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41
词典
2
分类词汇
139
共139,分10页显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2
3
4
5
下一页
分类词汇
四节
节上
节期
圣诞节
时节
重阳
寒食
佳节
大节
上元
爆竹
上巳
伏腊
端午
清供
《國語辭典》:
四节(四節)
拼音:
sì jié
春、夏、秋、冬四时。《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今城外之苑已有五六,可以逞情意,顺四节也。」《文选。潘岳。寡妇赋》:「曜灵晔而遄迈兮,四节运而推移。」
分類:
四节
四时
兽类
四肢
节日
关节
四季
郭璞
《漢語大詞典》:
节上(節上)
节日;节期。 茅盾
《子夜》
八:“什么呀?啐!节上送礼哪!人家的弟兄们打过招呼,难道是替你白当差!”
分類:
节上
节日
节期
《漢語大詞典》:
节期(節期)
犹节日。 殷夫
《小母亲》
:“她祖母、父亲、母亲,两个弟弟,这样组成的家庭,在这种节期中,常常是和乐融融的。”
分類:
节期
节日
《國語辭典》:
圣诞节(聖誕節)
拼音:
shèng dàn jié
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古代经典对耶稣诞生日期并无定论,西元四世纪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会始定十二月二十五日为耶稣诞辰,不过东正教与亚美尼亚教会则定在不同日期。虽然宗教的意义可能不复以往,圣诞节仍是西方国家最重要的节庆之一。也称为「耶诞节」。
分類:
圣诞节
庆贺
基督教
纪念
皇太后
耶稣
生日
诞生
节日
帝王
《國語辭典》:
圣诞(聖誕)
拼音:
shèng dàn
孔子、佛、菩萨、耶稣或所信奉之神的诞辰。《红楼梦》第二九回:「前日四月二十六日,我这里做遮天大王的圣诞。」
分類:
耶稣
孔子
皇太后
生日
菩萨
基督教
规定
每年
帝王
《國語辭典》:
时节(時節)
拼音:
shí jié
1.季节、节令。《文选。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唐。
杜牧
清明
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节日。《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诏为亮立庙于沔阳」句下裴松之注引〈襄阳记〉:「百始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道陌上。」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五出:「每遇时节,便做盛会。」
3.合时、适时。《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风雨时节,谷籴常贱。」
4.时刻、时候。唐。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诗:「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文明小史》第四一回:「那时节正是少年气盛,不晓得什么世路高低。」
分類:
时节
时光
四时
节令
合时
时候
节日
季节
有节
节律
《國語辭典》:
重阳(重陽)
拼音:
chóng yáng
农历九月九日。参见「重阳节」条。宋。
李清照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词:「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分類:
节日
节日名
天
日名
中医
周身
发热
阳数
脉象
旺盛
重阳
《國語辭典》:
重九
拼音:
chóng jiǔ
农历九月九日。参见「重阳节」条。南朝梁。王筠〈
摘园菊赠谢仆射举
〉诗:「重九惟嘉节,抱一应元贞。」
分類:
农历
九月
月初
初九
九日
称重
重阳
《國語辭典》:
寒食
拼音:
hán shí
1.约在清明前一、二日。参见「寒食节」条。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二月》:「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宋。
王禹偁
寒食
诗:「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2.吃冷的食物。《后汉书。卷六一。周举传》:「太原一郡,旧俗以介之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
分類:
寒食
节日
节日名
日名
冷食
食物
清明
寒食节
明前
前一
一日
二日
《國語辭典》:
佳节(佳節)
拼音:
jiā jié
美好的节日。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来日元宵佳节,于故宫大张灯火,请诸将饮宴。」
分類:
佳节
美好
节日
《國語辭典》:
大节(大節)
拼音:
dà jié
1.关系重大的事。《左传。昭公元年》:「国之大节有五,女皆奸之。」晋。干宝《搜神记》卷七:「男女之别,国之大节,故服食异等。」
2.生死危难之际的节操。《论语。泰伯》:「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三国志。卷一一。魏书。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袁涣》:「涣貌似和柔,然其临大节,处危难,虽贲育不过也。」
3.重要的义理。《国语。周语下》:「夫礼之立成者为饫,昭明大节而已,少典与焉。」《荀子。仲尼》:「曰于乎!夫齐桓公有天下之大节焉,夫孰能亡之!」
分類:
大节
高远
品德
宏大
存亡
德操
节日
操守
法纪
法则
安危
节操
志节
纲纪
节概
小节
何晏
《國語辭典》:
上元
拼音:
shàng yuán
1.元宵节的别称。参见「元宵节」条。
2.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六宫,必一百八十年后度尽,故以第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
3.年号:(1)唐朝高宗的年号。(西元674~676)(2)唐朝肃宗的年号。(西元760~762)
分類:
上元
节日名
节日
日名
上天
帝王
历法
六十
法名
太空
农历
一甲子
甲子
仙女
正月
十五
阴阳五行
上元节
一百八
一周
《國語辭典》:
爆竹
拼音:
bào zhú
古时以火燃竹,劈啪作响,用以驱鬼。今则用纸捲裹火药做成,点燃引线就会炸裂,发出巨大声响,常在喜庆时燃放。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红楼梦》第五三回:「一夜人声嘈杂,语笑喧阗,爆竹起火,络绎不绝。」也作「爆竿」、「爆仗」。
分類:
爆竹
节日
喜庆
火烧
发声
《國語辭典》:
上巳
拼音:
shàng sì
汉以前定农历的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有修禊之俗,临水洗濯,以涤除不祥。魏晋以后,则改在农历的三月三日。《续汉书志。第四。礼仪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三月》:「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
分類:
上巳
时节
节日
日名
以前
农历
三月
月上
上旬
《國語辭典》:
伏腊(伏臘)
拼音:
fú là
1.夏之伏日及冬之腊日,为秦汉时令名。汉。
杨恽
〈
报孙会宗书
〉:「岁时伏腊,烹羊炮羔。」唐。白行简《李娃传》:「娃既备礼,岁时伏腊。」
2.伏祠腊祭,或以夏祭为伏,冬祭为腊。《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每上冢伏腊,祠黄石。」晋。
潘岳
〈
闲居赋
〉:「牧羊酤酪,以俟伏腊之费。」
分類:
祭祀
腊祭
所需
物质
指节
节日
资料
夏
农历
三伏
《國語辭典》:
端午
拼音:
duān wǔ
农历五月五日。参见「端五」条。《谈徵。事部。端午》:「端午者,淮南斗五月建午。说文,午,牾也,五月阳极,阴气仵逆阳冒地而出也。五月午时,正阴阳冲会之时,所以谓之端午。」
分類:
端午
农历
五月
月初
五日
民间
节日
《漢語大詞典》:
清供
(1).清雅的供品。旧俗凡节日、祭祀等用清香、鲜花、清蔬等作为供品。 清
黄景仁
《元日大雪》
诗:“不令俗物扰清供,只除哦诗一事无。”
(2).犹清玩。 明
袁宏道
《瓶史·器具》
:“大抵斋瓶宜矮而小,铜器如花觚、铜觶、尊罍、方汉壶、素温壶、匾壶、窰器如纸槌、鹅颈、茹袋、花樽、花囊、蓍草、蒲槌,皆须形製短小者,方入清供。”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器玩·制度》
:“然此外更有一物,势在必需,人或知之而多不设,当为补入清供……此物不须特製,竟用蓬头小笔一枝,但精其管,使与濡墨者有别,与锹箸二物同插一瓶,以便次第取用,名曰‘香帚’。”
分類:
清雅
供品
节日
祭祀
清香
鲜花
等作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