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42
词典
9
分类词汇
233
共242,分17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主题曲
蹈厉之志
第八艺术
民族舞
霹雳舞
扭扭舞
黏巴达
康康舞
加伏特
金钱棒
连厢棒
连厢舞
跨鼓舞
舞蹈家
现代舞
《国语辞典》:
主题曲(主题曲)
拼音:
zhǔ tí qǔ
戏剧、歌剧、舞蹈及电影中,能概括表现主题的歌或曲。如:「那位金曲歌后特地为这部电影录制主题曲。」
分类:
戏剧
歌剧
舞蹈
电影
概括
主题
《国语辞典》:
蹈厉之志(蹈厉之志)
拼音:
dào lì zhī zhì
蹈厉,踏地猛烈,形容舞蹈的动作威武。蹈厉之志比喻奋发前进的志向。明。刘基〈齐侯袭莒〉:「发扬蹈厉之志,以成从简尚功之俗,盖其流风之未泯欤。」
分类:
踏地
猛烈
舞蹈
威武
《国语辞典》:
第八艺术(第八艺术)
拼音:
dì bā yì shù
电影。电影在艺术上位于文学、音乐、绘画、戏剧、建筑、雕刻、舞蹈等七种艺术的后面,故称为「第八艺术」。
分类:
电影
艺术
上位
文学
音乐
绘画
戏剧
建筑
雕刻
舞蹈
七种
种艺
后面
《国语辞典》:
民族舞
拼音:
mín zú wǔ
具有鲜明色彩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性的传统舞蹈。
分类:
民族舞
鲜明
色彩
民族
风格
特性
舞蹈
《国语辞典》:
霹雳舞(霹雳舞)
拼音:
pī lì wǔ
一种舞蹈。起源于美国,舞者倒立身躯,以头、肩、背等为支点舞动双腿,以使身体旋转或打滚。
分类:
一种舞蹈
舞蹈
起源
源于
美国
舞者
倒立
立身
身躯
《国语辞典》:
扭扭舞
拼音:
niǔ niǔ wǔ
一种舞蹈。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成为美国的流行舞,因颇具特色,所以广受欢迎,流行于全球。特徵是强调臀部的摆动,与舞伴互不接触,一面扭一面跳,舞者可以随心所欲的创作舞步,而配合四分之二拍的摇滚节奏舞蹈。
分类:
一种舞蹈
舞蹈
二十
世纪
六十
美国
流行
《国语辞典》:
黏巴达(黏巴达)
拼音:
nián bā dá
源起于巴西的一种舞蹈。为英语lambada的音译。音乐美妙,舞姿特殊。舞步像是恰恰、探戈及伦巴的混合步。特色是搭对舞伴须紧紧的贴身而舞,因此在某些地区被视为伤风败俗而遭禁止。
分类:
巴西
舞蹈
英语
音译
《国语辞典》:
康康舞
拼音:
kāng kāng wǔ
十九世纪末期兴起于巴黎的一种舞蹈。康康为法语cancan的音译。特色是随著二拍或四拍的快速曲,掀起裙角,将脚高高的踢出去。
分类:
世纪末
兴起
巴黎
舞蹈
《国语辞典》:
加伏特
拼音:
jiā fú tè
一种老式的法国舞蹈。为英语gavot的音译。与十七世纪中叶流行的中速四拍子小步舞相似,但较为活泼。也译作「加服特」、「嘉禾舞」。
分类:
老式
法国
舞蹈
英语
音译
《国语辞典》:
金钱棒(金钱棒)
拼音:
jīn qián bàng
一种民间舞蹈用的彩色短棒。参见「霸王鞭」条。
分类:
种民
民间
舞蹈
蹈用
彩色
短棒
《国语辞典》:
连厢棒(连厢棒)
拼音:
lián xiāng bàng
一种民间舞蹈用的彩色短棒。参见「霸王鞭」条。
分类:
种民
民间
舞蹈
蹈用
彩色
短棒
《国语辞典》:
连厢舞(连厢舞)
拼音:
lián xiāng wǔ
一种民间舞蹈。参见「霸王鞭」条。
分类:
种民
民间
舞蹈
《国语辞典》:
跨鼓舞
拼音:
kuà gǔ wǔ
一种民俗舞蹈。舞者在腰间系上小鼓,两手各持鼓槌,边击鼓,边歌舞。
分类:
种民
民俗
舞蹈
舞者
小鼓
《国语辞典》:
舞蹈家
拼音:
wǔ dào jiā
专业从事舞蹈工作的人。
分类:
舞蹈家
从事
舞蹈
《国语辞典》:
现代舞(现代舞)
拼音:
xiàn dài wǔ
爱莎多娜。邓肯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所倡导的一种舞蹈。强调自然、自由、美的表现。也称为「近代舞」、「新舞蹈」。
分类:
世纪末
世纪
二十
倡导
舞蹈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