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容身  拼音:róng shēn
1.安身。《庄子。盗蹠》:「穷于齐,围于陈蔡,不容身于天下。」《韩非子。诡使》:「无宅容身,死田亩。」
2.安适其身。《淮南子。精神》:「若夫至人,量腹而食,度形而衣,容身而游,适情而行。」
3.苟安。张籍〈移居静安坊答元八郎中〉诗:「作活每常嫌费力,移居只是贵容身。」
《漢語大詞典》:身事
(1).指人的经历和遭遇。 南朝 宋 鲍照 《游思赋》:“抚身事而识苦,念亲爱而知乐。” 前蜀 韦庄 《与东吴生相遇》诗:“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2).指行踪。 唐 杜甫 《楼上》诗:“皇舆三极北,身事五湖南。”
(3).自身的事情。 唐 赵嘏 《寄归》诗:“早晚粗酬身事了,水边归去一閒人。”
(4).亲身事奉。太平广记卷一八三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陆扆:“ 扆 为宰相 韦昭度 所知,欲身事之速了,屡告 昭度 。”
《漢語大詞典》:自固
巩固自身的地位,确保自己的安全。 汉 扬雄 《州箴·执金吾箴》:“国以自固,兽以自保。”汉书·佞幸传·董贤:“ 贤 亦性柔和便辟,善为媚以自固。”后汉书·崔駰传:“内以忠诚自固,外以法度自守。”南史·梁纪上·武帝上:“迫之,因復散走,退保 朱雀 ,凭 淮 自固。”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将帅之臣,玩寇以自安,养寇以自固,誉寇以自重也。”
《漢語大詞典》:身计(身計)
(1).生计。 唐 方干 《客行》诗:“乡心日落后,身计酒醒时。” 明 康海 《王兰卿》第三折:“便活到百岁千秋索一死,则不如另寻箇身计。” 清 吴伟业 《矾清湖》诗:“生涯免沟壑,身计谋樵渔。”
(2).为自身打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求道者,身计也;惜费者,国谋也。身计国谋,不可两遂。” 宋 洪迈 容斋五笔·人生五计:“二十为丈夫,骨强志健,问津名利之场,秣马厉兵,以取我胜,如驥伏櫪,意在千里,其名曰身计。”
《國語辭典》:轻身(輕身)  拼音:qīng shēn
1.降低身分。《孟子。梁惠王下》:「君所为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且喜他不装模样,见说做醮,便肯轻身出观,来到我家。」
2.单身不多携带物件。《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那朱温既得招讨副使,潜地遣霍存轻身入长安城里,招诱那尚让。」《儒林外史》第八回:「虽这一点物件,也恐被人识认,惹起是非。如今也将来交与世兄,我轻身更好逃窜了。」
3.使身体轻盈。《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乃学辟谷,道引轻身。」
《國語辭典》:自奉  拼音:zì fèng
自己需求的日常供养。汉。刘向《说苑。卷七。政理》:「贤君之治国,其政乎,其吏不苛,其赋敛节,其自奉薄。」《聊斋志异。卷一一。司训》:「俭鄙自奉,积金百馀两,自埋斋房,妻子亦不使知。」
《國語辭典》:本人  拼音:běn rén
1.称自己。如:「这点小问题,难不倒本人。」元。关汉卿《金线池》第四折:「俺分离自去年,谢尊官哀怜,看本人颜面,得相公周全。」
2.当事人、此人。《水浒传》第二九回:「等明日,先使人去那里探听一遭。若是本人在家时,后日便去。」
3.在某种法律关系中,为实际权利义务主体之人,如代理人对于所代理之人、辅佐人对于所辅佐之人等,都称为「本人」。
《漢語大詞典》:人我
(1).他人与我。庄子·天下:“愿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关尹子·二柱》:“浑人我,同天地。”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人知脑气筋通五官百骸为一身,即当知电气通天地万物人我为一身也。”
(2).借指尘世。 元 邓学可 《端正好·乐道》套曲:“人我场中枉驰骤,苦海波中早回首。”
(3).佛教语。即人我见。凡俗之人妄认自身常住不变,执着“有我”之见,佛家谓之“人我见”。《坛经》三五:“人我是 须弥 ,邪心是大海,烦恼是波浪……无人我, 须弥 自倒;除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
(4).佛教语。人相和我相并称的略语。为人我四相中之二相。 清 吴伟业 《赠苍雪》诗:“人我将无同,是非空诸所。”详“ 四相 ”。
《漢語大詞典》:四相
佛教以离、合、违、顺为四相。《楞严经》卷三:“若从根出,必无离、合、违、顺四相。” 南朝 梁简文帝 《庄严旻法师成实论义疏序》:“四相乃无常之刀,三聚为苦家之质。”
分類:佛教四相
《國語辭典》:四相  拼音:sì xiàng
佛教用语。佛教谓无常现象的四种特徵。如生、住、异、灭;生、老、病、死;离、合、违、顺。南朝梁。简文帝〈庄严旻法师成实论义疏序〉:「四相乃无常之刀,三聚为苦家之质。」
分類:诸葛亮
《國語辭典》:洁身(潔身)  拼音:jié shēn
修洁己身,去除缺点。《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故圣人伏匿隐处,不干长上,洁身守道,不与世陷乎邪。」
《國語辭典》:正身  拼音:zhèng shēn
1.修身。《文选。班昭。东征赋》:「正身履道,以俟时兮。」《儒林外史》第七回:「正身以俟时,守己而律物。」
2.确系本人,相对于替身而言。唐。杜佑《通典。卷一七。选举五。杂论议中》:「入试非正身十有三四,赴官非正身十有二三。」《福惠全书。卷二。莅任部。出堂规》:「听差各役,俱要正身伺候。」
《漢語大詞典》:成物
(1).指地。地养育万物,故云。史记·乐书:“穷高极远而测深厚,乐著大始而礼居成物。” 裴駰 集解:“成物谓地也。” 司马贞 索隐:“言地能成万物,故成物谓地也。”
(2).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礼记·中庸》:“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参见“ 成己成物 ”。
(3).成品,物品。 梁启超 《论中国之将强》:“工既涨,则成物价亦涨。” 段荃法 《杨老固事略》十二:“有用无用,安起来放屋里,总是一件成物。”
《漢語大詞典》:成己成物
谓由己及物,自身有所成就,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语本《礼记·中庸》:“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 孔颖达 疏:“言人有至诚,非但自成就己身而已,又能成就外物。”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盖治世法与出世法,即儒门成己成物,用行舍藏之道。” 明 李贽 初潭集·君臣四·能臣:“一进见之顷,奏琴之间,而没者以慰,生者以荣,成己成物,道在兹矣。”
《國語辭典》:本体(本體)  拼音:běn tǐ
1.事物的本身。
2.支持言论、主张的根本思想。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诸子》:「然繁辞虽积,而本体易总,述道言治,枝条五经。」
《漢語大詞典》:自投
(1).将自身投入(致死之处)。 汉 严忌 《哀时命》:“ 务光 自投於深渊兮,不获世之尘垢。”后汉书·刘盆子传:“大惊乱走,自投川谷,死者十餘万。” 宋 曾巩 《贺克伏交阯表》:“螻蚁之微,自投必死,乾坤之大,终许更生。” 金 元好问 《敏之兄墓铭》:“ 子云 自投,乃脱 歆 丰 。”
(2).以头碰地。表示自责之意。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怪术:“ 李 又曰:阿师可下阶。僧又趍下,自投无数,衂鼻败顙,不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翠仙:“ 才 ( 梁有才 )大惧,据地自投,但言知悔。”
(3).自行投诚。 清 戴震 《于清端传》:“前时邻 傜 岁率二三至,杀掠人畜, 成龙 勒乡勇将捣其巢,咸惧自投,不敢犯界上,归所虏掠,然后民得事耕稼。”
《國語辭典》:五服  拼音:wǔ fú
1.五等丧服。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以亲疏为差等。
2.古代王城外围,每五百里为一区画,共分侯、甸、绥、要、荒五等,称为「五服」。《书经。益稷》:「弼成五服。」
3.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礼服的合称。《书经。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國語辭典》:出神  拼音:chū shén
1.神魂飞出躯体之外。《西游记》第二七回:「原来行者那一棒不曾打杀妖精,妖精出神去了。」
2.精神专注于某事而发怔。《红楼梦》第一三回:「今见贾珍苦苦的说到这步田地,心中已活了几分,却又眼看著凤姐出神。」《文明小史》第五四回:「出神细看,看完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