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高原之舟  拼音:gāo yuán zhī zhōu
犛牛。毛色灰黑而长,体型较黄牛稍矮短,性情温和,能耐寒旱,是高原寒漠中最佳的运输工具,故称为「高原之舟」。
《国语辞典》:绝渡逢舟(绝渡逢舟)  拼音:jué dù féng zhōu
比喻在绝境时出现生机。《野叟曝言》第一○回:「天幸遇著相公,如暗室逢灯,绝渡逢舟,从此读书作文,俱可望有门径矣!」
《国语辞典》:济河焚舟(济河焚舟)  拼音:jì hé fén zhōu
过了河,就把所乘坐的船烧掉。比喻不留后路,抱著必死的决心,勇往直前。《左传。文公三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若文度来,我以偏师待之;康伯来,济河焚舟。」
《国语辞典》:广艺舟双楫(广艺舟双楫)  拼音:guǎng yì zhōu shuāng jí
书名。清朝康有为撰,六卷,二十七篇。为研论书法的书,增益包世臣《艺舟双楫》的不足。
《国语辞典》: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拼音:shū shān yǒu lù qín wéi jìng,xué hǎi wú yá kǔ zuò zhōu
(谚语)学无止境,必须勤奋、吃苦,才能有好成绩。如:「临别时,老师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鼓励我们努力进取。」
《国语辞典》: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拼音:shuǐ néng zài zhōu,yì néng fù zhōu
(谚语)比喻事物使用得当则有利,不当则有害。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政体》:「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国语辞典》:学如逆水行舟(学如逆水行舟)  拼音:xué rú nì shuǐ xíng zhōu
比喻为学的艰难。用以告诫人学习应抱著严谨、持恒的态度,不可轻忽怠慢。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没有恒心毅力,怎么可能会有成就呢?」
《国语辞典》:小隙沉舟  拼音:xiǎo xì chén zhōu
小小的裂缝、破洞就可以使船沉没。比喻一点小差错即能酿成大祸害。《关尹子。九药》:「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
《国语辞典》:虚舟飘瓦(虚舟飘瓦)  拼音:xū zhōu piāo wǎ
无人乘座的船,从屋顶飘落下来的瓦。比喻不实用的东西。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一出:「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看他似虚舟飘瓦。」
《国语辞典》:同舟而济(同舟而济)  拼音:tóng zhōu ér jì
同乘一条船,合力渡河。语出《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后比喻同心协力,战胜困难,共图解救。《后汉书。卷四三。朱晖传》:「共舆而驰,同舟而济,舆倾舟覆,患实共之。」也作「同舟共济」、「同船济水」。
《国语辞典》:同舟之谊(同舟之谊)  拼音:tóng zhōu zhī yì
因同乘一条船而建立的友谊。比喻站在同一阵线上或效力于相同目标的人。《文明小史》第二二回:「左右是替皇上家出力,同舟之谊,不分彼此的。」
《国语辞典》:推舟于陆(推舟于陆)  拼音:tuī zhōu yú lù
把船推到陆地上行走。比喻徒劳无功。《庄子。天运》:「今蕲行周于鲁,是犹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身必有殃。」
《国语辞典》:舟水之喻  拼音:zhōu shuǐ zhī yù
水喻民,舟喻君,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形容君民之间就如舟水的关系一般。《三国志。卷二七。魏书。王基传》:「愿陛下深察东野之弊,留意舟水之喻,息奔驷于未尽,节力役于未困。」
《国语辞典》:舟车劳顿(舟车劳顿)  拼音:zhōu chē láo dùn
旅途疲劳困顿。如:「他长年通勤上下班,尽尝舟车劳顿之苦。」
《国语辞典》:扁底舟  拼音:biǎn dǐ zhōu
底部扁平的船。如:「他驾一扁底舟,游湖赏荷花去了。」
分类:底部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