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抃转(抃轉)
舞蹈回旋。 明 杨慎 升庵诗话·掘拓词:“此舞因曲为名,用二女童,帽施金铃,抃转有声。”
分類:舞蹈回旋
《漢語大詞典》:兵舞
古代祭祀时的一种舞蹈,舞者手执干戚等兵器。周礼·地官·鼓人:“凡祭祀百物之神,鼓兵舞、帗舞者。” 郑玄 注:“兵,谓干戚也;帗,列五采繒为之,有秉。皆舞者所执。”周礼·地官·舞师:“掌教兵舞,帅而舞山川之祭祀。教帗舞,帅而舞社稷之祭祀。教羽舞,帅而舞四方之祭祀。教皇舞,帅而舞旱暵之事。”
《國語辭典》:霸王鞭  拼音:bà wáng biān
1.一种民间舞蹈用的彩色短棒。棒的两端各控四、五个透空小孔,嵌入铜钱。表演时,藉摇动或碰击身体,以发出清脆声响。也称为「花棒」、「金钱棒」、「连厢棒」。
2.一种民间舞蹈,源自金时的《连厢词》。表演时舞动霸王鞭和利用霸王鞭碰击身体,以发出清脆声响。表演人数不拘,可变化排列各种队形,热闹非凡。也称为「打连厢」、「连厢舞」、「花棒舞」、「花棍舞」、「金钱棒舞」。
3.植物名。大戟科大戟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茎多分歧,全枝含多量白色乳汁。叶具短柄,互生,倒披针状长椭圆形或篦形。大戟花序成聚伞花序状,著生于棱角的凹处。花柱连合,柱头头状。
《國語辭典》:跗蹋  拼音:fū tà
以脚蹋地。《文选。傅毅。舞赋》:「浮腾累跪,跗蹋摩跌。」
《國語辭典》:二人台(二人臺)  拼音:èr rén tái
一种戏曲曲艺。流行于内蒙中部和西部。用笛子、四胡、扬琴、四块瓦伴奏,由二人歌舞对唱表演。
《漢語大詞典》:踮步
(1).蹑手蹑脚貌。 明 汤显祖 《紫箫记·捧盒》:“有 青哥 时,免得半夜鸕鶿踮步摸鱼儿。”
(2).舞蹈动作之一。用脚尖走碎步。 凌力 《星星草》第七章:“她抬着双臂,扯开花肩,随着小锣和铙钹的节奏走着踮步,腰肢肩膀、扇面都在左右颤动。”
《國語辭典》:平衡木  拼音:píng héng mù
一种体操运动器材。是高约一公尺二十公分,五公尺长、十公分宽的长条木架,其上可可供人做各种平衡动作。
《漢語大詞典》:愉舞
欢乐地舞蹈。《淮南子·泰族训》:“员中规,方中矩,动成兽,止成文,可以愉舞而不可以陈军。”
《漢語大詞典》:艺术体操(藝術體操)
体操的一类。由舞蹈、跳跃、平衡、波浪形动作及部分技巧运动动作组成。一般在音乐伴奏下进行,富有艺术性。
《漢語大詞典》:竹马灯(竹馬燈)
一种民间舞蹈形式。竹马一般用篾片扎成骨架,外面糊纸或布,分前后两截,系在舞者腰上如骑马状。舞时表现骑马徐行或疾驰、跳跃,动作轻松活泼,情绪热烈奔放。有的边舞边歌。
《國語辭典》:载歌载舞(載歌載舞)  拼音:zài gē zài wǔ
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如:「他们昨晚载歌载舞,闹了一夜。」也作「载歌且舞」。
《漢語大詞典》:舞钟逵(舞鍾馗)
(1).谓扮作 锺馗 舞蹈。参见“ 舞判 ”。
(2).一种装有机关的木制捕鼠器。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 庆历 中,有一术士姓 李 ,多巧思。尝木刻一‘舞 钟馗 ’,高二三尺,右手持铁简,以香饵置 钟馗 左手中,鼠缘手取食,则左手扼鼠,右手用简毙之。”
《國語辭典》:舞判  拼音:wǔ pàn
宋代装扮钟馗、判官等形象的舞蹈百戏。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爆仗一声,有假面长髯展裹绿袍靴简如钟馗象者,傍一人以小锣相招和舞步,谓之舞判。」也称为「舞判官」。
《國語辭典》:舞技  拼音:wǔ jì
跳舞的技巧。如:「他天分既高又肯努力练习,因而舞技日趋纯熟。」
分類:舞蹈技艺
《國語辭典》:舞判  拼音:wǔ pàn
宋代装扮钟馗、判官等形象的舞蹈百戏。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爆仗一声,有假面长髯展裹绿袍靴简如钟馗象者,傍一人以小锣相招和舞步,谓之舞判。」也称为「舞判官」。
《国语辞典》:舞谱(舞谱)  拼音:wǔ pǔ
以符号著录舞蹈动作、队伍形式、音乐节拍等的谱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