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自卑  拼音:zì bēi
1.自行卑躬屈节。《礼记。曲礼上》:「夫礼者,自卑而尊人。」《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若并时进见,则不敢正坐离立,行则偻身自卑。」
2.从低处起。《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明史。卷八六。河渠志四》:「然三河之入江口,皆自卑而高,其水亦更迭盈缩。」
3.心理上自觉比不上别人,而看轻自己。如:「失败不自卑,成功不自满。」唐。杜甫〉诗:「穷荒益自卑,飘泊欲谁诉。」宋。辛弃疾美芹十论。自治第四〉:「故臣愿陛下姑以光复旧物而自期,不以六朝之势而自卑。」
《国语辞典》:自卑感  拼音:zì bēi gǎn
意指一种觉得自己所具有的条件不佳、各方面皆不如人的感受。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一出生,其实就具有自卑感,但这种感受也可化为个体追求卓越的原动力。
《國語辭典》:登高自卑  拼音:dēng gāo zì bēi
比喻做事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参见「升高自下」条。《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