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1
词典
1
分类词汇
10
分类词汇
剧职
剧事
硬骨头
繁钜
万里长征
天高地厚
一木难支
一剑之任
告奋勇
决死队
《國語辭典》:
剧职(劇職)
拼音:
jù zhí
事务繁杂而地位重要的职务。《左传。襄公十六年》晋。杜预。注:「祁奚去中军尉为公族大夫,去剧职就閒官。」《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令孜老大不忍,心里要抬举他,不论好歹,署了他一个剧职。」
分類:
艰巨
要职
烦剧
职务
《漢語大詞典》:
剧事(劇事)
艰巨、繁杂的事务。
《
后汉书·杜诗传
》
:“及臣齿壮,力能经营剧事。” 唐
元稹
《卢头陀》
诗序:“少力学,善记忆,戡解职仕。不三十餘,歷八诸侯府,皆掌剧事。”
《
新唐书·韦思谦传
》
:“改侍御史, 高宗 贤之……疑狱剧事,多与参裁。”
分類:
剧事
艰巨
繁杂
事务
《國語辭典》:
硬骨头(硬骨頭)
拼音:
yìng gú tou
1.比喻刚毅不屈的人。如:「那傢伙是个硬骨头,绝不会向恶势力低头。」
2.比喻坚毅刚直、百折不挠的精神。如:「他生就一把硬骨头,威胁利诱都不足以动摇他的心志。」
分類:
坚强不屈
艰巨
任务
人
《漢語大詞典》:
繁钜(繁鉅)
亦作“ 繁巨 ”。
(1).复杂而艰巨。亦指复杂而艰巨的事务。 明
沈德符
《
野获编·吏部一·异途任用
》
:“颇闻两人俱非循吏,但干局开敏,能肩繁鉅。”
《人民日报》
1948.7.30:“在紧张剧烈战争的环境里,你们毫无惧怕,不知疲劳的接受一个紧接着一个的繁巨的接收伤员的任务。”
(2).繁茂巨大。 元
刘祁
《
归潜志
》
卷十三附
《游林虑西山记》
:“林行四五里入山,路比 黄 华 颇夷,谷亦旷,树木繁鉅,水声比 黄 华 差小。”
分類:
繁茂
复杂
巨大
艰巨
事务
《漢語大詞典》:
万里长征(萬里長征)
形容非常远的征程。 唐
王昌龄
《出塞》
诗之一:“ 秦 时明月 汉 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陈毅
《送沈张诸君赴延安》
诗:“万里长征不计程,指津自有北辰星。”后用以比喻所从事的长期的、艰巨的事业。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秦牧
《长河浪花集·中国红场的旗帜》
:“以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为先驱的坚决英勇的一群,在党的领导下一直万里长征,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到社会主义革命。”
分類:
所从
从事
长期
艰巨
事业
《國語辭典》:
天高地厚
拼音:
tiān gāo dì hòu
1.形容天地广大辽阔。汉。蔡邕〈释诲〉:「天高地厚,跼而蹐之。」后用以比喻仁德恩惠深厚。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这天高地厚情,直到海枯石烂时,此时作念何时止?」《儒林外史》第三一回:「蒙老爷问到这一句话,真乃天高地厚之恩。」也作「高天厚地」。
2.形容事理错综复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我送给你这个看看,看了这种书,得点实用,那就不至于要学那一种不知天高地厚的名士了。」也作「高天厚地」。
分類:
恩情
情极
深厚
复杂
艰巨
《國語辭典》:
一木难支(一木難支)
拼音:
yī mù nán zhī
濒临倒塌的大厦,只靠一根梁柱实难以支撑。比喻事情异常艰钜,非一人所能支持。明。张景《飞丸记》第一一出:「不想一木难支将颠运,可惜枉费了精神,志未伸。」也作「独木难支」、「一木难扶」。
分類:
艰巨
事业
非一
一人
能胜任
崩溃
形势
挽救
《漢語大詞典》:
一剑之任(一劍之任)
(1).谓以一人一剑之力。指作战的士兵,犹言一人之勇。
《
尉缭子·武议
》
:“临难决疑,挥兵指刃,此将事也;一剑之任,非将事也。”
(2).指独力担任艰巨的任务。
《战国策·齐策六》
:“ 齐桓公 有天下,朝诸侯, 曹子 以一剑之任,劫 桓公 於坛位之上。”
《燕丹子》
卷上:“ 秦 贪我赂,而信我辞,则一剑之任,可当百万之师。”
分類:
独力
一人
担任
艰巨
任务
作战
士兵
《國語辭典》:
告奋勇(告奮勇)
拼音:
gào fèn yǒng
自动表示愿意担任工作。《文明小史》第五二回:「是我自己告奋勇要到英、法、美三国,现在辛苦也受够了,气也灌满了。」
分類:
主动
请求
担负
艰巨
任务
《漢語大詞典》:
决死队(決死隊)
亦作“决死队”。 军队为完成最艰巨的战斗任务,由勇于牺牲生命的人组成的先锋队伍。 毛泽东
《评蒋介石在双十节的演说》
:“但是他却擅长于宣布 华中 的新四军和 山西 的决死队为‘叛逆’,并且极擅长于讨伐他们。” 郭沫若
《中国史稿》
第五编第三章第四节:“ 宜昌 川汉 铁路工人增援 武昌 革命军,组织决死队,冲锋陷阵。”
分類:
军队
完成
艰巨
战斗
任务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