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48,分37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莺舌
唇舌
颊舌
舌根
反舌
掉舌
广长舌
咋舌
调舌
巧舌
谈舌
羊舌
鴂舌
鼓舌
齿舌
《漢語大詞典》:莺舌(鶯舌)
莺声。 宋 徐铉 《柳枝辞》之十一:“应缘鶯舌多情赖,长向 双成 説翠条。” 明 叶子奇 《草木子·谈薮》:“马蹏响处无芳草,鶯舌调时有緑杨。”
《國語辭典》:唇舌(脣舌)  拼音:chún shé
1.比喻口才。《汉书。卷九二。游侠传。楼护传》:「谷子云笔札,楼君卿唇舌。」
2.言语。《儒林外史》第一四回:「为这件事,不知费了多少唇舌!」
《漢語大詞典》:颊舌(頰舌)
口舌言语。比喻口辩才能。 南朝 梁武帝 《责贺琛敕》:“欺罔朝廷,空示颊舌。”旧唐书·刘迺传:“龙吟武啸,诚希声也,若尚颊舌之感,必下於蛙黽。” 明 李贽 《列众僧职事》:“今 常融 既与众师父商议,分定职守,自然清净无事,可省颊舌之劳矣。”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一:“亦且截截諞言,夸清班于颊舌。”
《国语辞典》:舌根  拼音:shé gēn
1.舌的根部。《老残游记》第九回:「那舌根左右,津液汨汨价翻上来。」
2.佛教用语。六根之一。指味觉的感官。
《國語辭典》:反舌  拼音:fǎn shé
比喻蛮夷的语音与中国歧异。《吕氏春秋。离俗览。适威》:「蛮夷反舌殊俗异习之国,其衣服冠带、宫室居处、舟车器械、声色滋味皆异。」
《國語辭典》:掉舌  拼音:diào shé
1.鼓动舌头。指游说。《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馀城。」唐。罗隐〈酬丘光庭〉诗:「道殷合眼拜九列,张浚掉舌升三台。」
2.喋喋不休。
3.挑拨是非。
《國語辭典》:广长舌(廣長舌)  拼音:guǎng cháng shé
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陀的舌叶广长,覆盖到发际。佛教传说,佛陀在过去世中,能自修十善业,见他人修,心生欢喜赞叹。悲悯众生,教导正法,而有此特徵。后人遂用来比喻善说教法。《妙法莲花经》卷六:「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亦复如是,出广长舌,放无量光。」宋。朱熹 后洞山口晚赋诗:「从教广长舌,莫尽此时心。」
《國語辭典》:咋舌  拼音:zé shé
嚼咬舌头。形容因害怕、悔恨而说不出话的样子。唐。刘禹锡〈高陵令刘君遗爱碑〉:「诉者复得罪,繇是咋舌不敢言。」《醒世恒言。卷二六。薛录事鱼服證仙》:「莫说顾夫人是个女娘家,就险些儿吓得死了;便是一家们在那里守尸的,那一个不摇首咋舌。」
《漢語大詞典》:调舌(調舌)
(1).啼鸣。 宋 邵雍 《暮春吟》:“梁间新燕未调舌,天末归鸿已着行。” 金 元好问 《杨柳》诗:“杨柳青青沟水流,鶯儿调舌弄娇柔。”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四:“诗者,人之精神也;人老则精神衰葸,往往多頽唐浮泛之词, 香山 、 放翁 尚且不免,而况后人乎?故余有句云:‘鶯老莫调舌,人老莫作诗。’”
(2).学说话。 梁启超 《阿庄》诗:“ 阿庄 始生今周晬,蕙质已与常儿殊。调舌渐闻鶯恰恰,扶牀更见蟹跦跦。”
(3).耍嘴皮子。 明 邵璨 《香囊记·媾媒》:“不要调舌,且説正经事。”
《國語辭典》:巧舌  拼音:qiǎo shé
虚伪不实的话。唐。刘兼 诫是非诗:「巧舌如簧总莫听,是非多自爱憎生。」
分類:巧舌巧言
《漢語大詞典》:谈舌(談舌)
舌头。借指谈锋。 唐 韩愈 《病中赠张十八》诗:“谈舌久不掉,非君亮谁双?” 宋 陆游 《病中绝句》之六:“少时谈舌挟风雷,病后逢人口懒开。” 宋 刘过 《沁园春》词:“想旧时谈舌,依然解使,六丁奔走,驱斥风雷。”
分類:舌头
《漢語大詞典》:羊舌
复姓。 春秋 时 晋 有 羊舌肸 。见左传·襄公十六年
分類:复姓
《漢語大詞典》:鴂舌
亦作“鴃舌”。 伯劳弄舌啼聒。比喻语言难懂。孟子·滕文公上:“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 赵岐 注:“鴃,博劳鸟也。”新唐书·柳宗元传:“ 楚 越 间声音特异,鴂舌啅譟,今听之恬然不怪,已与为类矣。”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方音:“五方之语,虽各不同,然使友天下之士,而操一乡之音,亦君子之所不取也。故 仲由 之喭,夫子病之;鴂舌之人, 孟子 所斥。” 廖仲恺 《贺新郎·题大兄忏盦主人粤讴解心稿本》词:“曲终奚必 周郎 顾,且仿来,蛮音鴃舌,痴儿騃女。”
《國語辭典》:鼓舌  拼音:gǔ shé
形容多话诡辩。《庄子。盗蹠》:「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國語辭典》:齿舌(齒舌)  拼音:chǐ shé
1.一种软体动物的摄食器官。舌上生有细齿,以舐取、切割或磨碎食物。
2.口舌,比喻人的议论。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独欠为人师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