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臣畜
臣服如畜。战国策·魏策二:“﹝ 魏王 ﹞乃使人报於 齐 ,愿臣畜而朝。” 鲍彪 注:“畜,自比犬马也。”亦谓使其臣服如畜。史记·秦始皇本纪:“ 二世 与 赵高 谋曰:‘朕年少,初即位,黔首未集附。先帝巡行郡县,以示强,威服海内。今晏然不巡行,即见弱,毋以臣畜天下。’” 唐 柳宗元 《封建论》:“ 秦 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於我也。”
分類:臣服
《漢語大詞典》:附质(附質)
犹委质。归附臣服。三国志·蜀志·刘焉刘璋传论“ 璋 才非人雄”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璠 曰:“ 张松 、 法正 ,虽君臣之义不正,然固以委名附质,进不显陈事势。”
《漢語大詞典》:羁事(羈事)
受制而臣服。史记·大宛列传:“﹝ 康居 ﹞国小,南羈事 月氏 ,东羈事 匈奴 。”
分類:受制臣服
《漢語大詞典》:底服
致使臣服。《宋书·武帝纪中》:“自兹迄今,洪勋弥劭,稜威 九河 , 魏 赵 底服。”参见“ 底属 ”。
《漢語大詞典》:底属(底屬)
平服归属。《孔子家语·五帝德》:“日月所照,莫不底属。” 王肃 注:“底,平;四远皆平而来服属之也。”按,史记·五帝本纪作“砥属”。
《漢語大詞典》:效玺(效璽)
献上国君的玉玺。表示臣服。韩非子·五蠹:“献国则地削,效璽则名卑。地削则国削,名卑则政乱矣。”《史记·秦始皇本纪》:“异日 韩王 纳地效璽,请为藩臣,已而倍约。”
《漢語大詞典》:置质(置質)
(1).犹委质。谓臣下向君主呈献礼物,以示献身。质,通“ 贄 ”。吕氏春秋·执一:“今日置质为臣,其主安重?今日释璽辞官,其主安轻?” 高诱 注:“置,犹委也。”荀子·大略“错质之臣” 唐 杨倞 注:“置质,犹言委质也。”
(2).派遣人质作担保,以示信守盟约或臣服。史记·六国年表:“矫称蠭出,誓盟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汉书·西域传赞:“其大国 莎车 、 于闐 之属,数遣使置质於 汉 ,愿请属都护。”
《漢語大詞典》:宾柔(賓柔)
谓怀柔而使臣服。 宋 曾巩 《秘书少监赠吏部尚书陈公神道碑铭》:“内治何为?与人休息;外治何为?宾柔荒国。”
《漢語大詞典》:就款
谓归顺臣服。 清 魏源 《〈圣武记〉叙》:“先出其专涉兵事及尝所论议若干篇为十有四卷,统四十餘万言,告成於海夷就款 江寧 之月。”
分類:归顺臣服
《国语辞典》:纳贡称臣(纳贡称臣)  拼音:nà gòng chēng chén
献纳贡品,臣服其下。《清史稿。卷三。太宗本纪》:「宜要其纳贡称臣,以黄河为界。」
《国语辞典》:纳土献印(纳土献印)  拼音:nà tǔ xiàn yìn
纳交领土,呈献国印。比喻臣服于人。《三国演义》第四四回:「愚有一计:并不劳牵羊担酒,纳土献印。」
《国语辞典》:四海称臣(四海称臣)  拼音:sì hǎi chēng chén
全天下的人皆臣服。《西游记》第九回:「天下太平,八方进贡,四海称臣。」
《国语辞典》:旷然太平(旷然太平)  拼音:kuàng rán tài píng
天下臣服,没有乱事。《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上》:「故成王一日即位,天下旷然太平。」
《国语辞典》:系颈阙庭(系颈阙庭)  拼音:xì jǐng què tíng
将绳子套在脖子上,站在宫门外,表示臣服。《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蛮夷君长,各各带刀宿卫,系颈阙庭。」
《国语辞典》:以德服人  拼音:yǐ dé fú rén
用德泽使人信服、臣服。宋。范仲淹〈奏上时务书〉:「臣闻以德服人,天下欣戴;以力服人,天下怨望。」
《国语辞典》:称臣纳贡(称臣纳贡)  拼音:chēng chén nà gòng
小国向大国臣服,定时进贡。《东周列国志》第一七回:「凡汉东小国,无不称臣纳贡。」