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8 【介绍】: 隋唐时光州乐安人,字季良。家饶财好施,文武兼备,以侠闻。隋炀帝大业末,召募壮士捕盗,御众严整,盗畏不入境。宇文化及乱,祖尚据州称刺史。越王侗立,遣使归地,封沈国公。唐高祖立,授刺史。从赵郡王孝恭攻辅公祏,为前军总管,以功迁蒋、瀛州刺史,有能名。太宗贞观初,使为交州刺史,以岭南瘴疠坚辞,太宗怒,命斩朝堂,时年三十余。寻悔之,使复其官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字仁俭。皇甫诞子。仕隋为淯阳太守、右武卫大将军。炀帝被杀后,斩关归唐。高祖时累迁御史大夫、益州大都督。母于长安病危,太宗命驰驿召还,途中忧悸病卒。谥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宗室。李叔良弟。封长乐郡王,累迁凉州都督。太宗立,因疑为谋叛,赐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96—658,或597—659 【介绍】: 唐杭州钱塘人,一作阳翟人,字登善。褚亮子。太宗时历起居郎、谏议大夫,奏章数十上,多被采纳,累官至中书令。贞观二十三年,受遗诏辅政。高宗即位,封河南郡公,任尚书右仆射,世称“褚河南”。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屡贬爱州刺史,以忧卒。工书法,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有集及墨迹传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96—658 字登善,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褚亮之子。初授秦州都督府铠曹参军。太宗贞观十年(636),自秘书郎迁起居郎。历谏议大夫、黄门侍郎,二十二年拜中书令。高宗即位,赐爵河南县公,永徽元年(650)进封郡公。寻出为同州刺史。三年召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四年进尚书右仆射,依旧知政事。以谏立武昭仪,贬潭州都督、爱州刺史,显庆三年(658)卒。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宣和书谱》卷三。遂良博涉文史,工肃楷书。先后预修《晋书》、《尚书正义》、《文思博要》。喜作正书,甚得右军媚趣。《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褚遂良集》2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外编》补诗4首。
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九
遂良字登善。散骑常侍亮子。初授秦州都督府铠曹参军。贞观中累拜中书令。与长孙无忌同受顾命。高宗立。爵河南郡公。拜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为右仆射。谏立武昭仪为皇后。左迁潭州都督。再贬爱州刺史。显庆三年卒。年六十三。神龙元年。武后遗诏复其爵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孝才。隋河南洛阳人,字德良。仕于西魏、北周,袭父爵,历任陇州、洛州刺史。州治中欲应尉迟迥乱,破其谋。入隋,拜太常卿,出为卫州刺史。卫土俗薄,亨以威严治之。在职八年,风化大洽。后老病乞休,当地吏民上书请留卧治。岁余卒于家。年六十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三原人。高祖武德初,为大理少卿,受诏与郎楚之等掌定律令。尝建言请崇宽简,以示维新,帝然之。乃采《开皇律》宜于时者定之,人以为便。太宗贞观中,历迁刑部尚书、秦州都督府长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瀛州饶阳人。隋末荒馑,仍四世同居,乡人共依之,众筑为堡,号义成堡。太宗贞观六年旌其门闾。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5—689 【介绍】: 唐京兆武功人。苏世长子。高宗时为周王府司马,王府官属有不法者,均以法纠治。后迁荆州长史。帝遣宦官至江南采怪竹,所过纵暴,良嗣囚之,上书言状,帝下诏慰奖。武则天垂拱初累迁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载初元年罢左相,加特进,卒。
长孙敞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唐间洛阳人,字休明。长孙无忌从父。仕隋为左卫郎将。从唐师平京城,以功授将作少监,出为杞州刺史。太宗贞观初,坐赃免。后官至金紫光禄大夫,累封平原郡公。卒谥良。
释昙良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生潞之栗氏。年逾志学出家。讲大论识者为之赏音。入京住真寂寺。仁寿诏送舍利于亳州开寂寺。寺与老君庙相去不远。于是置塔而葬焉。卒年八十馀矣。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下
释昙良。姓栗。潞州人。十六出家。专寻经典。及长成德。以大论传名。兼讲小经。接叙时俗亟发归信。为众贤之赏。入京游听住真寂寺。文帝下敕召送舍利于亳州开寂寺。将欲起塔先造石函。地非山乡周访难得。良曰。待觅得石期至匹成但发胜心何缘不济。乃要心祈请愿赐哀给。忽于州境获石三枚。底厢及盖各是异县。运来合之宛是一物。众嘉异之。具闻台省。良性乐异迹周览观之。亳州西部谷阳城中有老君宅。今为祠庙。庭前有柏三十馀株碑文薜道衡制。庙东百馀步老君母宅。亦有庙舍。次西十里有苦城。即传所云李聘苦县人。斯处是也。还归本寺专诚忏礼。食息已外常在佛前。唐初卒也。八十馀矣。
萧良娣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5 【介绍】: 唐人。高宗时为良娣。永徽六年,昭仪武则天谗之,废王皇后、良娣为庶人,囚之别院。良娣大骂曰:“愿阿武为老鼠,吾作猫儿,生生扼其喉!”武则天怒,从此宫中不畜猫。良娣初囚,高宗念良娣。武则天知之,令人杖皇后及良娣各一百,截去手足,投于酒瓮中,曰:“令此二妪骨醉!”数日而卒。
辛世良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2 【介绍】: 名或作良。唐陇西狄道人。高宗时历官主客员外郎。官至司礼少常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5—706 【介绍】: 唐襄州襄阳人,字孟将。登进士第,始调清源丞。武周永昌元年以贤良征试,擢监察御史。后出为合、蜀二州刺史。长安中召为司刑少卿,拜同平章事。神龙元年武则天病,与桓彦范等乘机政变,诛张昌宗、张易之,复中宗帝位,擢天官尚书,迁中书令,封汉阳郡王。为武三思所诬,罢相,贬新州司马。卒谥文贞。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25—706 字孟将,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少补太学生,博涉经史。登进士第,调清源丞。武则天永昌元年(689)中贤良方正科,擢拜监察御史。圣历初,累迁凤阁舍人,后拜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长安中,累官秋官侍郎,拜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以诛张易之、拥中宗即位功,拜天官尚书、凤阁鸾台三品,迁中书令。神龙二年(706),为武三思所排,贬新州司马,又流泷州,卒。谥文贞。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大唐新语》卷六。柬之所存之诗均为乐府体,辞彩斐然,颇沿齐梁旧习。《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均著录《张柬之集》1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5首。
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五
柬之字孟将。襄州襄阳人。少补太学生。第进士。累补青城丞。永昌元年以贤良徵。时年七十馀矣。试策第一。擢拜监察御史。神功初累拜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长安中召还。狄仁杰荐为司刑少卿。迁秋官侍郎。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迁凤阁侍郎。中宗即位。以诛张易之昌宗功擢拜天官尚书凤阁鸾台三品。封汉阳郡公。迁中书令。监修国史。进封汉阳郡王。加特进。令罢知政事。授襄州刺史。寻为武三思所搆。贬新州司马。愤恚卒。年八十二。景云元年赠中书令。谥曰文贞。建中初又赠司徒。
周允元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5 【介绍】: 唐豫州安城人,字汝良。弱冠举进士。武则天延载初任检校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宴宰相,诏各述书传中善言,允元日:“耻其君不如尧舜。”武三思以为语有指斥,纠而驳之。则天曰:“闻其言足以诫,安得为过?”卒,则天为七言诗悼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3—740 【介绍】: 唐京兆长安人,字良士。头锐,时称笔头公。韩大敏侄。工文辞。举贤良方正科。时玄宗在东宫,亲问国政,休对策与赵冬曦并中乙科。历迁左补阙、礼部侍郎、知制诰、尚书右丞。玄宗开元二十一年,以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于时政得失,言之未尝不尽,宋璟叹称仁者之勇。玄宗小有过,辄问左右:“韩休知否?”言乞,谏疏已至。后罢为工部尚书,迁太子少师。卒谥文忠。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73—739 字良士,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玄宗先天元年(712),中文可以经邦科,又举贤良方正科,授左补阙。历主客员外郎、司封员外郎、起居郎、中书舍人,迁礼部侍郎,兼知制诰。开元十二年(724)出为虢州刺史。以母丧去职,服除,为工部侍郎、知制诰,迁尚书右丞。开元二十一年,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转工部尚书,罢知政事。官终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子。二十七年卒,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忠。肃宗宝应元年(762),重赠太子太师。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三上》。韩休工于文词,其诗被收入《朝英集》。《全唐诗》存诗3首,《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全唐文·卷二百九十五
休。京兆长安人。初举贤良。元宗在春宫。亲问国政。对策乙第。擢礼部侍郎兼知制诰。开元二十一年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旋罢政事。迁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子。二十七年卒。年六十八。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忠。宝应元年重赠太子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