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吞舟之鱼(吞舟之魚)  拼音:tūn zhōu zhī yú
能吞舟的大鱼。语出《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后比喻犯大罪的人。《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序》:「汉兴,破觚而为圜,斲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漢語大詞典》:吞舟漏网(吞舟漏網)
见“ 吞舟是漏 ”。
《漢語大詞典》:吞舟是漏
本谓大鱼漏网,后常以喻罪大者逍遥法外。南史·陈庆之传:“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亦作“ 吞舟漏网 ”。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秦始皇:“宽斯严,简斯定,吞舟漏网,而不敢再触梁笱者何也?”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立宪》:“吞舟漏网任纵横,賸几百个鯤鰍併命。”参见“ 吞舟之鱼 ”。
《分类字锦》:推舟过堰(推舟过堰)
宋史食货志崇宁三年户部尚书曾孝广言往年南自真州江岸北至楚州淮堤以堰潴水不通重船般剥劳费遂于堰旁置转般仓受逐州所输更用运河船载之入汴以达京师虽免推舟过堰之劳然侵盗之弊由此而起
分类:漕运
《國語辭典》:吴越同舟(吳越同舟)  拼音:wú yuè tóng zhōu
吴、越两国互为敌国,但有危难时则互相救助。见《孙子。九地》。后比喻在患难时化仇为友,共度难关。
《漢語大詞典》:太一莲舟(太一蓮舟)
北宋 名画家 李公麟 绘有《太一真人图》,图绘真人卧一大莲叶中,执书仰读。 韩驹 题诗有“ 太一真人 莲叶舟”句。见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韩子苍》。后又称《太一真人图》《太一莲舟图》, 金 元好问 有《太一莲舟图》诗。
《漢語大詞典》:溯水行舟
逆水行船。 唐 元稹 《赠太保严公行状》:“公上言曰:‘缘谿诸蛮,狐鼠跧窜。王师步趍,不习嵌嶮,泝水行舟,进寸退里。’”
《分类字锦》:庭芥成舟
阴铿对雨诗庭芥近成舟芥一作叶
分类:
《國語辭典》:同舟共济(同舟共濟)  拼音:tóng zhōu gòng jì
比喻同心协力,共图解救,战胜困难。参见「同舟而济」条。《三国志。卷二八。魏书。毋丘俭传》裴松之注引〈文钦与郭淮书〉曰:「夫当仁不让,况救君之难,度道远艰,故不果期要耳。然同舟共济,安危势同,福痛已连,非言饰所解,自公侯所明也。」
《漢語大詞典》:同舟共命
比喻命运相同,利害一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回:“ 占光 又催着道:‘我们此刻,统共一十四个人,真正同舟共命,务求大家想个法子,脱了干係才好。’”
《漢語大詞典》:同舟遇风(同舟遇風)
比喻同遭逆境。 宋 苏轼 《锺子翼哀辞》引:“同舟遇风,胡 越 可使为左右手,况吾民乎!” 宋 陈亮 《谢赵同知启》:“鼓同舟遇风之势,成披云睹日之功。”参见“ 同舟共济 ”。
分類:逆境
《漢語大詞典》:盐梅舟楫(鹽梅舟楫)
盐和梅调和,舟和楫配合。喻指辅佐的贤臣。 元 柯丹丘 《荆钗记·春科》:“际风云,盐梅舟楫,一德务臣君。”
《分类字锦》:迓舟
吴船录过夔峡三十五里至神女庙庙前有驯鸦客舟将来则迓于数里外舟过亦送数里土人谓之神鸦
分类:
《分类字锦》:腰笏引舟
孙樵书何易于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㳺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至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分类:能政
《漢語大詞典》:朽竹篙舟
烂竹竿作篙推舟。比喻做事的工具或条件不佳,难能成就。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笔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泛观前辈善书者,亦莫不於此留意焉…… 元暉 谓笔不可意者如朽竹篙舟、曲筯哺物,此最善喻。”
《国语辞典》:龙舟比赛(龙舟比赛)  拼音:lóng zhōu bǐ sài
相传我国诗人屈原感时忧国,于农历五月五日愤而投汨罗江自沉。民间为凭吊屈原,遂于每年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时举行水上划船竞赛活动,以纪念感怀屈原。也称为「龙舟竞渡」、「龙船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