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观听(觀聽)
(1).看和听。 汉 扬雄 《太玄·释》:“次二,动于响景。测曰:动于响景,不足观听也。” 清 厉鹗 《三月十三日游清华寺》诗:“置身万松颠,心旷肃观听。”
(2).专指听。《后汉书·马援传》:“﹝ 援 ﹞闲於进对,尤善述前世行事。每言及 三辅 长者,下至閭里少年,皆可观听。”
(3).借指耳目。 清 唐甄 《潜书·权实》:“譬之优偶之戏,衣冠言貌,陈事辨理,无不合度,而岂其实哉!以娱人观听也。”
(4).看到和听到的;看的和听的人。《韩非子·内储说上》:“观听不参则诚不闻,听有门户则臣壅塞。” 晋 左思 《蜀都赋》:“车马雷骇,轰轰闐闐,若风流雨散,漫乎数百里间,斯盖宅土之所安乐,观听之所踊跃也。” 宋 曾巩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变革因循,号令必信,使海内观听,莫不震动。”《好逑传》第十八回:“行查若此,似无可议;但县臣后任,只係耳闻,未经目击,不足服观听之心,一时难以定罪。”
(5).引申为舆论。《后汉书·阴识传》:“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 宋 苏轼 《贺杨龙图启》:“伏审新改直职,擢司諫垣,传闻邇遐,竦动观听。”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徒以尊事 孔子 ,奉行儒术,崇饰观听,斯乃不得已而为之。”
(2).专指听。《后汉书·马援传》:“﹝ 援 ﹞闲於进对,尤善述前世行事。每言及 三辅 长者,下至閭里少年,皆可观听。”
(3).借指耳目。 清 唐甄 《潜书·权实》:“譬之优偶之戏,衣冠言貌,陈事辨理,无不合度,而岂其实哉!以娱人观听也。”
(4).看到和听到的;看的和听的人。《韩非子·内储说上》:“观听不参则诚不闻,听有门户则臣壅塞。” 晋 左思 《蜀都赋》:“车马雷骇,轰轰闐闐,若风流雨散,漫乎数百里间,斯盖宅土之所安乐,观听之所踊跃也。” 宋 曾巩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变革因循,号令必信,使海内观听,莫不震动。”《好逑传》第十八回:“行查若此,似无可议;但县臣后任,只係耳闻,未经目击,不足服观听之心,一时难以定罪。”
(5).引申为舆论。《后汉书·阴识传》:“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 宋 苏轼 《贺杨龙图启》:“伏审新改直职,擢司諫垣,传闻邇遐,竦动观听。”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徒以尊事 孔子 ,奉行儒术,崇饰观听,斯乃不得已而为之。”
《漢語大詞典》:清论(清論)
(1).公正的评论,亦指公正的舆论。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清论所不能復制,绳黑所不能復弹。”《北齐书·陈元康传》:“﹝ 陈元康 ﹞受纳金帛,不可胜纪,放责交易,徧于州郡,为清论所议。”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高丞相 巖夫 自南渡执政在中书十餘年,无正言直諫闻於外,清论鄙之。”
(2).清雅的言谈。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徐干》:“清论事究万,美话信非一。”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佐》:“向闻长啸月下,韵甚清激,私心奉慕,愿接清论。” 明 方孝孺 《奉俞大有先生》:“仲冬后上 金陵 ,明年回,必得往听清论,尽所欲言。”
(3).闲谈,谈天。 唐 韩翃 《题张逸人园林》诗:“花源一曲映茅堂,清论閒陛坐夕阳。”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朕尝见儒人谈兵,不过讲之於樽俎砚席之间,於文字则引 孙 吴 ,述形势皆閒暇清论可也。”
(2).清雅的言谈。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徐干》:“清论事究万,美话信非一。”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佐》:“向闻长啸月下,韵甚清激,私心奉慕,愿接清论。” 明 方孝孺 《奉俞大有先生》:“仲冬后上 金陵 ,明年回,必得往听清论,尽所欲言。”
(3).闲谈,谈天。 唐 韩翃 《题张逸人园林》诗:“花源一曲映茅堂,清论閒陛坐夕阳。”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朕尝见儒人谈兵,不过讲之於樽俎砚席之间,於文字则引 孙 吴 ,述形势皆閒暇清论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