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舞蹈  拼音:wǔ dào
1.古代朝拜的仪节。《宋史。卷三三六。司马光传》:「元祐元年复得疾,诏朝会再拜,勿舞蹈。」《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庄徵君戴了朝巾,穿了公服,跟在班末,嵩呼舞蹈,朝拜了天子。」
2.一种艺术形式。为人体配合音乐或节奏所作的各种动作。以有韵律的动作表达人内心的思想情感,并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
《國語辭典》:趋跄(趨蹌)  拼音:qū qiāng
1.快步走。《诗经。齐风。猗嗟》:「巧趋跄兮,射则臧兮。」《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尼姑见有客来,趋跄迎进拜茶。」
2.依附权势。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三出:「更羡他知书知礼,是一个不趋跄的秀才。」
《國語辭典》:失节(失節)  拼音:shī jié
1.丧失节操,不能以义自守。《左传。成公十五年》:「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但吾家世忠孝,誓于此生靡敢失节。」
2.妇女失去贞节。《二程全书。遗书二二下》:「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宁为短命全贞鬼,不作偷生失节人。」
3.失去调节、控制。《吕氏春秋。恃君览。知分》:「安之,毋失节,疾不必生,徐不必死。」《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霜降失节,不以其时。」
4.违背礼节。《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阙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廊庙之位,吾未尝敢失节也。」
《國語辭典》:山歌  拼音:shān gē
一种形式短小,节奏自由,曲调爽朗质朴,流行于山村间的民歌。唐。白居易琵琶行〉:「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漢語大詞典》:起波
(1).产生波浪。《汉书·郊祀志下》:“祠后土还,临 河 当渡,疾风起波,船不可御。”《三侠五义》第四九回:“忽然水上起波。”
(2).掀起风波;寻衅肇事。《水浒后传》第十七回:“那兴讼构非,诬誑词状,唆人起波的事,一时记不起许多。”
(3).比喻有节奏地间歇、曲折前进。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二:“水有水波,热有热浪。在一定意义上讲,走路也是起波的,一步一步走就是起波。唱戏也是起波的,唱完一句再唱第二句,没有一口气唱七八句的。写字也起波,写完一个字再写一个字,不能一笔写几百个字。这是事物矛盾运动的曲折性。”
《漢語大詞典》:咽咽
(1).呜咽哀切之声。 唐 李贺 《伤心行》:“咽咽学 楚 吟,病骨伤幽素。” 唐 僧鸾 《赠李粲秀才》诗:“愁如 湘灵 哭 湘 浦,咽咽哀音隔云雾。”
(2).谓声音低哑。 明 高启 《始闻夏蝉》诗:“翾翾纔得脱,咽咽未成喧。”
《漢語大詞典》:吟讽(吟諷)
(1).作诗。亦谓作诗讽刺。宋书·袁粲传:“好饮酒,善吟讽,独酌园庭,以此自适。” 唐 韩偓 《〈香奁集〉序》:“大道入关,緗帙都坠,迁徙不常厥居,求生草莽之中,岂復以吟讽为意?” 宋 刘克庄 《和南塘食荔叹》:“在昔 唐 家充岁贡,吟讽何止 杜陵翁 。”
(2).谓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南史·王筠传:“爱《左氏春秋》,吟讽常为口实,广略去取,凡三过五抄。” 元 刘埙 隐居通议·诗歌二:“此皆流丽有情致,可吟讽也。”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姬独举《雪中人》‘可人夫壻是 秦嘉 ,风也怜他,月也怜他’数句,吟讽不輟。”
(3).借指诗歌。 明 李东阳 《集句后录小引》:“幽情鬱思,欲託之吟讽而未能者,略寻往年故事,集古句以自况。”
《高级汉语词典》:跄跄  拼音:qiāng qiāng
舞动腾跃的样子
《漢語大詞典》:移节(移節)
(1).旧称大吏转任或改变驻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移节 安徽 ,主 江 南试。”
(2).改换节奏。 南朝 梁 庾肩吾 《侍宴宣猷堂应令》诗:“艳舞时移节,新歌屡上絃。”
(3).改变气节。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吾誓不移节,而为此所挠,盖吾容貌未衰故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勋戚·刘基:“所以父子( 刘基 父子)相继殁于奸臣紊政之秋,此果不移节也。”
《漢語大詞典》:哕哕(噦噦)
(1).有节奏的铃声。《诗·鲁颂·泮水》:“其旂茷茷,鸞声噦噦。” 毛 传:“噦噦,言其声也。” 高亨 注:“噦噦,有节奏的铃声。”文选·张衡〈东京赋〉:“鑾声噦噦,和鸣鉠鉠。” 薛综 注:“噦噦,和鸣声。”《水浒传》第八二回:“九重门啟,鸣噦噦之鸞声。”
(2).深暗貌。《诗·小雅·斯干》:“噲噲其正,噦噦其冥。” 马瑞辰 通释:“噦噦,犹昧昧,是状其室之深闇。”
《國語辭典》:声调(聲調)  拼音:shēng diào
1.诗文字句中音韵配置的抑扬顿挫。如:「声调铿锵」。
2.音乐的节奏。如:「声调悠扬」。
3.声音的高低升降的调子。如国音所分的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轻声等读法。
《國語辭典》:声调(聲調)  拼音:shēng tiáo
声音和谐。《淮南子。本经》:「行沮然后义立,和失然后声调。」
《國語辭典》:倚声(倚聲)  拼音:yǐ shēng
填词。因为词的格律多根据前人的词谱范律而来,所以填词也称为「倚声」。
《漢語大詞典》:天节(天節)
(1).天运之节律、周期。国语·越语下:“天节固然,唯谋不迁。”国语·越语下:“天节不远,五年復反。” 韦昭 注:“节,期也。”
(2).天然的节奏。 宋 苏轼 《崔文学申携文见过》诗:“簣桴和苇籥,天节非人均。”
(3).星名。晋书·天文志上:“毕附耳南八星曰天节,主使臣之所持者也。”
《國語辭典》:打麦(打麥)  拼音:dǎ mài
1.小麦收割晒乾后,碾去外壳,称为「打麦」。
2.一种游戏。指小孩用手掌相拍打,作打麦声,嘴里唱著儿歌。《旧唐书。卷一五八。武元衡传》:「先是长安谣曰:『打麦麦打三三三』,既而旋其袖曰:『舞了也』。」
《漢語大詞典》:促节(促節)
(1).急促的节奏;短促的音节。 晋 陆机 《拟东城一何高》诗:“长歌赴促节,哀响逐高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结言摹,促节四言,鲜有缓句,故能义直而文婉,体旧而趣新。”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一:“﹝七言歌行﹞一入促节,则凄风急雨,窈冥变幻。” 清 黄景仁 《宣城杂诗》:“感此行路歌,促节不能缓。”
(2).加快速度。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然后侵淫促节,儵夐远去。” 郭璞 注:“言疾驱也。” 汉 应玚 《慜骥赋》:“瞻前轨而促节兮,顾后乘而踟蹰。” 晋 陆机 《瓜赋》:“感嘉时而促节,蒙惠露而增鲜。”此言瓜提早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