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自反  拼音:zì fǎn
1.自我反省,反求诸己。《礼记。学记》:「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恢复原来的面貌。《庄子。天地》:「向之人,何为者邪?夫子何故见之变容失色,终日不自反邪?」
《漢語大詞典》:相伐
自相矛盾。 汉 王充 论衡·问孔:“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后汉书·徐防传》:“若不依先师,义有相伐,皆正以为非。” 李贤 注:“伐谓自相攻伐也。”
分類:自相矛盾
《漢語大詞典》:以肉驱蝇(以肉驅蠅)
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明 张居正 《答南学院周乾明》:“今人不解宽义,一切务为姑息弛纵,贾誉於众,以致士习骄侈,风俗日坏,间有一二力欲挽之,则又崇饰虚谈,自开邪径,所谓以肉驱蝇,负薪救火也。”参见“ 以鱼驱蝇 ”。
《漢語大詞典》:以鱼驱蝇(以魚驅蠅,以魚敺蠅)
鱼腥能招来苍蝇,用鱼去赶苍蝇,苍蝇更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亦作“ 以鱼敺蝇 ”。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下:“以鱼敺蝇,蝇愈至。”
分類:招来苍蝇
《國語辭典》:三反  拼音:sān fǎn
1.三种自相矛盾的行为。《三国志。卷一三。魏书》:「王肃直谅多闻。」南朝宋。裴松之。注:「刘寔以为肃方于事上好下佞己,此一反也。性嗜荣贵而不求苟合,此二反也。吝惜财物而治身不秽,此三反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卞望之云:『郗公体中有三反:方于事上,好下佞己,一反。治身清贞,大脩计校,二反。自好读书,憎人学问,三反。』」
2.三次反叛。《晋书。卷八四。列传。刘牢之》:「而将军往年反王兖州,近日反司马郎君,今复欲反桓公。一人而三反,岂得立也。」
3.三次往返。《史记。卷七五。孟尝君列传》:「孟尝君相齐,其舍人魏子为孟尝君收邑入,三反而不致一入。」
4.天子亲耕时,锄土三次称为「三反」。汉。班固《白虎通。卷四。耕桑》:「天子耕东田,而三反之。」
《漢語大詞典》:鬻矛誉楯(鬻矛譽楯)
谓自相矛盾,不能两立。语出韩非子·难一:“ 楚 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是 楚 人鬻矛誉楯,两难得而俱售也。”参见“ 矛楯 ”。
分類:自相矛盾
《漢語大詞典》:矛楯
亦作“ 矛盾 ”。 韩非子·难一:“ 楚 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后以“矛楯(盾)”连举比喻言语或行为相互抵触,互不相容。魏书·李业兴传:“ 异 曰:‘圆方之説,经典无文,何怪於方?’ 业兴 曰:‘圆方之言,出处甚明,卿自不见。见卿録 梁 主《孝经义》亦云上圆下方,卿言岂非自相矛楯?’”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今之记事也则不然,或隔卷异篇,遽相矛盾;或连行接句,顿成乖角。”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曹唐:“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矛楯之极,则是非锋起。”
《漢語大詞典》:以火去蛾
娥喜投火,用火驱赶飞蛾,蛾越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太平御览卷九四四引《韩子》:“以火去蛾蛾愈多,以鱼殴蝇蝇愈至。”按,今本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作“以肉去蚁”,其比喻之义同。参见“ 以肉去蚁 ”。
《漢語大詞典》:以肉去蚁(以肉去蟻)
用肉驱赶蚂蚁,蚂蚁越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以肉去蚁,蚁愈多。”太平御览卷九四七引作“以骨去蚁”,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下引作“以骨去螘”。参见“ 以鱼驱蝇 ”。
《漢語大詞典》:以肉去蚁(以肉去蟻)
用肉驱赶蚂蚁,蚂蚁越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以肉去蚁,蚁愈多。”太平御览卷九四七引作“以骨去蚁”,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下引作“以骨去螘”。参见“ 以鱼驱蝇 ”。
《漢語大詞典》:以鱼驱蝇(以魚驅蠅,以魚敺蠅)
鱼腥能招来苍蝇,用鱼去赶苍蝇,苍蝇更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亦作“ 以鱼敺蝇 ”。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下:“以鱼敺蝇,蝇愈至。”
分類:招来苍蝇
《国语辞典》:来回的话(来回的话)  拼音:lái huí de huà
言语自相矛盾。如:「你说了半天,都是来回的话!」
分类:自相矛盾
《國語辭典》:自圆其说(自圓其說)  拼音:zì yuán qí shuō
自行解释自己牵强矛盾的说法,使无破绽。《官场现形记》第五五回:「踌躇了好半天,只得仰承宪意,自圆其说道:『职道的话,原是一时愚昧之谈,作不得准的。』」
《漢語大詞典》:函矢相攻
谓自相矛盾。 唐 刘禹锡 《答容州窦中丞书》:“今夫儒者函矢相攻,蜩螗相喧,不啻於彀弓射空矢者。”参见“ 函矢 ”。
分類:自相矛盾
《漢語大詞典》:函矢
孟子·公孙丑上:“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后以“函矢”比喻互相矛盾。 唐 刘禹锡 《上门下武相公启》:“言涉猜嫌,动碍关束。城社之势,函矢纷然。弥缝其间,崎嶇备尽。”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六:“其论甚伟,然与《楞严》《大悲观音》等经颇相函矢。”
分類:矛盾
《漢語大詞典》:悖论(誖論)
荒谬的、自相矛盾的说话、论断等。《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第3期:“在日常生活与科学活动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自相矛盾的论断或谈话,这些论断与谈话往往被人所忽视,或者被人所玩弄和利用作为诡辩的工具,这些就是誖论。”
《國語辭典》:出尔反尔(出爾反爾)  拼音:chū ěr fǎn ěr
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么待你。语本《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后指人的言行前后反覆,自相矛盾。《官场现形记》第五九回:「倘若不肯,也只好由他,我不能做出尔反尔的事。」《好逑传》第一一回:「为何老恩台大人,出尔反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