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817,分122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自奋
置身
自已
自效
我身
自负
新妇
题句
自随
他山
本县
论奏
先臣
亲亲
九族
《漢語大詞典》:自奋(自奮)
(1).自我奋发而欲有所为;自勉。汉书·常惠传:“少时家贫,自奋应募,随 栘中 监 苏武 使 匈奴 ,并见拘留十餘年。” 宋 范仲淹 《让观察使第二表》:“若朝廷不待有功,例皆进秩,则诸将骄堕,谁復自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三·宗室应试之始:“自此朱邸诸侯,始以清流自奋矣。”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士生圣朝,牢落不偶者宜自奋已。”
(2).自以为是,妄自尊大。列子·说符:“故自奋则人莫之告。人莫之告,则孤而无辅矣。”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王 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
(3).各自奋勇。 宋 叶适 《上西府书》:“夫以 江 淮 之弱而兼西北之强,鼓思退之卒,而战自奋之兵,轻腹心之忠而乐简策之諛,求駑駘於千里,抱鼠璞以待价。此智士所以寒心。”
(4).自己拼命用力。后汉书·董卓传:“ 孚 语毕辞去, 卓 起送至閤,以手抚其背, 孚 因出刀刺之,不中。 卓 自奋得免,急呼左右执杀之。”资治通鉴·周赧王三十一年:“遂经其颈於树枝,自奋絶脰而死。” 胡三省 注:“自奋,自奋起而还掷也。”
《國語辭典》:置身  拼音:zhì shēn
安置、存身。如:「漫天云雾,让人不知置身何处?」
《漢語大詞典》:自已
犹自止。抑制或约束自己。宋书·范泰传:“厚德无报,授令路絶,此老臣兼不能自已者也。”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 鲁 壁 汲 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 明 张居正 《谢御笔大书疏》:“臣等每侍幃幄,輒欣仰钦服,不能自已。” 清 姚鼐 《方正学祠重修建记》:“后人每读其传,尤为慷慨悲泣而不能自已。”
《漢語大詞典》:自效
亦作“ 自效 ”。 愿为别人或集团贡献自己的力量或生命。汉书·苏武传:“今将杀身自効,虽蒙斧鉞汤鑊,诚甘乐之。”后汉书·马融传:“ 融 知其将败,上疏乞自効。”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孙权 遣使上书,以讨 关羽 自效。”新唐书·郝廷玉传:“由是人皆自効,而赴蹈驰突,心破胆裂。”宋史·周渭梁鼎等传论:“士抱一艺者,思奋励以功名自效,况其设施见於政事者乎?”明史·岳正传:“及为帝所拔擢,益感激思自効。”
《漢語大詞典》:我身
我自己;我这个人。 唐 韩愈 《赠张籍》诗:“我身蹈 丘 軻 ,爵位不早綰。” 唐 白居易 《我身》诗:“我身何所似,似彼孤生蓬。”
《國語辭典》:自负(自負)  拼音:zì fù
1.自行负责。如:「文责自负」、「不论情况如何,他都要自负盈亏。」
2.自以为了不起。如:「自负不凡」。《后汉书。卷三四。梁统列传》:「竦生长京师,不乐本土,自负其才,郁郁不得意。」《文明小史》第四八回:「劳航芥初同金道台一干人见面,很觉自负,眼睛里没有他人。」
《國語辭典》:新妇(新婦)  拼音:xīn fù
1.新娘。《战国策。宋卫策》:「卫人迎新妇。」明。杨慎《丹铅杂录。卷一。戏妇》:「今此俗世尚多有之,娶妇之家,新婿避匿,群男子竞作戏调,以弄新妇,谓之谑亲。」
2.儿媳妇。《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周郁妻》:「郁父伟谓阿曰:『新妇贤者女,当以道匡夫。』」
3.弟妇。《尔雅。释亲》:「女子谓兄之妻为嫂,弟之妻为妇。」晋。郭璞。注:「犹今言新妇是也。」
4.泛指妇人。《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一三。古辞。焦仲卿妻》:「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昔夫人临终,以小郎嘱新妇。」
《漢語大詞典》:题句(題句)
(1).谓就一事一物或一文一图写上一句(或几句)话以表示自己想法。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访僧 红叶寺 ,题句 白云房 。”
(2).指题写的字句。 宋 委心子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谶兆门下·遐周阿环》《青琐》:“ 李遐周 有道术, 天宝 中作题句以兆 禄山 之乱,曰:‘ 燕 市人皆去, 函关 马不归;若逢山下鬼,环上记罗衣。’”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死魂灵百图〉小引》:“移译序文和每图的题句的,也是 孟十还 君的劳作;题句大概依照译本,但有数处不同,现在也不改从一律;最末一图的题句,不见于第一部中。” 鲁迅 《书信集·致孟十还》:“倘有,乞借给我一用,照出后即奉还,如能将图下的题句译示,尤感。”
《漢語大詞典》:自随(自隨)
跟随在自己身边;随身携带。新唐书·高崇文传:“ 崇文 恃功而侈,举 蜀 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随。” 宋 苏辙 《赠德仲》诗:“故人分散隔生死,孑然惟以影自随。”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况且那日小弟小恙进场,以药物自随,草草塞责而已。”
《漢語大詞典》:他山
(1).别处的山。 唐 郑谷 《登杭州城》诗:“潮来无别浦,水落见他山。” 宋 苏轼 《儋耳山》诗:“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
(2).引申泛指山石。 唐 苗神客 《乙速孤神庆碑》:“於是爰勒他山,用旌斯烈。”参见“ 他山之石 ”。
(3).指别处山上的石头。比喻磨砺自己,帮助自己成就的外力。《群书治要》卷四五引 汉 仲长统 《昌言》:“可令王侯子弟,悉入大学,广之以他山,肃之以二物,则腥臊之污可除,而芬芳之风可发矣。” 三国 魏 曹丕 《以郑称为武德傅令》:“龙渊太阿,出 昆吾 之金, 和氏 之璧,由 井里 之田。礱之以砥礪,错之以他山,故能致连城之价,为命世之宝。”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部》:“类我者,我友之,亦不媿为攻玉之他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幸相知爱,故极力为‘他山’之攻,生平未酬之愿,实欲借良朋一快耳!”详“ 他山之石 ”。
(4). 清 查慎行 的别称。 清 袁枚 《仿元遗山论诗》诗之五:“ 他山 书史腹便便,每到吟诗尽弃捐。”
《國語辭典》:他山之石  拼音:tā shān zhī shí
比喻借助外力,改正自己的缺失。参见「它山之石,可以为错」条。唐。杨烱〈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托无愧之铭,跋涉载劳于千仞,访他山之石,东西向踰万里。」
《漢語大詞典》:本县(本縣)
(1).原籍所在的县份。后汉书·岑彭传:“ 岑彭 字 君然 , 南阳 棘阳 人也。 王莽 时,守本县长。”
(2).称自己所在之县。《元典章·刑部三·不义》:“犯人 韩端哥 状招,年二十七岁,无病孕,是本县附籍军民。”
(3).当地的知县。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训练伍壮》:“放炮一声,禀请本县祭旗纛神。”
(4).旧时知县的自称。《歧路灯》第四七回:“祖上曾做过官,你父也举过孝廉,若打了板子,是本县连你的祖、父都打了。本县何忍?”
《漢語大詞典》:论奏(論奏)
指官吏上奏,论述自己意见。新唐书·刘仁轨传:“ 河南道 安抚大使 任瓌 上疏有所论奏, 仁轨 见其稾,为窜定数言。” 宋 王安石 《论馆职札子》之二:“若陛下以臣前所论奏为合於义理,即乞悉置此九人者以为三馆。”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因以论奏之言,附载各书之下。”
《國語辭典》:先臣  拼音:xiān chén
古代臣子对君主称自己的亡父为「先臣」。《左传。昭公三年》:「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于臣,侈矣。」《文选。班固。两都赋序》:「然先臣之旧式,国家之遗美,不可阙也。」
《漢語大詞典》:亲亲(親親)
(1).爱自己的亲属。诗·小雅·伐木序:“亲亲以睦友,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 孔颖达 疏:“既能内亲其亲以使和睦,又能外友其贤而不弃,不遗忘久故之恩旧而燕乐之。”《汉书·翼奉传》:“古者朝廷必有同姓以明亲亲,必有异姓以明贤贤,此圣王之所以大通天下也。” 唐 韩愈 《送浮屠文畅师序》:“圣人者立,然后知宫居而粒食,亲亲而尊尊,生者养而死者藏。”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 高愚溪 到底不往女儿家去,善终於姪儿 高文明 之家。所剩之物尽归姪儿,也是 高文明 一点亲亲之念不衰,毕竟得所报也。”
(2).亲属;亲戚。汉书·哀帝纪:“ 汉 家之制,推亲亲以显尊尊。” 颜师古 注:“天子之至亲,当极尊号。”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汝若不与吾家作亲亲者,吾亦不惜餘年。” 前蜀 贯休 《施万病丸》诗:“贤守运心亦相似,不吝亲亲拘子子。曾闻古德有深言,由来大士皆如此。”
(3).对心上人的昵称。 明单本《蕉帕记·采真》:“见灯光闪画楼,试问亲亲,果就来否?” 明 冯梦龙 《挂枝儿·调情》:“俊亲亲,奴爱你风情俏。”
(4).至亲;非常亲爱。二刻拍案惊奇卷三:“是你的亲亲表妹 桂娘子 的。难道你倒不晓得!”红楼梦第四七回:“好亲亲的姨太太,姨祖宗!”
(5).犹亲热,亲切。 陈登科 《活人塘》六:“连长一头跳下去,亲亲抱住他:‘你是党的……’嗓子再也喊不出声音了。”
(6).亲近,接近。 宋 梅尧臣 《饮韩仲文家》诗:“是非不亲亲,笑语何落落。夜归欢有餘,孩稚扶仍噱。”
《漢語大詞典》:九族
以自己为本位,上推至四世之高祖,下推至四世之玄孙为九族。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孔 传:“以睦高祖、玄孙之亲。”一说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见 孙星衍 尚书今古文注疏引 夏侯 欧阳 等说。汉书·高帝纪上:“置宗正官以序九族。” 唐 王昌龄 《箜篌引》诗:“九族分离作 楚 囚,深谿寂寞絃苦幽。”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四折:“律法有云:‘一人造反,九族全诛。’” 何香凝 《我的回忆》:“当时革命叫做‘造反’,被 清 政府知道,是会诛连九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