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段子  拼音:duàn zi
1.北方许多曲种如各种大鼓、相声、评书等可以一次表演完的节目称为「段子」。也称为「段儿话」。
2.质地较厚,一面平滑有光彩的丝织品。《水浒传》第二回:「史进并太公苦留不住,只得安排一个筵席送行。托出一盘,两个段子,一百两花银谢师。」也作「段头」、「缎子」。
《國語辭典》:广播(廣播)  拼音:guǎng bò
1.普遍施予。《三国志。卷四六。吴书。孙策传》:「曹公表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裴松之注引《吴录》载策上表谢曰:「陛下广播高泽,不遗细节,以臣袭爵,兼典名郡。」
2.广泛传播。如:「这种小事,他也到处去广播,真无聊!」
3.利用音波与电波为人类服务的一种大众传播媒介,有调幅广播和调频广播两大类。
4.以广播方式传送出来的节目。如:「听广播」。
《國語辭典》:晚会(晚會)  拼音:wǎn huì
傍晚或夜间举行的欢乐集会。如:「迎新晚会」、「庆生晚会」。
《国语辞典》:行放  拼音:xíng fàng
表演节目。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元宵》:「舞队自去岁冬至日,便呈行放。遇夜,官府支散钱酒犒之。」
《漢語大詞典》:缘竿(緣竿)
古代百戏杂技中的爬竿节目。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曹西士上竿诗:“赴镇之日,朝绅置酒以饯,适有呈缘竿伎者。” 清 翟灏 通俗编·俳优:“文选·西京赋:‘ 都卢 寻橦。’注引《汉书音义》:‘ 都卢 体轻善缘。’此即今缘竿戏也。”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白须老臣的讲道,矮胖侏儒的打诨,王是早已听厌的了;近来便是走索、缘竿、抛丸、倒立、吞刀、吐火等等奇妙的把戏,也都看得毫无意味。”
《漢語大詞典》:中幡
杂技节目之一。表演时,舞弄顶上有幡的高大旗杆。
《国语辞典》:开机(开机)  拼音:kāi jī
1.开动机器。常用于广播或电视节目正式开始制作或播出节目。如:「主持人请准备,十秒后开机。」
2.收看或收听节目。如:「周一至周五晚上八点,是电视开机率最高的时候。」
3.触动灵机。《红楼梦》第七○回:「见没完时,反倒动了兴,开了机,乃提笔续道。」
《國語辭典》:说口(說口)  拼音:shuō kǒu
自誇。《水浒传》第六二回:「非是卢某说口,金帛钱财,家中颇有。」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二折:「你道我恁来大小身材?不是我自说口,自庄主,自邀买。我是那那吒社里横祸来的非灾。」也作「说嘴」。
《漢語大詞典》:旋盘(旋槃)
杂技节目之一。即转碟。演员手持几根细竿,各顶一个盘子的底,借腕力使之飞快转动。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鼓乐:“乐有搭鼓,即腰鼓也……又有踏謡娘、羊头浑脱、九头狮子、跳丸、吐火、吞刀、旋槃、斤斗,悉属此部。”
《國語辭典》:广告(廣告)  拼音:guǎng gào
经由平面、电子、数位、户外媒体等传播平台,将商品或服务讯息、政治理念、公益倡导,传播给消费者或阅听大众。
《國語辭典》:说唱(說唱)  拼音:shuō chàng
用说、唱方式表达的叙事性曲艺。如鼓词、弹词、相声等。
《國語辭典》:播音  拼音:bò yīn
用无线电波将讯息、音乐传送给大众。
《漢語大詞典》:盘鼓(盤鼓,槃鼓)
古代用于舞蹈伴奏的一种鼓曲。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歷盘鼓,焕繽纷,长裾随风,悲歌入云。” 赵幼文 校注:“盘鼓, 汉 魏 《七盘舞》。地上放置七盘,鼓置於舞伎足下,足踏鼓,鼓声以作舞蹈时之节拍。”
槃鼓:杂技节目的一种。事物异名录·玩戏·杂戏引 明 黄一正 《事物绀珠》:“槃鼓,或石臼或大缸,各以手掌足底跳弄之。”
《國語辭典》:钵头(缽頭)  拼音:bō tóu
1.陶制的器具。
2.唐代一种乐舞。本出西域,曲分八叠,舞者披发素衣,面作啼状。唐。张祜。容儿钵头诗:「两边角子羊门里,犹学容儿弄钵头。」也作「拨头」。
《國語辭典》:报幕(報幕)  拼音:bào mù
艺文活动表演时,在每个节目开始前向观众报告节目名称、作者、内容、演出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