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得 → 淂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拄颐(拄頤)
(1).顶到面颊。形容剑长。战国策·齐策六:“ 齐 婴儿謡曰:‘大冠若箕,脩剑拄颐,攻 狄 不能,下垒枯丘。’” 宋 苏轼 《武昌铜剑歌》:“君不见 凌烟 功臣长九尺,腰间玉具高拄颐。” 清 吴伟业 《送宛陵施愚山提学山东》诗之二:“长剑忽拄颐,掉舌谭天雄。”
(2).悠闲自得貌。 宋 苏轼 《次韵钱穆父会饮》:“东门未祖道, 西山 空拄颐。”参见“ 拄笏看山 ”。
《國語辭典》:拄笏看山  拼音:zhǔ hù kān shān
笏,上朝时所持的手版。晋王徽之担任桓冲的车骑参军,桓冲询问王徽之时,王徽之以朝笏捂著面颊,悠然的观看西山。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比喻人倜傥不羁,身在官场却有閒情雅致。宋。陆游 春晚书怀诗:「脱巾漉酒从人笑,拄笏看山颇自奇。」
《國語辭典》:逌然  拼音:yóu rán
自得的样子。《列子。力命》:「庇其蓬室,若广厦之荫;乘其荜辂,若文轩之饰。终身逌然,不知荣辱之在彼也,在我也。」
《國語辭典》:于徐  拼音:yú xú
舒缓自得的样子。如:「晨起,在乡间小径里于徐閒步,别有一分自在。」
分類:安然自得
《國語辭典》:于于  拼音:yú yú
1.徐行的样子。唐。韩愈 上宰相书:「枯槁沉溺魁闳宽通之士,必且洋洋焉动其心,峨峨焉缨缨其冠,于于焉而来矣。」
2.自足的样子。《庄子。应帝王》:「其卧徐徐,其觉于于。」唐。白居易和朝回与王鍊师游南山下〉诗:「兴酣头兀兀,睡觉心于于。」也作「杅杅」。
3.相连不绝的样子。唐。柳宗元晋问〉:「鼋鼍诡怪,于于汨汨。」元。蒲道源闲居纪事〉:「凌晨出求籴,于于如栉比。」
《漢語大詞典》:适志(適志)
犹言舒适自得。庄子·齐物论:“昔者 庄周 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 郭象 注:“自快得意,悦豫而行。”晋书·文苑传·张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覊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 清 唐孙华 《九月十八日高咏堂小集》诗:“量力宜知止,适志在无营。”
分類:舒适自得
《國語辭典》:王长(王長)  拼音:wàng zhǎng
称雄。《庄子。山木》:「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楠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虽羿、逢蒙不能眄睨也。」
《國語辭典》:阳阳(陽陽)  拼音:yáng yáng
1.和乐的样子。《诗经。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
2.有文采的样子。《诗经。周颂。载见》:「龙旂阳阳,和铃央央。」
3.毫不在意的样子。唐。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漢語大詞典》:抱独(抱獨)
(1).独行自得。 宋 黄庭坚 《奉和文潜赠无咎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为韵》:“吾友 陈师道 ,抱独门扫轨。”
(2).精神专一。 明 吕坤 《与总河刘晋川论道脉图》:“抱独者,守一也;天地间惟一无对,故曰独,非惟我独尊之谓。”
《漢語大詞典》:鲵桓(鯢桓)
鲸鲵盘桓。《庄子·应帝王》:“鯢桓之审为渊。” 郭象 注:“渊者,静默之谓耳。夫水常无心,委顺外物,故虽流之与止,鯢桓之与龙跃,常渊然自若,未始失其静默也。” 成玄英 疏:“鯢,大鱼也:桓,盘也。”后以“鯢桓”喻顺应外物而自得。 宋 苏轼 《和〈归去来兮辞〉》:“守静极以自作,时爵跃而鯢桓。” 明 杨慎 《药市赋》:“邀 籛 偓 兮雀跃,共 乔 松 兮鯢桓。”
《國語辭典》:诩诩(詡詡)  拼音:xǔ xǔ
1.和集的样子。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争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
2.誇大的样子。如:「诩诩自得」。
《漢語大詞典》:信眉
(1).扬眉自得貌。信,通“ 伸 ”。汉书·司马迁传:“今已亏形为埽除之隶,在闒茸之中,乃欲卬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 颜师古 注:“信读曰伸。”
(2).形容屈抑得申,快意舒畅貌。 宋 苏轼 《与广西宪曹司勋书》:“乞载祀典,使此侯英魂少信眉於地中,如何如何?”
《國語辭典》:纵壑鱼(縱壑魚)  拼音:zòng huò yú
恣意悠游于深渊中的鱼。比喻贤臣遇圣主或得意自在。唐。杜甫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得柳字〉诗:「昔如纵壑鱼,今如丧家狗。」
《國語辭典》:娑娑  拼音:suō suō
松散、飞扬的样子。《文选。张衡。思玄赋》:「修初服之娑娑兮,长余佩之参参。」
《漢語大詞典》:得己
谓不失己志。孟子·尽心上:“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 朱熹 集注:“得己,言不失己也。”一说,得己犹言自得。见 杨伯峻 注。
分類:不失自得
《國語辭典》:吁吁  拼音:xū xū
1.喘气声。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我这里立不定、吁吁的气喘,我将这绳头儿呵的来觉软。」元。刘庭信〈寨儿令。夜未央〉曲:「喘吁吁娇滴滴,香馥馥汗浸浸。」
2.惊恐的样子。唐。柳宗元 乞巧文:「吁吁为诈,坦坦为忝,他人有身,动必得宜。」
《國語辭典》:肆然  拼音:sì rán
无所忌惮。《战国策。赵策三》:「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