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身饲虎
【佛学大辞典】
(传说)(参见:萨埵王子)。又,乾陀尸利国王之太子以身投饿虎。见菩萨投身饲饿虎起塔因缘经,经律异相三十一。
(传说)(参见:萨埵王子)。又,乾陀尸利国王之太子以身投饿虎。见菩萨投身饲饿虎起塔因缘经,经律异相三十一。
舍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或为报恩烧臂烧身,或为布施割肉弃身,是名舍身行。梁僧传有亡身篇。然大小乘异其利,小乘偏以之为破戒,如小乘之律藏。大乘以之为菩萨之持戒,如梵网经,法华经等。寄归传四,叙小律之意。万善同归集三,述大律之意。六朝时,此风盛行。梁武帝,陈武帝,皆尝舍身寺中为奴。
(术语)或为报恩烧臂烧身,或为布施割肉弃身,是名舍身行。梁僧传有亡身篇。然大小乘异其利,小乘偏以之为破戒,如小乘之律藏。大乘以之为菩萨之持戒,如梵网经,法华经等。寄归传四,叙小律之意。万善同归集三,述大律之意。六朝时,此风盛行。梁武帝,陈武帝,皆尝舍身寺中为奴。
舍身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金光明经四有舍身品,说过去摩诃罗陀王之第三子摩诃萨埵为饿虎舍身。
(经名)金光明经四有舍身品,说过去摩诃罗陀王之第三子摩诃萨埵为饿虎舍身。
舍身
【俗语佛源】
佛教认为,身体不过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有的,无常、不净,是众苦之本。佛教徒为了行菩萨道,舍己为人、普渡众生,不惜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舍身是释迦牟尼「本身」故事之一。过去世中,释迦牟尼曾是萨陲王子。一日,王子人山,见一母虎生下七子,饥饿将死。王子生大悲心,走进竹林,脱衣卧地,饿虎惊呆不动。王子再从高山跳下,以竹尖刺颈出血。饿虎见状,遂舐血啖肉。当时,诸天雨花,大地震动。(见《金光明经·舍身品》等。)禅宗也有为法舍身的传说:《五灯会元》卷一载:慧可为了向达摩祖师求法,彻夜立于雪地之中,斩断左臂,表示义无反顾。入寺院服劳役、作苦行,也称为舍身。六朝时盛行此风,如梁武帝曾三度舍身入同泰寺。又如宋·陶《清异录·圆通居士》:「比丘海光住庐山石虎庵,夜梦长人清瘦而斑衣,言舍身为庵中供养具。」佛教所说的舍身,是为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是一种大无畏的菩萨精神。佛教并不赞同无义苦行。后世有些人误解了舍身的意义,而仅在形式上摹仿,从而产生了许多流弊。如泰山有舍身崖,旧时常有人投身崖下,以为可得解脱。还有人燃肉身灯,以为可以消除罪业。这些都是无义苦行,是愚昧无知的表现。后亦用舍身泛指献身、牺牲自己。如明·叶宪祖《鸾记·秉操》:「我鱼惠兰,只为姊妹情深,舍身相代。「(李明权)
佛教认为,身体不过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有的,无常、不净,是众苦之本。佛教徒为了行菩萨道,舍己为人、普渡众生,不惜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舍身是释迦牟尼「本身」故事之一。过去世中,释迦牟尼曾是萨陲王子。一日,王子人山,见一母虎生下七子,饥饿将死。王子生大悲心,走进竹林,脱衣卧地,饿虎惊呆不动。王子再从高山跳下,以竹尖刺颈出血。饿虎见状,遂舐血啖肉。当时,诸天雨花,大地震动。(见《金光明经·舍身品》等。)禅宗也有为法舍身的传说:《五灯会元》卷一载:慧可为了向达摩祖师求法,彻夜立于雪地之中,斩断左臂,表示义无反顾。入寺院服劳役、作苦行,也称为舍身。六朝时盛行此风,如梁武帝曾三度舍身入同泰寺。又如宋·陶《清异录·圆通居士》:「比丘海光住庐山石虎庵,夜梦长人清瘦而斑衣,言舍身为庵中供养具。」佛教所说的舍身,是为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是一种大无畏的菩萨精神。佛教并不赞同无义苦行。后世有些人误解了舍身的意义,而仅在形式上摹仿,从而产生了许多流弊。如泰山有舍身崖,旧时常有人投身崖下,以为可得解脱。还有人燃肉身灯,以为可以消除罪业。这些都是无义苦行,是愚昧无知的表现。后亦用舍身泛指献身、牺牲自己。如明·叶宪祖《鸾记·秉操》:「我鱼惠兰,只为姊妹情深,舍身相代。「(李明权)
舍身求法
【俗语佛源】
典出释迦牟尼的本生故事。相传释迦牟尼过去世曾在雪山修苦行,称「雪山大士」。天地释见大士苦修,化作罗刹,试探其心,读了过去诸佛所说的半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大士闻半偈而心喜,为求后半偈(「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毅然舍身投崖。如《心地观经·序品》偈谓:「时佛往昔在凡夫,入于雪山求佛道;摄身勇猛勤精进,为求半偈舍全身。」又《五灯会元》卷一载,慧可为向禅宗初祖达摩求法,彻夜立在雪地中,并砍去左臂以示至诚。这也是舍身求法著名的一例。后用舍身求法泛指奋不顾身地追求真理。如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李明权)
典出释迦牟尼的本生故事。相传释迦牟尼过去世曾在雪山修苦行,称「雪山大士」。天地释见大士苦修,化作罗刹,试探其心,读了过去诸佛所说的半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大士闻半偈而心喜,为求后半偈(「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毅然舍身投崖。如《心地观经·序品》偈谓:「时佛往昔在凡夫,入于雪山求佛道;摄身勇猛勤精进,为求半偈舍全身。」又《五灯会元》卷一载,慧可为向禅宗初祖达摩求法,彻夜立在雪地中,并砍去左臂以示至诚。这也是舍身求法著名的一例。后用舍身求法泛指奋不顾身地追求真理。如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李明权)
舍身求法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者,乐求大乘之法,其心勇猛,虽弃舍身命,亦复无所顾惜,而广集一切善根也。
谓修菩萨行者,乐求大乘之法,其心勇猛,虽弃舍身命,亦复无所顾惜,而广集一切善根也。
净背舍身作證
【三藏法数】
净,即缘于净相也。谓行人于第二背舍后,除弃外色不净之相,但于定中练习八色光明,清净皎洁,犹如妙宝之色。故云净背舍。心既明净,乐渐增长,遍满身中,悉皆怡悦,故又云身作證。此即第三背舍,位在三禅天定。
净,即缘于净相也。谓行人于第二背舍后,除弃外色不净之相,但于定中练习八色光明,清净皎洁,犹如妙宝之色。故云净背舍。心既明净,乐渐增长,遍满身中,悉皆怡悦,故又云身作證。此即第三背舍,位在三禅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