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58,分91页显示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6  27  28  2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节调
季节
静节
端节
奋节
偃节
杀节
限节
节损
节取
节法
矫节
节心
节遇
六节
《漢語大詞典》:节调(節調)
节拍和音调。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胸兮谁识曲!” 鲁迅 《书信集·致窦隐夫》:“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给大家容易记,又顺口,唱得出来。”
调节,调养。 宋 苏轼 《与林天和长官书》之十一:“暑雨不常,官事疲勩,摄卫为难,惟加意节调,以时休息为佳也。” 明 张居正 《召见纪事》:“病后加飧,诚为可喜,但元气初復,亦宜节调,过多恐伤脾胃。”
《國語辭典》:季节(季節)  拼音:jì jié
一年中按气候、农事等划分,具有某种特点的时期。如:「农忙季节」。晋。夏侯湛雷赋〉:「伊朱明之季节兮,暑熏赫以盛兴。」
《漢語大詞典》:静节(静節)
清高的节操。 唐 方干 《书桃花坞周处士壁》诗:“自学古贤修静节,唯应野鹤识高情。” 宋 范仲淹 《举许渤签署陕府判官事状》:“﹝ 许渤 ﹞登仕宦后,自守静节。”
分類:清高节操
《漢語大詞典》:端节(端節)
即端午节。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端节信收到。”参见“ 端午 ”。
分類:端午节
《國語辭典》:端午  拼音:duān wǔ
农历五月五日。参见「端五」条。《谈徵。事部。端午》:「端午者,淮南斗五月建午。说文,午,牾也,五月阳极,阴气仵逆阳冒地而出也。五月午时,正阴阳冲会之时,所以谓之端午。」
《漢語大詞典》:奋节(奮節)
以英勇、壮烈行为表现其节操。后汉书·冯衍传下:“ 李广 奋节於 匈奴 ,见排於 卫青 ,此忠臣之常所为流涕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君子乐奋节以显义,烈士甘危躯以成仁。” 晋 潘岳 《马汧督诔》:“临危奋节,保穀全城。”
《漢語大詞典》:偃节(偃節)
放下符节。指完成使命归来。 唐 刘禹锡 《上门下裴相公启》:“功成偃节,復执大柄,君臣相遇,播於乐章。”
《漢語大詞典》:杀节(殺節)
阴冷肃杀时节。 晋 陆机 《演连珠》:“是以迅风陵雨,不谬晨禽之察;劲阴杀节,不凋寒木之心。”文选·鲍照〈舞鹤赋〉:“於是穷阴杀节,即景凋年。” 李善 注引礼记:“仲秋之月,杀气浸盛。”
《漢語大詞典》:限节(限節)
(1).限制,节制。朱子语类卷六一:“如 紂 之酒池肉林,却是富贵之极而不知限节之意。”
(2).尺度,标准。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八:“州郡有定所,人莫不知,姑借之以为限节也。”
《漢語大詞典》:节损(節損)
省俭减少。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九年:“伏愿依《白虎通》为三仞之坟,器物制度,率皆节损,仍刻石立之陵旁。”
分類:省俭减少
《漢語大詞典》:节取(節取)
(1).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曰:‘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君取节焉可也。” 杜预 注:“葑菲之菜,上善下恶,食之者不以其恶而弃其善,言可取其善节。”后因以“节取”指取其善节。 明 唐顺之 《与陈苏山职方书》:“言之缕缕,殊愧词不能达意也……幸赐裁酌而节取之。”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二十四章二:“故《章句》《或问》而外, 朱 门诸子所记师言,过口成酸,读者当知节取。”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读书敏求记〉校本》:“见闻既博,辨别尤精,但以板本而论,亦可谓之赏鑑家,则仍未尝不节取之。”
(2).有节制地收取。晏子春秋·问上七:“节取于民而普施之,府无藏,仓无粟,上无骄行,下无諂德。”
(3).节录。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启祯野乘:“《万石园记》亦有可节取者,仅资谈助,略録於后。” 叶圣陶 《文章例话·我所知道的康桥》:“前面的文章是 徐志摩 先生的《我所知道的康桥》的一部分,全篇太长,只能节取。”
《漢語大詞典》:节法(節法)
礼节法度。 唐 韩愈 《中大夫陕府左司马李公墓志铭》:“夫人高明,遇子妇有节法,进见侍侧肃如也。” 宋 陈亮 《汪夫人曹氏墓志铭》:“夫人辑理门户,咸有节法,过者不知其寡居也。”
《漢語大詞典》:矫节(矯節)
(1).违背节令。 南朝 梁 何逊 《咏春雪寄旅人治书思澄》:“咸言不适时,安知非矫节。”
(2).矫情。 唐 白居易 《得甲为将以箪醪投河命众饮之或非其矫节判》:“苟臧否之必由,何古今之有异?非其矫节,是不知言。”
(3).高尚的节操。 明 何景明 《结肠赋》:“君矫节而抗行兮,屡违时而摈损。”
(4).假托君命。节,符节。 清 方苞 《灌婴论》:“故矫节闭殿,莫敢齟齬,以生得失。”
《分类字锦》:节心(节心)
礼记:礼节民心,乐和民声。
分类:制礼
《漢語大詞典》:节遇(節遇)
偶然的机遇。荀子·正名:“性伤为之病,节遇谓之命。” 杨倞 注:“节,时也,当时所遇谓之命。”
分類:偶然机遇
《漢語大詞典》:六节(六節)
(1).古卿大夫朝聘天子诸侯,或吏民通行他国,用作凭证的六种信物。节,符信。周礼·秋官·小行人:“达天下之六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以金为之;道路用旌节,门关用符节,都鄙用管节,皆以竹为之。”
(2).谓马之行止进退驰骤的节度。周礼·夏官·趣马:“掌赞正良马,而齐其饮食,简其六节。” 孙诒让 正义引 王应电 曰:“六节,谓行止进退驰骤之节。”
(3).谓好、恶、喜、怒、哀、乐六情。 汉 荀悦 申鉴·政体:“若乃二端不愆,五德不离,六节不悖,则三才允序,五事交备,百工惟釐,庶绩咸熙。” 黄省曾 注:“六节者,好、恶、喜、怒、哀、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