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93,分87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源光裕(别称 源光俗 号 清谨 世称 良吏 )
裴遵庆(字 少良 )
孙翌(别称 孙翃、孙翊 字 季良 )
郑良金
刘良(别称 五臣注 )
尉迟士良
赵良器( 元 )
僧良贲( 郭 )
郭良
张良璞
赵良玉
张皇后(别称 张良娣 )
李自良
韦良宰
其它辞典(续上)
晁良贞源光裕(别称 源光俗 号 清谨 世称 良吏 )
裴遵庆(字 少良 )
孙翌(别称 孙翃、孙翊 字 季良 )
郑良金
刘良(别称 五臣注 )
尉迟士良
赵良器( 元 )
僧良贲( 郭 )
郭良
张良璞
赵良玉
张皇后(别称 张良娣 )
李自良
韦良宰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相州临漳人。源乾曜从孙。有令誉。历官号清谨,抚诸弟友义。初为中书舍人,与杨滔等同删著《开元新格》。历官户部、刑部侍郎、尚书左丞。会选诸司长官为刺史,光裕任郑州,世称良吏。卒官。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5? 应作源光俗。其先居邺郡安阳(今河南安阳),相州临漳(今河北临漳西南)人。光俗抚爱诸弟,以友义闻名,为官亦有令誉。初为中书舍人,与杨滔、刘令植等人同删定《开元新格》。历刑部、户部二侍郎。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在尚书左丞任,后授太常卿。十三年,玄宗自选诸司长官有声望者为诸州刺史,遂出为郑州刺史,寻卒。事迹见新、旧《唐书·源乾曜传》附、《元和姓纂》卷四、《资治通鉴》卷二一二。《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1—775 【介绍】: 唐绛州闻喜人,字少良。以荫入仕,累调大理丞。玄宗天宝时,擢吏部员外郎,判南曹,详而不苛,世称吏事第一。肃宗立,历迁给事中、吏部侍郎。上元中,以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代宗永泰元年,罢为集贤院待制。寻改吏部尚书,进右仆射,复知选事。每荐贤,有来谢者,以为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南偃师人。尹知章门人。历官左拾遗、集贤院直学士。有《正声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季良,以字行,翌或书作翊,又讹作翃。祖籍偃师(今属河南),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玄宗开元七年(719)登文辞雅丽科,十年,授校书郎,与赵冬曦等同入丽正院为修撰学士。历右拾遗、集贤院直学士。十五年(727),张九龄都督洪州,孙翌当时为监察御史奉使洪州。师事著名儒家学者尹知章,博通诸经精义,曾参预《唐六典》、《初学记》等书之修撰,《新唐书·艺文志二》记其事。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之《尹知章传》、《大唐新语》卷八、《唐诗纪事》卷二二。翌尝选初唐人诗,编成《正声集》三卷,刘肃《大唐新语》、顾陶《唐诗类选序》均提及此书,《新唐书·艺文志四》有著录,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文·卷三百三
翃。开元三年对策擢第。全唐文·卷三百五
翌字季良。河南偃师人。开元中为左拾遗集贤院直学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玄宗开元时官太常寺太祝。奉命参与草定四部。开元八年,书成,学士均无赏擢。元行冲知丽正院,又奉命入丽正院校书。后为右补阙、京兆府仓曹参军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东人。工诗文。玄宗开元七年登文辞雅丽科。后参扬州韦虚心幕。入朝为侍御史,历仓部、兵部员外郎。天宝中,官至中书舍人。卒。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郡望天水(今属甘肃),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玄宗开元七年(719)中“文辞雅丽”科。开元中曾参扬州大都督韦虚心幕。天宝初历仕仓部、兵部员外郎,后改任侍御史、侍御史兼殿中。天宝四、五载间,迁中书舍人。卒后赠邺城太守,谥曰元。事迹散见邵说《赵公(睿冲)神道碑》、《元和姓纂》卷一〇、《国秀集》目录。良器工文章,善诗赋。《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文·卷三百七十四
良器。开元时官殿中侍御史兵部员外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7—777 【介绍】: 唐僧。河中虞乡人,俗姓郭。代宗请为菩萨戒师,因新出《仁王护国经》,敕令撰疏,颇曲尽经意。又撰有《念经仪轨》、《承明殿讲密严经对御记》。全唐文·卷九百十六
良贲俗姓郭氏。河中虞乡人。京师安国寺沙门。永泰中敕令撰仁王护国经疏。大历十二年卒。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姓郭氏。河中虞乡人也。风表峻整。识鉴渊旷。永泰中。参预不空三藏传度梵本。代宗请为菩萨戒师。时仁王护国经新出。诏撰疏曲尽经意。有表进上。后有奏乞流行。表诏答等文皆不录。寻于章信安国二寺演导。听者常数百人。官供不匮。大历七年正月。不空奏请入目录。诏可贲先于六年徙居集州。十二年三月十日。无疾枕肱右卧。而终于符阳。遗表上念诵仪对御二卷。春秋六十一。腊二十九。阇维收灰中舍利百馀粒。后置塔于上都城东。宋高僧传·卷第五 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良贲。姓郭氏。河中虞乡人也。世袭冠裳。法门之流不标祖祢。故阙如也。贲识鉴渊旷风表峻越。外通坟典内善经论。义解之性人罕加焉。永泰中不空盛行传译。实难其人。贲预其翻度。代宗请为菩萨戒师。因新出仁王护国经。敕令撰疏解判曲尽经意。以所住寺为疏目。曰青龙也。原夫是经已当三译。一晋太始三年。法护译一卷。名仁王般若。次秦罗什出。名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次梁承圣三年。真谛于洪州宝因寺译。名仁王般若。并疏六卷。然则晋本初翻方言尚隔。梁朝所译隐而不行。伪秦之经传流宇内。奈何止言波罗蜜而阙多字。则是亏其到义。是以肃宗皇帝斋心沐德。请不空重译。及肃皇晏驾代宗成先圣之愿言。诏兴译务。敕军容使鱼朝恩监护。于南桃园。起乎告朔。终乎望日。帝御承明殿灌顶道场。躬执旧经对译新本。而复为序冠于经首。仍敕贲造疏通经。贲上表曰。学孤先哲有玷清流。叨接翻传谬膺笔受。幸扬天阙亲奉德音。令于大明宫南桃园修疏赞演。宸光曲照不容避席。穷玄珠于贝叶。但益惭惶。捧白璧于丹墀。宁胜报敩。仰酬皇泽俯课忠勤。既竭愚诚庶昭玄造。贲勤勤笔削三卷克成。奏乞流行。复上笺疏。今年二月二十一日。恩命令在内园修撰经疏。微僧寡学惧不称旨。洗心涤虑扣寂求音。发明起自于天言。加被仰凭于佛力。咸约经论演畅真宗。亦犹集群玉于昆山纳大川于溟海。火生于木。与两曜而俱明。识转于如。体一相而等照。成道者法也。载法者经也。释经者疏也。广度群有同于大通。是菩提心如陛下意。所撰经疏缮写毕功。文过万言部有三卷。施行窃惭于愚见。裁成冀答于圣恩。并念诵仪轨一卷。承明殿讲密严经。对御记一卷同进上。轻尘玄览。祇畏无任。答诏云。法师智炬高明辞峰迥秀。亲凭梵夹宣阐微言。幽赜真宗演成章疏。开如来之秘藏。示群有之迷津。贯玉联珠钩深致远。再三披阅颇谓精详。传之招提永为法宝也。皇命褒扬释门翕盛。又属章信寺初成报疏。服膺者常数百众。虽纸贵如玉无以加焉。其在安国寺讲筵官供不匮。数年之内归学如林。大历七年正月不空奏请入目录。敕依。贲于六年徙居集州。教授传经不遑宁处。至十二年三月十日无疾枕肱终于符阳。春秋六十一。夏腊二十九。宕渠嘉川之人。哀悼法梁摧折。阇维收灰中舍利百馀粒。遗表中进念诵仪对御记二卷。以其先进者遂留在内中之故。令门弟子赍之重进。后于上都城东置坟塔焉。即大历十三年也。贲累朝供奉应制。辞辩富赡学问高深。末涂沦踬。同利涉之徙移。若神会之流外。吁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2 【介绍】: 唐邓州向城人。祖母窦氏为玄宗母之妹。肃宗为忠王时,纳为良娣。安禄山反,说肃宗趋灵武,由是得宠,册为淑妃。乾元元年立为皇后。与宦官李辅国勾结,专权用事。潜杀建宁王李谈,幽禁太上皇玄宗,谋废太子李豫,肃宗不能制。后与李辅国争权。肃宗病危,谋立越王李保,为李辅国与程元振勒兵入宫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2—795 【介绍】: 唐兖州泗水人。玄宗天宝末,以战功累授右卫率,回纥之战始知名。后为太原府牙将,会回纥入寇,以不用自良谋致败。马燧为节度使,表自良为军候。德宗贞元三年,罢燧兵,以自良代之。自良以事燧久,固辞,乃授右龙武大将军,又以检校工部尚书充河东节度使。居治九年,简俭守职,军民皆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杜陵人。韦行诠子。玄宗天宝中,历御史,贵乡令,有能名。肃宗至德初,主事房陵。时永王李璘东巡,利剑承喉以胁迫之,不从。肃宗召见,嘉其直诚,授江夏太守。能诗,有《荆山》之作,李白曾激赏之,谓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