已,不报其功。于后复病,又治之。差至三,不报。后复得病,续呼治之。医子曰:前已三治三差,而不见报,见欺如此。今我治彼,当令断命。即与非药,病遂增剧而死。时医子者,则我身是。病子者,今提婆达兜是。我时与非药致死,以是因缘,受诸苦报。今虽得佛,由此残缘,故有骨节烦疼也。(梵语提婆达兜,即调达,华言天热。)
节量食
【三藏法数】
谓比丘所乞之食,当作三分。若见渴乏者,以一分施之。又减一搏食,至空静处,置净石上,施诸禽兽。若不见困乏者,但食三分之二,亦留一分,不得尽食。如此,则身轻安隐,易消无患,不废行道。若贪心极啖,则腹胀气塞,妨损道业。是故节食为头陀行也。
谓比丘所乞之食,当作三分。若见渴乏者,以一分施之。又减一搏食,至空静处,置净石上,施诸禽兽。若不见困乏者,但食三分之二,亦留一分,不得尽食。如此,则身轻安隐,易消无患,不废行道。若贪心极啖,则腹胀气塞,妨损道业。是故节食为头陀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