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船 → 舡船”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移船
移动船身。 唐
白居易 《琵琶引》:“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迴灯重开宴。” 元
范梈 《出甘蔗州》诗:“清雨气候变,移船孤石根。”
《國語辭典》:轮船(輪船) 拼音:lún chuán
泛称藉机械力推进的船舶。早期汽船未使用螺旋桨推进器之前,以轮叶式推进器推动,故称为「轮船」。《文明小史》第二一回:「正说著,恰好叶小山赶到,四人同行上了轮船。」
《漢語大詞典》:食水
(1).喝水。指在水中生活。
《孔子家语·执辔》:“食水者善游而耐寒,食土者无心而不息。”
(2).船身入水的深度。借指船的载重量。 清
薛福成 《应诏陈言疏》:“又有铁甲小船,所以缠护砲臺,四面伏击,最为灵活坚利。惟食水过深,不能远越重洋。” 郑观应
《盛世危言·商船下》:“管理船务者,要常知公司有船若干,食水深浅,现往何处。”参见“ 吃水 ”。
(3).传说中水名。
(4).中医用语。肿胀病状。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宾退杂识》:“白荳蔻五钱,一玻璃瓶,能暖脾胃,去食水,下小水。”
(5).供饮用的水。 秦牧
《沙面晨眺》:“这样做的结果,大水塘渗入了粪溺,食水也变臭了。”
《國語辭典》:吃水 拼音:chī shuǐ
1.指船身入水的深度,为吃水深度之简称。不同船舶有不同的吃水深度。同一船舶亦因不同载重量及所处水域的盐度,吃水深度有所不同。
2.吸收水分。如:「这块地不吃水。」
《國語辭典》:吃水 拼音:chī shuǐ
1.指船身入水的深度,为吃水深度之简称。不同船舶有不同的吃水深度。同一船舶亦因不同载重量及所处水域的盐度,吃水深度有所不同。
2.吸收水分。如:「这块地不吃水。」
《國語辭典》:皮船 拼音:pí chuán
用极坚硬的树枝做骨干,且覆以牛皮的圆形船。唐。
白居易 :「蛮子朝,泛皮船兮渡绳桥,来自巂州道路遥。」
《國語辭典》:碇石 拼音:dìng shí
沉在水底,使船只固定,便于停泊的大石。《三国演义》第四五回:「瑜命下了碇石,楼船上鼓乐齐奏。」
《漢語大詞典》:铁碇(鐵矴)
船停泊时沉落水中以稳定船身的铁块。 元 宋旡
《鲸背吟·抛矴》:“千斤铁矴繫船头,万丈滩中得挽留。”
《国语辞典》:铁锚(铁锚) 拼音:tiě máo
系以铁索,投入水中,用来稳定船身的铁制大钩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舟人把船撑入藏风避浪的小港内,钉了桩橛,下了铁锚,缆好了。」也称为「铁猫」。
《漢語大詞典》:蚊子船
即小炮艇。船身极小,故称。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闰二月二十日》:“西国巡海快船而外,另有砲船一类,其大者亦能行远;小者专以往来浅水,扼守口隘, 英国 号曰蚊子船。” 郑观应
《盛世危言·水师》:“蚊子船者,助守砲臺及海口之船,状其渺小而名也,船仅十五六丈,吃水仅六七尺。”
《漢語大詞典》:铁驳(鐵駁)
用钢铁制作船身的一种驳船。没有动力装置,由拖轮拉着或推着行驶。如:满载着建桥物资的铁驳、火轮,在江面上鸣笛飞驶。
《漢語大詞典》:移船就岸
移动船身靠岸。比喻就范。
《红楼梦》第九一回:“那 薛蝌 若有悔心,自然移船就岸,不愁不先到手。”
《官场现形记》第五七回:“只要説得领事害怕,自然可望移船就岸。”
《国语辞典》:吃水线(吃水线) 拼音:chī shuǐ xiàn
漆于船舷水面处的漆线,用以指示船身的纵倾状态。
《国语辞典》:当当船(当当船) 拼音:dāng dāng chuán
一种小船。船身小巧轻快,但经不起碰撞,所以船上装置铜铃,一路发出当当声,故称为「当当船」。这种船的动力是用脚踩,划水是靠飞轮,不同于一般的船,特具风格。
《国语辞典》:船锚(船锚) 拼音:chuán máo
稳定船舶的铁制倒钩。一端有铁链与船身相连,抛到水底或岸上,可使船停住。如:「水手们拉起船锚,准备继续向前航行。」
《國語辭典》:船帮(船幫) 拼音:chuán bāng
1.船身的侧面。
2.从事船业的人所组成的行会组织。《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崔生走到船帮里,叫了一只小划子船,到门首下了女子,随即开船,径到瓜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