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舍利  拼音:shè lì
佛教修行者遗体焚化之后,所结成的珠状或块状的颗粒。其色有三种,骨为白舍利,发为黑舍利,肉为赤舍利。为梵语śarīra的音译。它象徵修行者在戒、定、慧的成就。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一。迦毕试国》:「曷逻怙罗恐王珍贵舍利,追悔前恩,疾往伽蓝,登窣堵波,至诚所感,其石覆钵自开,安置舍利,已而疾出,尚拘衣襟。」《西游记》第八回:「放舍利之光,满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连。」也称为「舍利子」。
《國語辭典》:舍利子  拼音:shè lì zǐ
1.佛教修行者遗体焚烧之后,发、肉、骨成珠状或块状的颗粒。参见「舍利」条。《西游记》第三一回:「却从口中吐出一件宝贝,有鸡子大小,是一颗舍利子玲珑内丹。」
2.人名。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号称智慧第一。参见「舍利弗」条。
分類:舍利
《國語辭典》:舍利  拼音:shè lì
佛教修行者遗体焚化之后,所结成的珠状或块状的颗粒。其色有三种,骨为白舍利,发为黑舍利,肉为赤舍利。为梵语śarīra的音译。它象徵修行者在戒、定、慧的成就。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一。迦毕试国》:「曷逻怙罗恐王珍贵舍利,追悔前恩,疾往伽蓝,登窣堵波,至诚所感,其石覆钵自开,安置舍利,已而疾出,尚拘衣襟。」《西游记》第八回:「放舍利之光,满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连。」也称为「舍利子」。
《國語辭典》:舍利塔  拼音:shè lì tǎ
佛教指安置舍利或僧众骨灰的塔形建筑物。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琉璃殿相近青霄,舍利塔直侵云汉。」
《國語辭典》:舍利  拼音:shè lì
佛教修行者遗体焚化之后,所结成的珠状或块状的颗粒。其色有三种,骨为白舍利,发为黑舍利,肉为赤舍利。为梵语śarīra的音译。它象徵修行者在戒、定、慧的成就。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一。迦毕试国》:「曷逻怙罗恐王珍贵舍利,追悔前恩,疾往伽蓝,登窣堵波,至诚所感,其石覆钵自开,安置舍利,已而疾出,尚拘衣襟。」《西游记》第八回:「放舍利之光,满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连。」也称为「舍利子」。
《国语辞典》:舍利弗  拼音:shè lì fú
人名。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号称智慧第一。初从六师外道的删阇那毗罗胝子出家,后因听到马胜比丘说因缘所生法的偈颂,改学佛法。为梵语śariputra的音译。也译作「鹙鹭子」、「舍利子」。
《國語辭典》:佛舍利  拼音:fó shè lì
释迦牟尼佛火化后,一粒粒的灵骨。《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于后百年,有王阿育,以神力分佛舍利,役诸鬼神,造八万四千塔,布于世界皆同日而就。」
《漢語大詞典》:佛牙舍利
见“ 佛牙 ”。
《國語辭典》:佛牙  拼音:fó yá
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未销毁的牙齿。《梁书。卷五四。诸夷列传。西北诸戎》:「中大通二年,遣使献佛牙。」《水浒传》第四五回:「和尚道:『请娘子去小僧房里看佛牙。』」
《高级汉语词典》:舍利子塔  拼音:shè lì zǐ tǎ
远东一种存放圣骨、圣物的神圣场所
《國語辭典》:佛牙  拼音:fó yá
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未销毁的牙齿。《梁书。卷五四。诸夷列传。西北诸戎》:「中大通二年,遣使献佛牙。」《水浒传》第四五回:「和尚道:『请娘子去小僧房里看佛牙。』」
《漢語大詞典》:灵基(靈基)
(1).王业。 南朝 梁 江淹 《萧上铜钟芝草众瑞表》:“今懋历启图,灵基再固;顷岁以来,禎应四塞。” 唐 张说 《徐高御挽歌》:“公卿传世范,仁义续灵基。”
(2).舍利佛塔。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那揭罗曷国:“城西南十餘里有窣堵波,是如来自 中印度 凌虚游化,降迹於此。国人感慕,建此灵基。” 唐 骆宾王 《伤祝阿王明府》:“灵基峙金闕之峯,层源瀨玉轮之坂。”
(3).指佛寺。 唐 王勃 《梓州通泉县惠普寺碑》:“固以轮奂之美,冠真宰以先鸣;雕范之奇,告灵基而得雋。”
《国语辞典》:多宝塔(多宝塔)  拼音:duō bǎo tǎ
东晋时,耶舍尊者自西域奉多宝如来全身舍利来中国,建塔于白云峰,世称为「多宝塔」。
《漢語大詞典》:僧塔
供奉和安置舍利、经文和各种法物的佛塔。 宋 王禹偁 《送南阳李太傅》诗之一:“两朝黄阁预弥纶,又策春坊第一勋;僧塔旧题前进士,斋坛新拜上将军。”
《漢語大詞典》:设利(設利)
(1).给予财利。战国策·秦策四:“ 智氏 见伐 赵 之利,而不知 榆次 之祸也; 吴 见伐 齐 之便,而不知 干隧 之败也。此二国者,非无大功也,设利於前,而易患於后也。”韩非子·奸劫弑臣:“故善为主者,明赏设利以劝之,使民以功赏,而不以仁义赐。”汉书·张骞传:“其北则 大月氏 、 康居 之属,兵彊,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颜师古 注:“设,施也。施之以利,诱令入朝。”
(2).谋利。汉书·匡衡传:“今天下俗贪财贱义……苟合徼幸,以身设利。”
(3).佛教语。即舍利。 明 宋濂 《大夫界寺住持白庵禅师行业碑铭》:“停龕六旬,始行荼毗之法,视其皃如生,数珠齿牙不坏於火;设利、罗无等,观者竞取之而去。”参见“ 舍利 ”。
《國語辭典》:舍利  拼音:shè lì
佛教修行者遗体焚化之后,所结成的珠状或块状的颗粒。其色有三种,骨为白舍利,发为黑舍利,肉为赤舍利。为梵语śarīra的音译。它象徵修行者在戒、定、慧的成就。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一。迦毕试国》:「曷逻怙罗恐王珍贵舍利,追悔前恩,疾往伽蓝,登窣堵波,至诚所感,其石覆钵自开,安置舍利,已而疾出,尚拘衣襟。」《西游记》第八回:「放舍利之光,满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连。」也称为「舍利子」。
《漢語大詞典》:身塔
僧塔。为僧人埋骨之所。有真身塔(肉身塔)、灰身塔(火化后以灰身立塔安葬)和舍利塔(仅取高僧火化后的舍利立塔供养)之别。 唐 王维 《大唐大安国寺故大德净觉禅师碑铭序》:“身塔不出 虎溪 ,泪碑有同 羊峴 。” 唐 元稹 《僧如展及韦载同游碧涧寺后展公长逝徒以四韵为识》:“重吟前日‘他生’句,岂料踰旬便隔生!会拟一来身塔下,无因共绕寺廊行。”
《漢語大詞典》:骨身
佛教语。即舍利。梵文的意译。翻译名义集·名句文法:“舍利:新云室利罗或设利罗,此云骨身,又云灵骨,即所遗骨分,通名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