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脉理(脈理)  拼音:mài lǐ
1.脉搏的状态。《后汉书。卷八二。方术列传下。华佗》:「脉理如前,是两胎。先生者去,血多,故后儿不得出也。」
2.纹理。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金玉所有,鸟兽昆虫之类。」
《漢語大詞典》:中道
合乎道义。《礼记·中庸》:“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孔颖达 疏:“从容閒暇而自中乎道。”汉书·董仲舒传:“万民皆安仁乐谊,各得其宜,动作应礼,从容中道。” 明 杨慎 丹铅总录·人品·尹和靖对宋高宗:“儒者对君之言,从容中道若此,所养可知矣!”
分類:中道道义
《漢語大詞典》:贯道(貫道)
(1).谓彻悟至理。《关尹子·五鉴》:“勿以我心揆彼,当以彼心揆彼,知此説者,可以周事,可以行德,可以贯道,可以交人,可以忘我。”三国志·吴志·顾谭传:“ 薛综 为选曹尚书,固让 谭 曰:‘ 谭 心精体密,贯道达微,才照人物,德允众望,诚非愚臣所可越先。’”
(2).犹载道。 唐 李汉 《〈昌黎先生集〉序》:“文者,贯道之器也。不深於斯道,有至焉者不也?” 宋 刘本 《〈初学记〉序》:“《乐》之文,随世而存亡,不见其大全,惟是垂世,焕乎其可观者,皆贯道之器,非特雕章繢句以治聋俗之耳目者也。” 清 钱谦益 《〈苏州府重修学志〉序》:“ 朱伯原 之文曰:‘为文足以贯道,为经足以通理。’其绪言具在也。”
分類:彻悟至理
《國語辭典》:要言  拼音:yào yán
1.至理名言。《战国策。宋卫策》:「此三言者,皆要言也。然而不免为笑者,蚤晚之时失也。」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钻仲父之遗训,览老氏之要言。」
2.简明扼要的言论。如:「要言不烦」。汉。枚乘〈七发〉:「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制灸疗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
《漢語大詞典》:宗极(宗極)
(1).至高无上。 南朝 齐 谢朓 《齐明皇帝谥册文》:“所以永言配命,寄心宗极,光昭令德,允树风声。”
(2).引申指至理,根源。 晋 道恒 《释驳论》:“夫鄙俗不可以语大道者,滞於形也;曲士不可以辩宗极者,局於名也。” 南朝 梁 沈约 《神不灭论》:“穷其原本,尽其宗极,互相推仰,应有所穷。”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释 道钦 住 径山 ,有问道者,率尔而对,皆造宗极。”
《漢語大詞典》:息言
(1).无言。佛教谓至理幽微,非言说能及。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是以掩室 摩揭 ,用启息言之津。” 刘良 注:“此言歛心於 摩揭之国 ,用开不言之道也。”
(2).停止言事。旧唐书·李渤传:“ 渤 孤贞力行,操尚不苟合,而闒茸之流,非其沽激。至於以言摈退,终不息言。”
《漢語大詞典》:雅谈(雅談)
(1).高雅地谈论。晋书·慕容皝载记:“寧得安枕逍遥,雅谈卒岁邪?” 明 田艺蘅 《〈春雨逸响〉序》:“春雨闭门,良朋偶至,雅谈终日,无非金玉之音,退而纪之,用志毋忘。”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银杏:“乡大夫有好为雅谈者。”
(2).指高雅的言谈。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序》:“復从乡邦先达,剽窃一二雅谈。”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古今语言:“寧馨二字,今亦为雅谈。”
(3).正言,至理之言。魏书·贾思伯传:“ 思伯 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当世以为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